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名胜古迹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71658 上传时间:2017-06-2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9.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阳名胜古迹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略阳名胜古迹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略阳名胜古迹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略阳名胜古迹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略阳名胜古迹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阳名胜古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阳名胜古迹(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阳县县名备考,略阳县名的解释有三:1南宋开禧三年(1207)吴曦降金,受封“蜀王”,国号“转运”。月余,被安丙等人平之,南宋改顺政县为略阳县名至今。旧略阳县志、汉中府志、陕西省通志多释为“用武之区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2清道光略阳县志载:“略阳,汉县也,在今巩昌界。后魏侨置略阳郡、县于此,赵宋遂以名县,沿汉旧也。”1984年史念海在陕西地方志通讯撰文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认为:县经移徙,仍用旧名者。现在陕西省的各县中至少有五个县。“略阳,也是西汉所置县,本来设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也是后来移到现在的地方,仍称略阳县,。略阳的县名中间却隔了一段时期才又复用旧称”。注:

2、南北朝时略阳县和晋时所置的略阳郡,皆曾侨置于汉中附近,(见宋书州郡志和南齐书州郡志)3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汉中知府张良知在游灵岩记碑文中曰“时过午,即不见日。盖山高西障,此略阳之得名也。”,青泥岭古银杏,李白诗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杜甫诗泥功山中“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均指此。青泥岭旁青泥河为嘉陵江一级支流。青泥河村琵琶寺学校门前的两棵银杏树,传说为李白所栽,距今1200多年,两树相距8.3米,东为雄树,高约26米,树围8.5米,5人方可环抱,西为雌树,高约17米,巨枝粗丫均呈黑褐色,皮粗砺斑驳。雄树奇特处有二:一是树上寄生着一大一小的两株桑树,生机勃勃,交错混生。

3、二是有人攀登采摘过名贵中草药金耳环。雌树至今年年结果。,析里砭栈孔遗迹、长峰寺栈道遗迹,连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川蜀的古道,是蜀道北段的主要道路之一。沿江两岸有栈道石孔多处,其中白水江长峰一带道迹显见, 口析里砭有“凿开天险”四个摩崖刻字,并有栈道孔37个。,嘉陵道 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川蜀的古道,为蜀道北段的主要线路之一。沿江两岸有栈道石孔多处,其中白水江长峰一带道迹显见。罝口析里砭有“凿开天险”四个摩崖刻字,并存栈道孔37个。下游高潭子也有栈孔和踏步石阶遗迹。沮水道 本县东部一条古道,因沿沮水,故名。沿途险峡之地有栈道遗孔,张家坝大河地内存有修三星桥碑记,两河口至大黄院有指路碑。

4、宋代诗人陆游曾经此道并作诗沮水道中。青泥岭 在本县西北青泥河乡境内,因“悬岩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名青泥。”为蜀道最艰险一段。唐宋时此地设有驿站。李白诗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杜甫诗泥功山中“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均指此。宋嘉祐年间改线新修白水路,青泥路即废。至今此地仍可显见栈道孔迹,并有石阶踏步。飞仙岭 在接官亭臭草塘沟口。旧志载:“徐佐卿在此修炼成仙飞升,故名。”唐时蜀道经此,曾有阁道百余间,后毁尽。杜甫在飞仙阁诗中写道:“栈云栏干峻,梯石结构牢”。,灵岩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灵岩寺位于略阳县城南3.5km 处嘉陵江东岸,它依托山崖两个天然溶洞(前洞景阔,洞口

5、高约25米,宽约50米,深60余米,呈虎口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自成天趣,构成一处独有神韵的宗教名胜,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风景名胜区。寺内现存碑碣、摩崖石刻多达13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东汉甫阝阁颂的八分汉隶享誉书法金石学界。灵岩寺景致别有情趣。前洞:大雄殿后藏金龟,唐棕三株佛前香;后洞:十八罗汉伴睡佛,药水千年身下流;洞前:玉柱一根撑天地,勾连两洞奈何桥;洞外:飞仙石前忆玄宗,望江楼上山水雄。,千年睡佛,在后洞的玉柱边。是一尊体态丰满的慈祥沉睡的钟乳天然大佛。这形象逼真的天然钟乳大佛,身披袈裟,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在洞内暗淡、恬静、幽冥的气氛中,这尊千年睡

6、佛身边,曾流传着:你哪里痛,就把睡佛哪里模一下,立即就好。至今,游人还是手抚睡佛,祈求祝愿。在后洞的睡佛旁边,是直立着的一根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柱,仿佛支撑着整个天然洞穴。据说,模了石柱,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游人纷纷扶柱相摸,久而久之,使这根天然的石柱日愈光亮,阳光射入,银光闪闪,故人称玉柱。,莫奈何在前洞的飞来石旁边,是一个形状怪异的东西,由生铁铸成,呈盘旋尖顶状,共分5层,由底层而上,层层收敛,形成一浑圆尖顶。据说是因为相传在古代,所有造钟之人在这里造出的钟不是敲不响就是有漏洞,所以烂钟被一人随手一丢。有一说法是害怕打扰了后洞的睡佛,于是就将此物叫莫奈何。,佛身金光闪闪,据说这是陕南最大的一尊佛

7、像。佛像身后还有一个更深的洞,便是金龟洞。洞内一片漆黑,让人感觉稍微把头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破鼻子。洞内有一个大的金龟,神态温和。,甫阝阁颂,甫阝阁颂全名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摩崖,刻于东汉建宁五年(公元172年),所记武都太守李翕主持修建析里甫阝阁桥之事,位于徐家坪析里砭嘉陵江西岸,距水面约8米。1977年底因修路,将其凿剥移嵌至灵岩寺前洞右侧石崖。此摩崖碑文系仇靖撰文,仇绋书写。甫阝阁颂摩崖高170厘米,宽125厘米,碑文19行,每行27字(第6行、12行均为11字)。碑石上下角剥落,并有拉船纤绳磨痕7道,字迹清楚者仅为240余字。此摩崖为珍贵的汉碑,与汉中石门颂、甘肃成县西峡颂齐

8、名,尤其它的汉八分隶书,独树一帜。魏晋以来,其拓片流行全国,蜚声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武则天造字,橖榰 埊摩崖 刻于民国元年(1912),在灵岩寺奈何桥边崖上。四字高22厘米,宽18厘米,为古汉字,读音为撑支天地。意指灵岩洞内的天然石柱。传说为唐武则天所造字。 民国略阳首任县长熊会昌书刻于此。,忠清粹德之碑石碑 刻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存灵岩寺。碑高138厘米,宽85厘米,额书“哲宗皇帝御书”,中双行篆书“忠清粹德之碑”,正中钤有“御书之印”一方。,我国迄今最早的交通规则-仪制令古刻,灵岩寺碑颂序,题灵岩寺 苏辙,普贤殿,普贤殿寺庙位于西淮坝乡与甘肃成县结合处,始建于明末

9、清初,后多次遭损,现为当地信众简易修复,寺内千年古树白皮松、婆罗树、青冈树环绕殿宇四周,附生树根的硕大灵芝极为罕见。,江神庙、紫云宫,江神庙又名王爷庙,在略阳县城内南街嘉陵江边,据测算,最晚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年间重修,现存三联两院,面阔20米,院屋进深55米,建筑面积约1210平方米。现对外展示的有“略阳出土文物展”和“民俗文化展”。 紫云宫又名新江神庙,位于江神庙东南的高台小学内。有四合院连戏楼一座,两边厢房12间,两头连接砖尖式钟楼、鼓楼各一座,建筑时间约略迟于江神庙。以上两处建筑的特点是:重于木雕和彩绘,外观华丽,具有氐羌文化特色。其装修大量使用档风板,以对檐椽和梁架起遮盖保护作用,斜撑

10、柱为金雕木虎,板绘图画多兽头(熊、野猪、猴之类)、氐羌人物和人物故事,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新奇,衣着服饰与汉族迥然不同,显示出地方特色和写实风格,体现了氐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是研究本县历史及氐羌文化的重要史料。,铁佛寺塔,该塔位于略阳县城北55公里的白水江镇铁佛寺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铁佛寺已损尽,原寺背山临水,为五龙斗宝(五座山对一座寺)的风水宝地。,铁佛寺村清代四合院,铁佛寺村清代四合院为典型的陕南民居。略阳民居在陕南具有代表性。由于雨水较多,民居借助于挑檐梁,檐口出挑深远,有的达1米以上,有的楼房在分层次做腰檐,类同南方民居,以保护墙面不受雨淋。有的民居上部阁

11、楼裸露木构架,填以竹笆或木版,在竹笆上墁草泥刷白灰浆、石砌勒脚,形成鲜明的陕南民居的造型特色。,南山塔,南山古塔位于略阳县城南山腰,全塔七层,高26米,始建于明末清初,传为防止男女二山重逢易阻三江之水,致水患,而修建。现经重新修葺,并配以彩灯,夜晚南山塔就像一颗闪耀的明珠,成为一大景观。依据南山塔,先后修建了南山公园和集吃、住、娱乐为一体的恒源山庄,使南山更加美丽。,东门楼,明代建筑,位于城东八渡河西。为双层檐、五架梁、四面坡的全木结构,属重檐歇山式建筑,楼阔14.6米,进深9.9米,1981年水淹后已修葺一新,并修复了楼基城墙80余米。,羊皮鼓舞,羊皮鼓舞离不开羊皮鼓,它是舞蹈表演中的伴奏乐

12、器,具有特定的套路,形成羊皮鼓舞的独特风格和动律。羊皮鼓是用羊皮蒙在蒲扇形或桃形的铁圈上,并在铁圈的把柄处系许多小铁环(多为八或十二个),制成可以舞动的单面鼓,它是用藤鞭打鼓面和摇动铁环发出的“彭嚓”声,构成舞蹈节奏和丰富多变的鼓点音响。通常情况下,由两男性表演。,菜品饮食,略阳主要风味小吃有:罐罐茶、核桃烤饼、锅边猪油花、干定馍、盐酥馍、菜豆腐浆水面、节节子、拨拉子等。,罐罐茶,略阳“古为白马氐之东境”,白马氐即为羌族,羌族人以游牧射猎生活为主,常食牛羊肉,茶叶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略阳山寒地湿,气候较凉,因而易生胃寒,罐罐茶能消食,散寒润肺,解热治风寒头疼。民间流传:“乡土风味罐罐茶,略阳城

13、乡不离它;清早起床挂顶锅,柴棒树根火架大;水倒半罐放茶叶,面拌调和清油下;茴香、藿香、生姜加,边煮边调油盐茶;一人一碗放调料,腊肉、核桃、鸡蛋花;火烤干馍香又脆,肚饱心暖精神佳。”,“金裹银”:用玉米面配大米蒸煮的一种饮食,因金黄色的玉米粉中夹裹着白色的大米,故称“金裹银”,是氐羌族饮食的遗传,菜豆腐节节:用豆浆煮开掺上浆水菜点出豆腐后,再下入“节节子”(当地以玉米面配白面擀制成的一种短面条),做成的一种饭食,并配蒜辣子、泡菜等小菜食用,其味酸甜可口,清香宜人,是略阳县人们普遍喜欢的一种地方饮食。,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戏谑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