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56975031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要探讨的问题,1.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 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有怎样的联系? 4.大气是怎样受热的? 5.大气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结合实例,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前 言,清代黄叔撒在台海使搓录(图2.8)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 “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 “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

2、呢?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50%,7%,43%,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能量最强的部分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 约5500C,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通过实验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地面,占太阳辐射总量47,大气反射,太阳辐射100,O3、 O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散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宇宙空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上界,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微小尘埃,较大颗粒的尘埃

3、等,有选择性可见光中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无选择性各种 波长的太阳辐射,阴天的天空 呈灰白色,晴朗的天空 呈蔚蓝色,云层越厚 反射能力越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为什么它们是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大 气 辐 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温室效应,“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被CO2 H2O气体吸收,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射向宇宙空间,地面辐射

4、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第二章 第二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探究:影响大气保温作用强弱的因素,在寒冬,为什么在农田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第二章 第二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探究: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综合前面学习,分析为什么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小?,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或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1.大气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大气热力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三.大气热力环流,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

5、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2.气压,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高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或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形成热力环流,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气温、气流和气压之间有什么关系?,地面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在垂

6、直方向上膨胀上升,使得空气柱内分子数目减少,气压低。 气温高低导致空气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诱发了空气的水平运动。,为什么在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案例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活动探究绘制白天和夜晚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升温降温慢,陆地升温降温快。 分析夏季冰海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例:科学研究表明,在范围较大的河湖或者绿地,白天气温显著偏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岛效应,冷岛效应可以形成局地环流。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我国夏季沿海地区难以形成局地环流的原因是 A河湖水体面积过大B夏季风太强 C河湖蒸发作用太强D河湖温度太高 2下列

7、诗句与冷岛效应形成环流类似的是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巴山夜雨涨秋池 C高处不胜寒 D窗含西岭千秋雪,【答案】1B 2B 【解析】1河湖水体面积过大,河湖与岸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越大,白天冷岛越明显,冷岛效应形成局地环流的可能性越大,这不是我国夏季沿海地区难以形成局地环流的原因,排除A;我国夏季沿海地区离夏季源地近,夏季风强,夏季风会干扰冷岛效应的形成,也会干扰冷岛产生的局地环流,这是我国夏季沿海地区难以形成局地环流的原因,B符合题意;河湖蒸发作用是吸热的,蒸发作用强会使得河湖白天气温升温慢,容易加强冷岛效应,因此这不是我国夏季沿海地区难以形成局地环流的原因,排除C;河湖热容量大,白天升温慢,温度

8、不会太高,排除D。故选B。2冷岛效应形成环流属于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是指海陆位置对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热力环流关系不大,排除A;巴山夜雨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山风环流形成,与冷岛效应形成环流类似,B符合题意;高处不胜寒是指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与热力环流无关,排除C;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指西岭雪山上永久性积雪,与气温垂直变化相关,与热力环流无关,排除D。故选B。,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气压差,就产生了促使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这

9、就形成了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一旦形成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在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 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减小风速。 摩擦力是指地面和空气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活动探究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10、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 2.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大小并说明理由。,初始风向,最终风向,初始风向,最终风向,例: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BC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B摩擦力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影响风速D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答案】1A 2D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和等压线平行,故B错误;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由低压 吹向高压,故错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风向向左偏,故错误; 向右偏,所以该题选A。 2高空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故A错误;水 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的大小又影响风的方向,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 不影响风的大小,BC错误,故该题选D。,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