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

上传人:f*** 文档编号:157155592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77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市场分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 中国制造网 买家服务部 中国制造网 买家服务部 2009/10 2 目录: 目录: 前言:新加坡简介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新加坡市场环境分析及概况 2009 年前 8 个月新加坡对外贸易简况 中国大理石产品扩大进入新加坡市场分析 新加坡二手车出口市场下滑 新加坡电子商务的发展 新加坡服务贸易现状 中国出口新加坡家用纺织品市场分析 新加坡中医药市场分析 新加坡投资市场分析 新加坡手机市场分析 新加坡电脑打印机市场分析 我对新加坡服装出口现状分析 新加坡船舶进口市场简析 新加坡笔记本电脑市场分析 新加坡水泥市场分析 新加坡彩电市场简析 新加坡集成电路市场情况 新加坡肉类产品及家禽市场

2、情况 新加坡空调、摩托车市场概况 新加坡苹果市场情况 新加坡钢铁市场分析 新加坡旅游用品箱包制品市场情况 新加坡建筑玻璃市场浅析 新加坡电脑硬盘市场分析 新加坡热水器市场 新加坡洗衣机市场简析 新加坡进口我国铝及铝制品概况 新加坡电冰箱市场分析 新加坡复印机市场简析 新加坡手表市场分析 新加坡进口中国灯具概况 新加坡五金机械业市场调研分析 新加坡建筑业前景展望及分析 新加坡装饰石材加工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新加坡中央空调市场仍有拓展空间 PAGE 5 PAGE 7 PAGE 7 PAGE 8 PAGE 8 PAGE 9 PAGE 12 PAGE 17 PAGE 17 PAGE 18 PAGE 20

3、 PAGE 22 PAGE 24 PAGE 25 PAGE 26 PAGE 28 PAGE 29 PAGE 30 PAGE 31 PAGE 31 PAGE 32 PAGE 33 PAGE 35 PAGE 36 PAGE 37 PAGE 39 PAGE 41 PAGE 42 PAGE 43 PAGE 45 PAGE 46 PAGE 47 PAGE 48 PAGE 48 PAGE 49 PAGE 49 3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 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

4、建议 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 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 改。 4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卷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新加坡卷 Edited by: Sun tao 前言:新加坡简介前言:新加坡简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赤道以北 137 公里,面积 682.7 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 60 余 个小岛组成,总人口 401.7 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326 万,华族人口约占 77%。新加

5、坡属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1965 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 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 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 经济。从 20 世纪 70 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 转口贸易 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 生活水平迅速上升。 在 1965 年后的 37 年间 (截止到 2000 年),新加坡经

6、济平均增长 8%以上。2002 年人均 GDP 为 37401 新元(约合 20887 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 金融 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 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在面对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遭遇今年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新加坡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提出 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思路,归纳起来,可称三大战略,既“高科技战略”、“中国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 新加坡经济贸易新加坡经济贸易 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适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工业战略,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劳动密集阶段。由于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 10

7、%,劳动力成本低廉,同时鉴于新加坡是印尼、马来西亚 两地的主要 转口贸易 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主要行业为 传统手工业,如软饮料、砖土陶瓷、玻璃、印刷、木材、 橡胶 ,之后又发展了 纺织 、电子零部件等产业。政府为 此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实行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投资创业、提供银行与贷款服务等措施,此外将 1961 年就成立了 的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定为“招商引资”,为新加坡走出独立初期的经济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 70 年代后, 新加坡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因此开始大力提倡工业自 动化,加强了

8、在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方面的建设。这期间,新政府设立了裕廊镇管理局,开始工业园区和厂房的开 发建设,开始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投资。此外,政府海将部分私人企业无法经营的公司收为国有, 如新加坡 航空 公司、海皇轮船公司、三巴望造船厂、新加坡发展银行等。工业化的进步带来新加坡经济状况的全面 改观。此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 10%,到 1979 年,新加坡失业率已从 1965 年独立时的 10%下降到 3.3%;制 造业占 GDP 的比重由 1965 年的 15%上升到 27%。 二、资本密集阶段。80 年代初期,随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新政府开始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着高

9、附加价值、更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此外,研发、设计、工程、信息科技等行业逐步兴起。吸引到了 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以及石化制造业陆续落户新加坡。为经济顺利转型,新政府 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开始重视通过教育和 培训 开发人力资源,政府鼓励高附加价值和技术 密集型投资和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等。此间的 1985 年,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新加坡经济曾一度萎缩了 1.6%, 但平均增长率仍高达 6.8%,技术工人比率上升至 22%。 三、技术密集阶段。19861998 年是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鼎盛时期。此间,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新加坡

10、已 经完全跻身于亚洲新兴工业国的行列。新加坡已经具备整体商务开发能力,即从研发到产品设计与生产,到国际销售 一条龙作业的能力。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90 年代先后拨款 60 亿新元,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发展高科 技基地。电子业已发展为本地制造业的龙头,到 2000 年其产值已占据新制造业的 48%,电子产品出口占国内产品 出口的 55%,新加坡已是全球重要的 集成电路 、芯片和磁盘驱动器的生产基地。此外,西方五大 石油 公司完成 在新加坡的投资,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此外,还有石化和工程公司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和壮大。鉴 于新加坡在 金融 (银行、保险、会计、律师、审计)、交

11、通(快捷的 空运 、海运和高效的 港口 )、商业、酒店 餐饮等服务业取得了同步的快速发展,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跨国公司落 户新加坡的数量超过 5000 家,许多具有地区总部职能。新加坡政府正式确定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 擎。在大力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新加坡政府号召商家到海外发展,寻找扩大商业空间。 5 此间,新加坡经济增长平均达到 8.5%;金融和商业服务占 GDP 的份额由 1986 年的 20%上升到 26%;高科技产 品出口 1998 年达到 620 亿新元。 四、知识密集阶段。从 90 年代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如火

12、如荼地开展起来。学习纽约纳斯 达克,代表科技股的新加坡自动报价股市场开始运作。为寻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新政府正提倡研究生命科学,并投 下巨资支持本地科研单位勇于创新。 新加坡人文和语言新加坡人文和语言 尽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却是其成功的支柱。这个国家缺乏自然资源,但她勤劳、乐观、开朗 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荣。 新加坡现有总人口 401.7 万,其中本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326.3 万。其中 76.8%是华人,13.9%是马来人,7.7%是 印度人,1.4%是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来到并

13、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 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尽 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新加坡国语是马来语,有四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即汉语普通话)、淡米尔语和 英语 。 英语 是行政语言, 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新加坡人口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现有总人口 401.7 万,其中本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326.3 万。其中 76.8%是华人,13.9%是马来人,7.7%是 印度人,1.4%是

14、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 新加坡地理新加坡地理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 60 个小岛组成。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 岛屿的特征。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运 输、通讯、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 136.8 公里,东经 103 36至东经 10425,北纬 1 09至 129之间。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 42 公里,由南到北约 23 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 682.7 平方公里。本岛以 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 平方公里),乌敏岛(10.2 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

15、5 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过两条堤道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 (Riau )群岛的主岛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 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 69 家 航空 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一. 投资环境 (一)劳动力与土地 1劳动力供求。新加坡劳动力素质较高,且资源有限,随着近几年来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大, 劳动力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人力部公布的2007 年劳动市场报告显示,2007 年新加坡新增就业岗位 23.49 万个,失业率为 2.1%。职位空缺最多的行业有:教育与公共服务、批发零售贸易、金融机构、餐馆、电子机械与器 材等制造业、空运和相关支援服务、法律咨询、会计和业务管理等。 2外籍劳务需求。受国内劳动力供应不足及结构性供求失衡影响,新加坡对外籍劳务需求很大。截至 2007 年 底,273 万名受雇员工中,有 1/3 是外籍员工。中国是新加坡重要的外籍劳务来源地,截至 2007 年底,中国在新劳 务人员 9 万人。中国劳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海事、制造和餐饮等服务行业,其中建筑工人居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