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15165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1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 2012 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学校:西安中学审题学校:长安一中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2、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 ) 。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 ,进而臻于“王” ,臻于“天” ,臻于“道” ,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

3、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

4、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2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滕文公章句

5、下 ) ,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 、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 2011 年新华文摘 ,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

6、,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 , 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

7、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

8、翟之言盈天下” ,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 您身边的志愿

9、填报指导专家第 3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 ”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赤县尉为台

10、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 ”遂下诏,乃释。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 ”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帝纳之。 后汉书卢坦传弟:只,只管。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盍察之 盍:通“盖” ,大概 B不若恣其不道 恣:放纵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乃:才D坦

11、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诣:到,到去5以下六句话能直接表现卢坦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 分)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吾固宜先命有司。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并问卢坦怎么办,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B.赤县县尉被官署审查,皇帝派宦官去释放县尉,卢坦提出审察核实手续,皇帝后来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令。C.皇帝认为官员进献家财就应宽恕他们,

12、不能失信,卢坦劝谏皇帝不能因小信用而忽视大信用。D.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交往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是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译文: (2)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4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螺川早发王猷定(清)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13、。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8.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 分)9.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 ,惑之不解,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布拉格的歌声俄彼特洛洛斯基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