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7163831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7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品味推敲重点词句》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品味推敲重点词句 体验与探究 真题体验(2011 山西)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成语里的歌声 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 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 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 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 容赞 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 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 叫 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 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

2、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 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 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 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 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 不 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 汤问篇。说的是韩国 有个 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 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 久时间,听者的嘴巴

3、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 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 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 是。板、 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 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 羽”的 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 这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 “高山流水”(见于列子 汤问)记载此事,传为

4、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 伯 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 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 来 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 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 子 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 绝 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 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 品。 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 心。成

5、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 1第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_,意思是_(2分) 答案h;应和(和谐地跟着唱)(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注意平时积累。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2分) 答案举例子(2分) 解析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结 合文章不难作答。 3以下从第、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 一项是()(2分)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 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 性的歌曲

6、。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答案B(2分)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难度适中。A项句子用了 关联词“不但而且”,在文中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C项用了 4第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 为什么?(3分) _ _ 答案(3分)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 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考点,注意严格按照答题思路答题, 不要有所遗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某词语能否删去题

7、类的答题思路: 不能;删去之前的句子意思;删去之后的句子意思;这个词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段中对 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下来。(2分) _ _ 答案(2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解析找到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句子,工整地抄下来即可! 6A. 详细介绍“响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 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 结 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

8、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_。(3分) 答案C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 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文中所列举的例子, 都是为了说明本段的中心句,因此分析时首先要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详 细介绍“高山流水”的目的,该段的中心句(首句)已点明,所以C项的 理解是错误的。 7第段和第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 得了哪些知识?(4分) 知识一:_ 知识二:_ 答案(4分)知识一: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 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

9、文明底蕴 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知识三: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4分) 解析阅读相应文段,提取概括相关信息即可。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及概括 能力,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 考点涵析 品味文章的语言,就是体会文章语言特色及遣词造句的妙处。就说 明文来说,就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 言的主要特点。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遣词造句怎样说明 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 课标对精读的评价要求: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 点概括

10、、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议论文在语言方面的考察 重点是正确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议论文 语言的准确、严密、鲜明、有逻辑性的特点。 这一考点是当前中考是重点考查的,说明文主要题型有某些限制 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选出正确的关联词语或在文中的空缺处填 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平实说明的语句与生动说明语句作比较,说说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说说本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自己从所给文 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语句,并作简要说明。 议论文常见题型为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某词语能否删去,为什 整合与点拨 应考链接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

11、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 灵活性并不矛盾。 任何文章都要求准确,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所要 说明的内容要求其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说明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 事物的实际。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对事物的时间、空间、数 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加以限制性的词语。 分析说明文中运用得准确的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弄清这个词语 的意思,然后看这个词语,如果是起修饰作用的,就看它修饰了哪个中 心词,为什么要用这个修饰词语。 另外,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称为平实说 二、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严密、鲜明等。 A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的准确,定语、状语

12、等修饰成分、句序排列的 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的严密,语言表达的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 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叙述概括、简洁。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 统。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E语言风格。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旨远;有的亦庄亦谐,尖锐泼辣;有的 凝练含蓄,耐人寻味。尽管其语言风格不同,但具有艺术力,则是一致的。 阅读议论文时,要仔细体会论证语言如何准确表述作者的观点、严密地证 明论点、概括地显示内容要点。同时,联系语境,认真揣摩关键语句的含

13、义及 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对根据文段表达内容对议论文重点句子进行 解说,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准确表述。解释词语的含 典型例题 【例1】(2010 安徽芜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 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 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 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 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

14、完全失控 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变的危险状态,要么就 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 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 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机员 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 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 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 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仍以过山车的外表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 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 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 开 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 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 想见,这个生存机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 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机情 况下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总比听天由命强。因为此时 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 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