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7170726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5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云间【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明 夏完淳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夏完淳夏完淳(1631-1647),原,原名名 复复,字,字存古存古,号,号小隐小隐。南明诗南明诗 人人,抗清将领。明松江华亭(,抗清将领。明松江华亭( 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14岁随岁随 师陈子龙,父夏允彝起兵抗清师陈子龙,父夏允彝起兵抗清 。失败后仍为抗清而奔走联络。失败后仍为抗清而奔走联络 ,被清总统者逮捕,英勇就义,被清总统者逮捕,英勇就义 ,年仅,年仅17岁。有岁。有夏完淳集夏完淳集 。 2.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夏完淳聪颖早慧夏完淳聪颖早慧,五岁知书史五岁知书史,九岁就著有诗赋九岁就著有诗赋 文集文集代乳集代乳集。十四岁跟随父亲夏允

2、彝、老师。十四岁跟随父亲夏允彝、老师 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夏允彝夏允彝殉国后,他遵从遗殉国后,他遵从遗 命,尽以家产饷军,又与陈子龙等佐吴易在太湖命,尽以家产饷军,又与陈子龙等佐吴易在太湖 起义,奔走于苏南和浙江一带。起义,奔走于苏南和浙江一带。顺治四年(顺治四年(1647 )七月,因向明鲁王上表谢恩,事泄被捕,送南)七月,因向明鲁王上表谢恩,事泄被捕,送南 京。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京。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 洪承畴。同年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战斗的磨洪承畴。同年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战斗的磨 砺使他的文风大变,形成了悲壮激越的艺术风格砺使

3、他的文风大变,形成了悲壮激越的艺术风格 。他生命短暂,但著作极富,。他生命短暂,但著作极富,除除代乳集代乳集已经已经 失传外,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有失传外,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有玉樊堂集玉樊堂集 内史集内史集南冠草南冠草续幸存录续幸存录等。等。 3.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别云间别云间选自选自夏夏 完淳集完淳集。云间云间晋书晋书.陆陆 云录云录载陆云自称“云间载陆云自称“云间 陆士龙”,这是地名的文陆士龙”,这是地名的文 化渊源。夏完淳于永历元化渊源。夏完淳于永历元 年(年(1647)六月在家乡被)六月在家乡被 捕,这是捕,这是离别家乡、解赴离别家乡、解赴 南京前于狱中南京前于狱中所写的。所写的。 解题

4、解题 2、这首诗作于作者在故乡云间被清兵逮、这首诗作于作者在故乡云间被清兵逮 捕后,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捕后,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是一首是一首 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从体裁看,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从体裁看,是一首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1、夏完淳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号小隐,南,南 明诗人,明诗人,著名的抗清将领著名的抗清将领。他被捕就义时,。他被捕就义时, 年仅年仅17岁。著有岁。著有夏内史集夏内史集及及玉樊堂词玉樊堂词 等。等。 朗诵: 三年羁旅客,今日有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夏完淳 别云间 别

5、别 云 间 云 间 地 名 , 即 今 上 海 市 地 名 , 即 今 上 海 市 松 江 县 , 古 时 属 吴 郡 , 元 松 江 县 , 古 时 属 吴 郡 , 元 代 在 松 江 西 门 外 置 云 间 驿 代 在 松 江 西 门 外 置 云 间 驿 。 返回 别别云间云间 “ 别 云 间 ” 即 告 别 故 乡 。 诗 别 云 间 ” 即 告 别 故 乡 。 诗 歌歌 悲 壮 雄 浑 , 刚 健 有 力 悲 壮 雄 浑 , 刚 健 有 力 , 充 满 充 满 爱 国 主 义 热 情 爱 国 主 义 热 情 。 原文:三年羁旅客,今日有南冠。重点词语 :(南冠) 指囚犯。左传 成公九年

6、记载 ,被晋国关押起来的楚国钟仪始终戴着南 冠(指楚国的服饰),后来就用“南冠” 代指囚犯。 翻译:过了三年漂泊在外的生 活,而今又身陷囹圄间,今天又成了清兵的今天又成了清兵的 囚徒囚徒。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 懑之情。懑之情。 句解:诉说别乡的缘由。写自己抗清的经 历和现在的遭遇。一个“又”字,流露了 诗人无限的伤痛和遗憾的心情。 首联:首联: 原文: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重点字词:(河山泪) 山河破碎的伤 心泪。(谁言天地宽) 反问句。意思 是国土多已沦丧,还怎么能再说天地 宽广! 翻译:因山河破碎有流不尽的泪, (国土沦丧

7、)谁还说天地宽! 句解:作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 运联系起来,表示对清军入侵 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 的深切忧虑。 颔联:颔联: 原文: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重点字词:(泉路) 指地下, 旧时迷信者所谓的阴间。这 里表示作者必死的决心。 翻译:自知慷慨赴死期将近 ,将要告别故乡情太难。 句解:表明诗人对死的态度与心态.作者在作者在 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 别家乡和亲人,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感和心理表现出了作者情感和心理 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颈联:颈联: 原文: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毅魄归来日

8、,灵旗空际看。 重点字词:(毅魄)坚强、果敢的魂魄。 语出楚辞 九歌 国殇 :“身即死兮 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灵旗) 汉武帝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作灵旗。这 里指抗清的旗帜,表示死后仍将抗清。 (空际) 无边远处。 翻译:坚毅的魂魄再来故乡的时 候,(化作抗战)的灵旗在天际 (来让人)观看。 句解:表示出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 清事业的必胜信心与殷切期望。这里表现这里表现 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尾联:尾联: “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 来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

9、、坚决复 明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 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明 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作结, 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 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后继者以深情 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一座国家与民族 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丰碑。 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 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

10、? 首联写再首联写再别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 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 颔联写颔联写别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 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 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 颈联写死颈联写死别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作者

11、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 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 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 尾联写尾联写别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 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 比较思考 1、文天祥文天祥过零丁洋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本诗结尾所表现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与本诗结尾所表现 的爱国精神哪一个更值得敬佩?的爱国精神哪一个更值得敬佩? 过零丁洋过零丁洋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 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 慨悲凉,感人至深。慨悲凉,感人至深。 直抒胸臆,表明自直抒胸臆,表明自 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缘事抒情, 语言简洁明快。叙事 上,由原及近,渐次 推进;感情上,由悲 而烈,逐层加深。 诗歌总结 这是一首用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这是一首用血和生命写出来的 诗篇,它真实地记录了诗人永别诗篇,它真实地记录了诗人永别 故乡时复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故

13、乡时复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末路的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末路的哀 痛,音调悲凉,文情并茂,具有痛,音调悲凉,文情并茂,具有 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一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 二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

14、种自由花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与与别云间别云间比较阅读比较阅读 一、课题上都有表示地方的名词。一、课题上都有表示地方的名词。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写于梅山;写于梅山; 别云间别云间是作者诀别故乡(云间是松江是作者诀别故乡(云间是松江 的古称)之作的古称)之作。 二、作者与背景有相似之处二、作者与背景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是作者陈毅被国名党军队包围,是作者陈毅被国名党军队包围, “虑不得脱”,写下的三首绝命诗;“虑不得脱”,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别云间别云间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 押解离乡之前所作。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三、用词有相似之处。三、用词

15、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中用“泉台”、“中用“泉台”、“ 旌旗”旌旗” 分别表示“死亡”、“军队”;分别表示“死亡”、“军队”; 而而别云间别云间中用“泉路”、中用“泉路”、 “灵旗”来表示。“灵旗”来表示。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用了“头悬用了“头悬 南门”、“取义成仁”两南门”、“取义成仁”两 个典故;个典故;别云间别云间使用使用 了“南冠”和“毅魄”这了“南冠”和“毅魄”这 两个典故。两个典故。 四、两者都使用了典故。四、两者都使用了典故。 五、体现的人物精神同中有异五、体现的人物精神同中有异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表现了陈毅大无畏表现了陈毅大无畏 的牺牲精神,体现他“刚”的一的牺牲精神,体现他“刚”的一 面;面; 而而别云间别云间不但表现了夏完淳不但表现了夏完淳 视死如归的精神,还从字里行间视死如归的精神,还从字里行间 流露出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真流露出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真 是亦刚亦柔。是亦刚亦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