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17076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2、夏商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3、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都被分封到重要地区。4、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

2、、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6、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 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是小宗。7、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2、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变法。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先后灭了韩、赵、

3、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 221 年,秦王蠃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朝。4、秦王蠃政“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5、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6、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7、经过朝廷上的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 36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8、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4、。9、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形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2、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3、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

5、的独尊。尚书省下设六部。4、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5、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内乱屡生。2、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3、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明成祖,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 ,开始

6、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4、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5、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6、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 ,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政加强。 第二单元 五、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天然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2、希腊史称“城邦”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3、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4

7、、公元前 6 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1)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2)废除债奴制。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5、公元前 6 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6、伯利克里,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7、 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六、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共和国

8、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2、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3、公元前 27 年,罗马帝国建立。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城,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1)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2)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3)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4、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5、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6、罗

9、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37、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第三单元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7 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日益强大,在议会发挥着城来城重要的作用。2、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权神授” 。3、1640 年,英国爆发革命。1688 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

10、承袭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4、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 (1)限制国王的权利:(2)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5、代议制。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1832 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为工业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6、1721 年,主持内阁会议,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7、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8、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为

11、首相。首相(1)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2)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八、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1776 年,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松散联盟,邦联。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2、各洲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激烈争论,这就是 1787 宪法。3、联邦政府拥有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大权。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4、1787 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互相制约,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后来,以修正

12、案的形式加以弥补。5、1789 年,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国会也经选举产生,联邦制共和政体。华盛顿两届任满。6、民主党和共和党,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九、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18 世纪时,法国君主专制国家。2、1789 年,法国爆发了革命。1792 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3、1870 年,法国与普鲁士爆发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4、1875 年初,国民会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5、法兰

13、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掌握了众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6、19 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8、1871 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专制传统,君主立宪政体。十、 鸦片战争1、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2、英国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和药材,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3、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 年 6 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

14、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4、1840 年 6 月,鸦片战争爆发。5、1842 年 8 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与英国签订中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其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6、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1856 年,第二次 鸦片战争爆发。1858 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7、1860 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十一、太平

15、天国运动1、 鸦片战争以后, (1) 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2)洋货大批涌入,手工业者纷纷破产;(3)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4)连年发生自然灾害。2、农民暴动,此伏彼起。3、1851 年 1 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4、1853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5、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6、1853 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7、1856 年,发生内讧。8、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9、1859 年洪仁玕 提出资政新篇 。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16、设想。10、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11、1864 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十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1894 年,朝鲜起义。2、1894 年 7 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3、随后,黄海大战4、1895 年 4 月,签订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5、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6、1900 年 6 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出逃。途中,她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7、1901 年 9 月,签订辛丑条约 。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 。8、 辛丑条约 , (1)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 “使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