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7000632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原文出处】东岳论丛 【原刊期号】200405 【分 类 号】B1 【作 者】杨学功 【作者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杨学功(1963-),男,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内容提要】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 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世 界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如 何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处境,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我们只 有在确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的前提下,正视马克思主义发

2、展的多样化形态,总结马 克思主义应对“危机”的历史经验,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在当代条件 下把马克思所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无可推卸的时代使命。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当代处境/多样化形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1.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3列宁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0. 4伊藤诚.现代世界和共产党宣言A.尚晶晶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 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54,167. 5卡西迪.马克思的回归A.童建

3、挺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4,5,10. 6凯尔纳.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终结A.闫月梅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 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5,27,29,27,28,34,31-32. 7詹姆逊.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A.俞可平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 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73,85,82-83,85. 8詹姆逊.杜克学者论马克思主义J.迷失的环节,1992(3),5.转引自俞可平主编. 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4. 9德里克.马克思

4、主义向何处去?A.李发、王列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 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3,214,216,205-206. 10格雷.徒有其名的胜利A.苑洁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69-170,176-177. 11沃勒斯坦.苏联东欧剧变之后的马克思主义A.孟鸣歧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 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19,20,13. 12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0月19日,第3版. 13Thomas M.Mongar,The Death of Communism a

5、nd the Rebirth of Original Marxism,The Edwin Mellen Press,1994. 14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7.19. 15沙夫.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意义A.柴方国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 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64-65. 16迈斯纳.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A.俞可平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 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4-195.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249,294.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6、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742-743,730-731 .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292.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2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 22克拉里.世界新秩序中的马克思主义:危机与可能性A.李朝晖译.俞可平主编.全 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9.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一个半世纪之前的德国,曾经像“幽灵”一样在欧洲的大地上徘徊 。关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恩格斯在1883年为社会主义

7、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 文第一版序言(该序言写于1882年)所加的一个注中曾作过如下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 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 关系。德国的落后的40年代初比现在还落后得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阶段,最多 只能产生社会主义的讽刺画。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受到德国辩证 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因而,从这方面看,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是德 国的产物,而同样是国际的产物。”1作为“国际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反映了一个 时代具有国际普遍性的问题和呼声,因而自它产生之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 并深刻影响了19世纪下半叶和整个2

8、0世纪人类历史的进程,从而获得了“世界历史性的 意义”2。一切不抱偏见的人们都已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最具社会效用和实 践意义的思想体系。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弥散、从理论到实践 的飞跃,赢得了其他任何思想体系都不可比拟的荣耀和辉煌。 然而,如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所经常昭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径情直遂的。“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 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反映就 是深刻的瓦解、混乱、各种各样的动摇,总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极端严重的 内部危机。坚决地反对这种瓦解,为

9、捍卫马克思主义基础而进行坚决顽强的斗争,又成 为当前的迫切任务了。”3列宁近一个世纪前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 点(1911年1月5日)一文中所说的这段话,仿佛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局势又具有了极强 的现实针对性。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这一个半世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归结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学说得到检验和证实的 变化,如资本主义的跨国化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可以说,当年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全球 扩张必然造成的种种“从属”现象,以及存在于“生产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分工”中 的不平等交换关系,在今天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10、当时没 有预见到的新变化,如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像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首 先爆发并取得胜利,而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发生的,而这些国家在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后,由于种种原因,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失误和挫折,乃至在上个世纪80年 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苏东剧变的“逆转”,使社会主义的前途和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受到 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苏东剧变之后的一段时期里,马克思主义陷入低潮。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各种 贬低乃至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迅速蔓延。国际上,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 战的结束,资本主义昔日强大的竞争对手失去了制度支持,原来的意识形态对抗也趋于 淡化,经济全球化及其所推

11、动的政治合作与文化交流普遍开展,市场经济制度和西方民 主制度似乎获得了全球的合法性。日裔美籍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使其声名鹊 起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1993)中,以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为背景,描绘了 一幅资本主义在全球全面胜利的图景,宣称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是人类所能够选择的 最好的、从而也是最后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作为制度而言已不再是对资本主义的一 种有效的替代选择,资本主义将成为历史上最后一种政治形式。“我们也许正在经历历 史的终结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发展正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作为最终的政体在世界上 的普及而结束。”这种论调,代表了西方世界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

12、,也迎合了西方 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的思想理论界可谓风云际会,保守主义(民族文化本位论)、自由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次第登场,而马克思主义者则没有在这种思想交锋中充分而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至多在“新左派”那里获得了某种“同情的理解”。在学术上,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无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还是作为马克思精神遗产的当代继承人,上述情境 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切的忧虑和思考。 二、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合乎时宜的” 苏东剧变之后,有人不断喧嚷,现在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 已经稳操胜券。然而,这种胜利的宣言,在20世纪末现实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和

13、危机面 前,迅速地褪去了颜色4。欧美出现了广泛的马克思复兴热。在千年之交的重要时刻 ,马克思就被西方多种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或“千年伟人”。这样的结果对于那 些庆幸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的人来说或许是出乎意料和不情愿的,但它毕竟是事实。 事实上,在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不少在西方甚至 在世界范围影响卓著的社会科学家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直接就自 称或被别人称为“马克思主义者”。从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葛兰西、柯尔 施,到盛极一时的法兰克福学派,再到当代公认的国际著名学者,如法国的德里达、德 国的哈贝马斯、英国的吉登斯和美国的詹姆逊等,都对马克

14、思主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或者至少是持同情理解的态度。还有不少学者或思想家从不同角度肯定了马克思学说的 科学价值及其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这里不妨列举一些。 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在马克思的回归一文中认为,马克思是研究资本主义的学 者,这是他理应得到的一种评价。马克思写下了关于全球化、不平等、政治腐败、垄断 化、技术进步、高雅文化的衰落、现代生存的萎靡不振的性质等动人的段落,现代经济 学家们又碰到这些问题,他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步马克思的后尘。在他看来, 马克思的一个将经久不衰的知识成就,就是对资本主义如何运转的阐述。现在,资本主 义正把全世界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民族国

15、家正日益发展成为 这一市场内相互竞争的贸易集团。当代的经济学家倾向于使用比马克思更为枯燥乏味的 语言,但他们的中心思想是相同的。卡西迪写道:“不管他(指马克思引者)有什么 错误,他确实是一个通晓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人。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他的作品就值 得拜读。”5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哲学教授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也认为,“我们仍然 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么马克思主义将仍然 是合乎时宜的。”他毫不隐晦地说:“同那些宣称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已经逐渐过时的 人相反,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在为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当代发展提供理论来源,并且 包含着仍然能够帮助我们争取改造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来源。因此,我认为,马克思主 义仍然具有对现时代进行理论概括和批判现时代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至少仍然是 当代进步的或激进的政治学的一部分。”6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弗里德里克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说得更明确,“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或者更 恰当地说,是关于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