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57001486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整理](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1 / 39 2 / 39 3 / 39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主阶段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指南。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作概念的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第一章 物质和意识 考点 1 物质的定义 (1)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考点 2 运动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即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

2、绝对的, 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相对的,即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和特殊状态。另一方面,二者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考点 3 意识的本质 来自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 意识是 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考点 4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4.意识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4 / 39 (2) 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1.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必须遵循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2.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 5 主观能动性欲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 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都需要充分的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 6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 证。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

4、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 识事物,反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物的真相。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 (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考点 1 联系的定义及其性质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考点 2 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的运动。发展的

5、实质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 3 矛盾的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来自 5 / 39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 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 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若不如此, 人类认训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

6、理;第二,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想结合这一基 本思想原则的哲学基础, 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考点 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原因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3) 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4)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考点 5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 既然任何事物质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就要把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定性研究 是认识的基础,定量研

7、究时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2) 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事物本身度相适合,掌握适度原 则。 (3) 既然事物发展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要外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重视点滴的积累, 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将事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考点 6 否定之否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规律表明,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总趋势是前进和由升的事物的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 迂回的;事物自我发展道路的前进性的统一。 考点 7 现象于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 / 39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 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首先,现象是个别、片面的、表面的东

8、西,是事物的本质 具体表现 ;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其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 大流动性 ;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的。再次,现象是显于外部的,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隐于内部的,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 现象与本质又是辩证统一的。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本质决定着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显 示自己的存在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现象从属于本质,总是从不同的侧面变现事物的三质。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对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考点 8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来自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 内容

9、与形式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 内容与形容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3) 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 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片面追求 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2) 根据形势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重视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3) 根据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性;而形式不 适合内容、甚至阻碍内容发展需要时,就要抛弃旧形式,选择和创造新形式,以适应内容发展的需要。 考点 9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方

10、法论意义 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7 / 39 (2) 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变现在: 1.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2.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3.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去的科学认识的前提。 (2)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人利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3) 准确把握因果联系,能够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考点 10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的。 (2

11、) 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的,表现在: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的;另一方面,必然 性和偶然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点 11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3)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过度、相互转化的。 实践和认识 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8 / 39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要明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和区别。 (1) 能动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

12、是反映论。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性,认识是对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意识第 一性,物质第二性,人的认识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能动的反映论 和先验论是根本对立的。 (2) 能动的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能动的反映论是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不可知论否认世界 的可知性,怀疑和否认人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古代中国的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 不可能的。休谟和康德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曾对不可知论作过批判,但都 是不彻底的。只

13、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才真正彻底批判了不可知论。因为 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 (3) 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区别。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但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 映论,否认认识的能动作用,是直观、被动、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 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的反映论。 (二)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考察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 是因为: (1) 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

14、和可能性。劳动实践要求认识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并提供客体信息和认识工具。 (2) 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产生了人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3) 劳动实践促使了人的交往、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抽象思维成为可能,并使人获得了不 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三)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1.认识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9 / 39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 (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和创造性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 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

15、和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认识是主 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在反映过程中, 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和改造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创造性 的预见;主体根据实践需要,能动地创制出未来世界的蓝图、计划、方案等等;主体认识能动地指导 实践,改造世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 (3) 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直观的反映不可能做到创造;创造 不是无中生有的臆造,而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 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基础

16、是实践。 2.认识活动的基本结构 其基本结构是由认识主体、客体、中介构成,主体运用一定中介(工具、手段等 )作用于客体,按一 定方式实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来自 1.实践的含义和本质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 “主观见之于客观 ”( 毛泽东语 )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 动。实践的本质: (1) 实践区别于意识 (认识、理论 )的本质在于实践的直接现实性。(2) 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运动形式 和动物本能活动的本质在于实践的主体性和能动创造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活动总是以客体为 对象的现实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的目的和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存在,不断实现着自在自然向人化自 然的转化,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功能。动物的存在方式是 其本能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是通过实践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人和社会是通过实践而存 在的,因此,它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 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主体、客体、工具都是客观的;实践 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