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00494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存在问题: 1、 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特别工艺),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 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较慢。二、教材分析:以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为主,提高学生美育方面的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扩大学生视野,接触手工各方面的实践,丰富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在绘画手工操作、图案各方面提高兴趣,进行新的学习和创造。具体分成四个学习领域:1、造型与表现:(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2)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

2、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3)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4)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5)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2、设计与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3、欣赏与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4、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教学

3、目标:2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教学重点:以学习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为主,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并掌握各项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五、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3、加强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范画进行直观教学。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

4、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6、平时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活动,还要争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参加社会举办的一些比赛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欣赏能力。六、教学进度表:课节 课题内容 课时 周次 起止日期 第 1 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2 2 8.29 8.31第 2 课 色彩的和谐 2 3 9.5 9.7第 3 课 美丽的纹样 4 9.12 9.14第 4 课 香包节里真热闹 2 5 9.19 9.21第 5 课 趣味文字 2 6 9.26 9.28第 6 课 地球的新生 8 10.8 10.10第 7 课 黄河水车

5、9 10.17 10.19第 8 课 鸟语花香 11 10.24 10.26第 9 课 陶泥的世界 12 10.31 11.2第 10 诗情画意 2 13 11.7 11.93课第 11课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1 14 11.14 11.16第 12课会跳的玩具 3 14-15 11.21 11.23第 13课电脑美术 1 16 11.28 11.30第 14课美术学习记录袋 2 17 12.5 12.7第 15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3 1819 12.12 12.14第 16课珍爱国宝 1 19 12.19 12.21期中检测 2 20 1.3 1.4第 1 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6、教学目标:1、认识色彩的对比,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课前准备: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教学用具: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教学思路: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欣赏:(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 ,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

7、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4为补色关系。(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3、实践:(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交流完成时间任务情况。(1)表扬完成任务好的;(2)鼓励完成任务弱的。2、学生继续实践(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

8、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4、课堂小结。第 2 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 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2、 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3、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教学思路: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

9、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5教学过程:1、引导欣赏:(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2、目标发展:(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 家居图片B、 生活图片C、 建筑图片(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3、实践活动:(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交流

10、完成时间任务情况。(1)表扬完成任务好的;(2)鼓励完成任务弱的。2、继续完成实践活动:(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作业展评。 4、课堂小结。第 3 课:美丽的纹样教学目标: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2、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3、培养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6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

11、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预设: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 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

12、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 构思、设计、制

13、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71、评比交流上节作业完成情况。从构思、设计、制作三方面评比交流。2、继续完成纹样的设计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3、 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4、课堂小结。第 4 课 香包节里真热闹教学目标: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点: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14、。教学难点: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教学准备: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组织教学。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3、导入课题。二、发展阶段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

15、折入。(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8(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5、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评比交流上节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二、继续完成包装任务1、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2、教师巡视指导。三、教学拓展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

16、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四、课堂小结。第 5 课 趣味文字一、教学目标;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三、教材分析: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9(一)课前准备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