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948908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1 (五)(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答案:C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

2、上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解析:“离土不离乡”是指还在故土,但已经不从事农业生产,显然是指进行乡镇企业经营。答案:C3“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回答本题需对教材相关内容有较好了解,本则材料引自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评价针对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4“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

3、、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建立人民公社鼓励发展个体企业发展乡镇企业设立经济特区A B C D解析:与材料本意不相符,应予排除。答案:B5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年中共

4、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及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体现出“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因此应该是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故A、B两项在时间上就不符合要求。而D项虽有论述,但不是最早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6.出现右图所反映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解析:从时间上看是1978年以后,农民家庭人均收入逐渐增加,所以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答案:C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

5、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市场经济体制是经资本主义发展完善成熟起来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对其进行借鉴。答案:D8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地说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已形成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浦东”、“决策高明”等,可以看出题目反映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而得出“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所以“做法聪明”。答案:C9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民主强国 D和平崛起解析:本题考查对世界强国的崛起的理解能力。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从而成为战国后期势力最

7、强的国家;18、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则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日益强大。故选A项。答案:A10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本变化”不包括()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解析:这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描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A、

8、B、C三项的描述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故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2分,第12题16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6分。共60分)11(12分)2014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36周年。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这次会议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是什么?(2分)(2)30年的改革开放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何不同?(4分)(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开展起来。我国政治体制改

9、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3分)(4)30年来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发展历程。请按要求填写下表中的空缺。(3分)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等特区美丽的青岛、现代化的大连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第(1)问要求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第(2)问中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第(3)问中政治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第(4)问回答对外开放由点到面,层层深入的三个阶段。答案:(1)

10、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1992年前,改革原有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泽民同志指出:“村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更是农村政治体制的伟大创新。”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法律确认的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制度,已成为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

11、材料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指出:“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本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及教材,分析村民自治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6分)(2)材料三说明村民自治存在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6分)(3)请你结合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解析:本题旨在结合实践来培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能力。需要把材料信息、教材知识、现实内容做到有机结合才能准确作答。答

12、案:(1)材料一说明实施村民自治,扩大了基层民主,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创新了党对农村的领导方式,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了党的执政地位。材料二说明实施村民自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充满活力和稳定有序的农村社会新秩序,有效地促进社会稳定。可见,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开始从传统的集权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民主模式过渡。(2)现象:部分农民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高,缺乏法律意识;选举程序混乱。说明的问题:实施村民自治的有关法律规定不配套、不完善,村委会组

13、织法还存在许多急需完善的地方。(3)建议: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解决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素质差的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村,保障村民自治有序开展;选举程序进一步规范;继续加大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让村民清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等。1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

14、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右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5分)(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4分)(3)材料一中,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们哪些认识上的进步?(2分)(4)依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解析:本题命题设计较好,考查的知识点全面,需要认真地理解、掌握。第(1)问分析材料,“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起伏较大,增长率从1959年10%下跌到1961年的20%多,以后逐渐恢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长率下跌的原因主要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连续的严重自然灾害;我国面对的国际形势日益恶化等。上升的原因主要有: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第(2)问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实则要求回答教材中有关改革、开放的措施和内容。结合所学主要内容,改革:80年代初中央推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