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57007943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高考[历史]真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十年高考年高考真题试炼真题试炼 分项汇编分项汇编逐一击破逐一击破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2 第第 11 课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 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 A. 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 20 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 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 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

2、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 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 20 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 巷,B 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 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 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 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 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 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 2 (2019 年江苏卷,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 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对材料

3、 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四乡八镇销场远”可知当时宁波脚带销售良好,由此证明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故选 C 项;“无人问津”的说法明显与“四乡八镇销场远”的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 A 项;卖宁波脚带是 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排除 B 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 D 项。 3 (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 列车的运行, “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

4、是 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 B C D 【答案】D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3 【解析】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 活和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正确,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 错误,AB 选项排除。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错误,C 选项排除。 4.(2018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7)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 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

5、园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 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 A 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 未成为国民共识,故 B 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 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 C 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 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 旧杂陈,故 D 项正确。 5 (2018

6、 年 4 月浙江选考,15)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 1994 年,某城从除夕夜 7 点到初五中午 12 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 65%左右;1999 年,中国 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 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 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4 【答案】D 【解析】人们由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串门拜年方式到之后的用

7、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和微信等拜年方式, 这是由于网络通信手段的发达导致的,所以 D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现代新的通讯方式,故排除 A;电 信缩短的不是人们的心理距离而是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故排除 B;题干说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城市,也发 生在农村,所以与城市化关系不大,故排除 C。 6 (2018海南高考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 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 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通过提

8、取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该题设置的情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 出现的大众休闲文化,考查的知识点是工业革命与城市化问题,属于教材主干知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 展,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下,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的城市,人口的集中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城市大众休闲文化在 20 世纪后 半期兴起。这种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也正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显著发展的直接反映。但是,在资本主 义社会里,贫富差距是始终存在的,不可能得到消除,故可排除 B 项;工业化的启动开始于 18 世纪后 半期, 而城市大众休闲文化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 1

9、9 世纪后半期,因此 C 项与材料反映的历史 时空不符;在 19 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并不存在相应的福利保障,只是在二战后,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才开始确立,因此 D 项亦可排除。故本题正确项为 A 项。 7 (2017上海高考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 【答案】B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5 【解析】手工工场的建立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前,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A 项错误;依 据所学,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 程,

10、故 B 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C 项错误;资本全球扩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D 项错误。 8 (2017 年 11 月浙江选考,12)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 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 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A电话于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 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 “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答案】C 【解析】电话于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与材料的内容电话改

11、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符,故 A 项错 误;电话推动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与材料的内容电话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符,故 B 项错 误;“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 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表明电话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故 C 项 正确;“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与材料的内容电话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符, 故 D 项错误。 9.(2016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5)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

12、高考6 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 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世界市场的发展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 才起步” ,说明正确;中国是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不能说明中国自身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错 误;1899 年发生在戊戌变法后,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提出学习西方制度,错误;中国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 果说明中外交流加强,世界市场得到发

13、展,正确。故选 C。 10 (2014四川高考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答案】C【解析】本题以某国城市化进程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从图片数据看,两个城市在 1700 年的城市化水平低,18001850 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的城 市化略快于甲,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事实相符。1850 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 织业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正确答案为 C 项。17001850 年的中国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下,没有发生 工业革命,

14、也不可能出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故 A 项错误;日本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 1871 年明治维 新开始后,俄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故排除 B、D 两项。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7 11 (2014福建高考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 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 论的能力。A、B 两项的结

15、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反映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推动了城 市化进程,C 项正确;“农村城镇化”的含义不是让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是努力在农村周围实现 城镇化,这与题干信息不符,D 项错误。故选 C项。 12 (2013四川高考3)下表是 1620 年和 1850 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 地区()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3001700 1850720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本题是数据表格题,此类题解答的关键是

16、分析数据的变 化规律来获取信息。从图表数据看: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A 项表述错误,排除;人口的增长体现的是经 济的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凋敝,C 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说明其人口增 速全国领先,D 项错误;城镇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B 项正确。 13.(2012海南卷)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8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应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