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716016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200.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坪乡地坪村民族旅游文化简介一、地坪村基本概况地坪村是地坪乡行政中心,位处东经 1091412,北纬 254559,东临中平村,南抵井郎村,西接岑扣村,北靠新丰村,距县城 109公里,距 321国道 6公里,黎平至高安油路贯穿境内。地处高山山谷地区,总面积 6.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95.1亩,其中稻田 557.94亩,主产水稻、油菜、油茶、薯类;矿产有砂金;森林覆盖率 53.34%,林木树种有木兰科、红豆科、壳斗科;珍稀树种有伯乐树、穗花杉、南方红豆杉、三尖杉、红花木莲、观光木、桂南木莲、马蹄参、香果树等。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农业生产,支助产业有罗汉果、白合、碰柑、热带水果等种植

2、业和劳务输出,2006 年人均纯收入为 1145元。地坪村年均气温 18.8,无霜期 318天,年均降水量 1300毫米,海拔 160米。地坪村分上寨和下寨,3 自然寨 ,9 个村民小组,297 户,1432 人,其中男 773人,女 659人,男女性别比为 117:100,是侗族聚居地,其中侗族 1330人,占 92.88%、其它民族 102人,占 7.12%,全村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162人,50 到 59周岁的 147人,40到 49周岁的 181人,30 到 39周岁的 262人,18 到 29周岁的298人,12 到 17周岁的 129人,7 到 11周岁的 125人,0 到6周

3、岁的 129人,18 周岁以上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的 7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 2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 96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 923人。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构造特殊,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地坪村历史悠久,早在蜀汉(221263)时期就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十八世纪中期分成上寨和下寨。 二、地坪村的民族文化主题与文化特色(一)民族风情与习俗地坪人民热情好客,远方新客只要来到这里,他们会互不相让,你拉我扯抢到自己家去做客,当客人到他家,他们会开缸揭桶,把腌了八年甚至十几年的腌鹅、腌鸭、腌鱼等民族佳肴呈上桌来,让人垂诞欲滴。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姑娘们和小伙子们都打扮十分漂亮,为

4、客人唱歌敬酒,介绍当地民风民俗。如在盛大节日,漂亮的姑娘们还会主动拉着客人的手一起采歌堂,一起跳芦笙舞,一起唱山歌,使客人忘记旅途的劳累。(二)歌舞地坪民歌丰富多彩,种类很多,主要有:“男女坐夜歌” 、“酒令歌” 、 “赞寨歌” 、 “生男育女三朝歌” 、 “父母养恩歌” 、“赞男女老少歌” 、 “人类繁衍歌” 、 “祖先落寨歌” 、 “拦路歌”等。演唱形式有三种,男女坐夜歌是男女青年在坐夜时,待女方老人睡觉后,男女双方,面对面的坐着对唱,歌唱投情后男子可手扒女子颈部背后,女方不拒绝表示有情意,这时歌喉放3开可通宵达旦,所以说“曲击透心妹自呆,不用拉手醉情来。”第二种,是在集体场合公众面前唱的

5、,如:酒令歌,赞寨歌,还有两寨之间进行集体交往活动时唱的歌,用“多耶”的形式对唱。女子在里圈围着,手拉手地唱,男子一人扒一人的双肩走成圆形在女方外围绕圆唱。父母养恩歌,祖先落寨歌,人类繁衍歌等可弹琵琶演唱,琵琶又分为单唱和多人组合男女对唱。最为隆重的是“拦路歌” 。是侗族民间的传统歌,古时是在男女结婚时,男方送结婚礼品去女方家,有的抬红猪,有的挑五彩的糯米饭,有的挑图案各异的糯米巴等等,快要到娘家时,由娘家房族在路口设置竹竿,绳索等物,村上众亲旁观热闹场面,然后双方歌师进行对唱,拦路方唱出拦路之理由,每唱完一首众人齐声呐喊助威。接亲方歌声刚落,送亲方放歌驳回,一唱一答,场面热闹。双方对歌时间约

6、两个钟头后,最后由送亲方,用恰到实处的拦路歌,唱一首歌掀拦路物一件,用歌唱把障碍物掀完,众人拍手,双方鸣鞭炮约 20分钟之久后,接亲方将拦路物全掀开,接下送亲人肩上担子,引亲入宅,抽烟唱茶。然后双方人员配搭入席,畅饮开怀。侗戏,也是地坪最有特色的文艺活动,集歌曲、演说、舞蹈、音乐于一身,群众特别喜闻乐见,每年春节、春社、五月端五人们都要唱侗戏来庆祝节日的盛大,现主要有刘世远4凤姣李旦 珠郎娘美等古装戏曲。侗戏有说有唱,主要是以唱为主,唱谱简短易学,唱词不要求演员背诵,只要熟悉,演前仅用几晚时间就可学会。动作循环走步,演唱时用各种乐器伴奏,即演员每唱完一句词之后,乐器才起凑,借乐器伴凑之机,演员

7、调换一次台角按节凑走横“八字”步至歌词点提的戏师,戏师点提后演员又按节凑行至台中唱词。整个过程都是照此循环,由幕后戏师提词,每唱完一节由众人一边鸣锣打鼓,一边高呼“哟合义、义合哟、哟义哟、哟合哟,义义哟、义义哟、义义哟合、群确哟义哟、群确哟义哟。 ”侗戏虽然演练简单,但它内容要求丰富格律要求严谨,歌词要押韵,语言精练,比喻生动。采歌堂,是当地最为流行的民族舞蹈之一,在重大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人们都喜欢采歌堂。一般以芦笙伴奏,表演人数不限,老少不限,男女搭配手拉手,围成大圆圈,边跳边走,步调一致,动作优美。芦笙舞,是地方特色的民间舞,以芦笙伴奏,边吹边跳,故称芦笙舞。主要是在苗家村寨较为流行,动作

8、不拘一格,芦笙声音越宏大越优美,越有激情。(三)服饰村民以穿侗布为荣,男女穿着是以自己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主。冬以紫色侗布,夏、秋以蓝色和白色侗布。侗布5既有冬暖夏凉之能,又有吸汗耐用的特点。所以成为人们喜穿的优料。传统的男式头,带宽约一尺,长为 6尺的紫色亮布为包头巾,包头巾的两末端还镶约两厘米的花边。上穿紫金色的高领开胸单衣,用布圈的花扣。下穿同样布色的宽同裤,脚穿马口布鞋。妇女服饰。妇女擅长刺绣、挑花,所以她们的衣服在重要部位上绣着各种图案的花纹多彩多姿。冬天女人衣着更亮的紫金色敞胸大襟无领衣,衣襟边上绣着宽约 6厘米的花边图案。花边的大小是按年龄而绣的,小孩的花边细小,未出嫁的姑娘

9、花边宽,色彩浓;当家后的妇女色彩淡,老年色彩土。在盛大节日里,一些未出嫁的姑娘还喜欢穿银衣戴银帽。银衣银帽也是以侗布为底,绣上花纹,挂上银子,银子主要挂在胸部、头部和直接套在颈部、手肘等部位。衣袖的肘边关节处嵌着一道约 6厘米的花边,紧挨着一段宽约 10厘米彩布合成袖围。敞胸内还有一块与衣服略短的紫色大三角的布料为遮胸帘。帘头靠脖颈儿处镶着一块绣有珍禽异兽的图案,胸帘边用四根带子附身。下身的裤料和式样与男相同。妇女的头饰十分打扮。从古到今都贯用油茶枯泡水和米酸水为洗发济,头发乌黑发亮。头上挽顶接鬏,加木梳一把于后,周围排插彩色缎花。好戴金耳环喜佩银项链,项圈层层于胸6前,重达一二十斤,以表富裕

10、荣耀。随着社会发展民族服饰也在不断改变,衣料也多种多样,不拘于侗布一种缤纷艳丽。(四)建筑地坪建筑有驰名中外的“地坪风雨桥” 。该桥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 年) ,横跨于南江河上,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侗族文化的精华。桥除河心有一石墩,桥面上楼廊的柱,檀、枋、栏、杆全部用杉木以榫、枋构造,无一钉一铆,布局严谨,建筑技艺精湛,造型美观、雄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风雨桥除便于交通和供行人小憩外,还为侗族人民欢歌娱乐之场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地坪各寨组织大小芦笙队,吹芦笙、弹琵琶、男女对歌欢聚于此,若有宾客,侗家老少妇孺,盛装云集桥亭和桥上,载歌载舞,热情接待。地坪民族住宅以木楼房为主,由于受

11、地理环境,地方气候的影响,其构造也别拘一格、富有民族特色。木楼的建造都是民间的能工巧匠,不是用钉铆而是穿榫排方的拉力作用建制而成的。一般为一至三间,也有排列相连的多间,高 2至 3层,每层的高低不同。第一层,在 7尺左右,第二层 7尺,第三层6尺。进深为 3柱、5 柱、7 柱,根据家庭人数而建大小。间位的顺序是:“主间坐中间,偏厦吊两边。楼梯供上下,走道全相连。前面为敞廊,围着半干栏。敞廊供余乐,后面为厨房。卧室在两旁,火堂在中央。寒冬堂取暧,炎热廊乘凉。四面开副窗,照得亮堂堂。屋顶木皮盖,楼下树枝装。 ”7木楼(也称吊脚楼)上层住人,不仅具有防潮,通风的优点,还能防御蛇、虫和野鲁的侵害。下层

12、圈养家畜、牲畜、放置农具,堆放柴木等杂物。(五)饮食地坪民族饮食各有特色,这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根据气温及糯禾的生长特点,这里以耕种糯禾为主,稻谷为补。糯米,糯米是这里食用之优,逢年过节,办红白喜事,赠送贵客礼物,农民们总是以“糯米茶油为先” 。糯米既可蒸又可煮,但蒸比煮显得味道香。糯米饭富有粘性强,饮食经久耐锇。每逢节日或是走亲访友,人们总是包上大包的糯米饭和糯米巴,还喜加各种颜色,展示美观。糯米饭还能酿制甜酒,香味可口、醉不知哓。糯米重阳酒被人们誉为“家乡小茅台” ,村民常言道:“欢迎贵宾来,喝我小茅台,越喝越想喝,三杯醉开怀” 。油茶,是当地人们早餐或中餐前后缺不可

13、少的饮食,妇女农闲聚会,生男育女“三朝酒” ,男女行歌坐月深更半夜,总是打油茶表示敬意,正如他们说:“油茶敬宾朋,情深意更浓” 。油茶是用熟饭配上爆米花,花生,虾米或猪肝粉肠、野菜等佐料,加上苦凉茶水调制而成。油茶清香可口,贪婪不腻,用后醒神,解除疲惫,所以油茶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餐。8此外,还有腌鱼、腌肉、烧鱼、酸汤鱼、血红、牛瘪、鱼生、米炖菜等民族饮食,更具特色,让您留连忘返。(六)节庆 地坪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既有传统民族节日,又有现代法定节日。过节的时间与其他村寨虽有差异但意义是相同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庆贺丰收;二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三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四是为了宗教活动;五是为了青年男

14、女社交活动。任何节日都有民俗展示和文化艺术表演。主要节日有春节、元宵节、赶社节、清明节、新米节、四月八节、端午节、雷公山芦笙节、中秋节等。节日一到人们穿着盛装,披戴绣衣银饰,成双结对,三五成群地参加各种游艺活动。人山人海进行社交往来,集市贸易,既增加了民族间的友谊和融合,又繁荣经济。地坪乡雷公山芦笙节亦称芦笙会,是在距村子约七八里路远的山顶聚会的。是苗族和侗族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地坪村主办的芦笙节,四面八方群众汇集于此,人们跳着热情奔放的芦笙舞,身穿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众人观赏。芦笙比赛,赛前由各参赛芦笙队报名,然后循环安排比赛。评委由各村寨选出有吹芦笙经验足的中年人组成

15、。他们在离比赛地点约 1公里的高处侧耳静听,两个竞争的芦笙队;一前一后吹凑芦笙曲,评委如先举红旗,说明先凑者胜,先举白旗表9示先吹者败,照此类推评完比赛为止,最后优胜队与胜队竞争,以淘汰方式评出一、二、三名,由主寨发奖品奖旗,傍晚由主赛非队员敬酒给所有参赛队员,把各村寨的客人不论多少都在自己的寨上做客,设宴招待,宴罢又对歌,对歌形式有双方团体“多耶”比赛和男女对唱。节日气氛浓郁,热闹非凡。(七)手工艺品地坪的手工艺品主要以竹具、木具和刺绣著称。竹具主要有菜篮、斗笠、鸟笼等;木具主要有小板凳、尖头扁担、木桶、木盆等;刺绣主要有妇女民族服饰、鞋垫、背带、背包等种类。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乡文化站建立民间艺人档案,每逢重大节日或大型活动,都要召集民间艺人指导排炼节目,组织男女青年学习、演炼本地的民间艺术,并将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作为必修课来传承。同时要鼓励民间艺人多与外界交流,组建民间艺术学会,不断充实艺术内涵,以旅游兴乡战略为契机,综合开发利用当地民间艺术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