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56946994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_中秋节日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下面是为大家的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月!”一个“月”字脱口而出。孤寂、凄凉却上心头。好一个冰凉寒心的月字,好一个孤寂凄清的夜晚。 举头望明月,突如其来的孤单阵阵袭来。 我轻声询问:孤独的嫦娥啊,此刻你在孤冷的月宫做些什么?在想后羿吗?在开启承封的记忆吗?想当初你们的生活过得是何等的幸福美满,而如今却落到了各居一方的地步,彼此都承受着孤独和相思的煎熬。都是灵药惹的祸,你后悔过吗?这么多年你在月宫闭门思过得怎么样了? 孤独的气氛总是给人压抑的感觉。 看着那轮在高空悬

2、挂的月亮,我忽然发现它似乎也不如平常的活泼爱动。缓缓的,漫无目的的在夜空徘徊。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所以它也孤单吗?也许吧。 月孤单了就以徘徊的方式来消磨时间,那我孤单的时间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打发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但时间仿佛就停留在了这一刻中秋节。世间高兴与快乐都被冻结了么?我几乎找不到热闹遗留的半点痕迹,留下的只有孤单与落寞。整个夜空、整个世界只有孤单。 “孤”从何来?是因为月的孤独?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月要孤独的时间是很丰富的。可为什么偏偏就选择这一夜呢?是嫦娥她激发孤独感的降临?还是她看不惯别人因为团聚而兴奋,不甘心自己独守月宫的孤独。因此,将月调得

3、更大、更圆?还是她 也罢,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月之孤独却赋予了诗人的无限灵感。 自古诗人多孤傲,孤傲必孤独。于是,李白呤出了千古名篇月下独酌。你看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很想排谴一下胸中积郁,可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知音难觅,怎不感到孤寂,怎能不醉。 苏东坡的人生失意,也就借酒发挥,对月倾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每读苏公此词,我总会不免的一笑:在月下即使是发一通牢骚,竟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诗意来。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文章,中国的古文化将枯燥成何等模样? 至今,中国老百姓历来都钟情着月亮,每年八月十五月最圆,这一天是名副其实

4、的月亮节(即中秋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看月亮、吃月饼。 拿着一个难以哽咽的月饼,终于我走进了那间连月也不愿光顾的屋子里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

5、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 _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

6、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

7、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 中秋佳节,家家团圆。每逢中秋,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赏月,而我们家的月饼别有一番模样,因为那是我们家的自制月饼。 哦,到中秋喽!我一蹦三尺高,飞快地收拾起东西,准备去外婆家过中秋。咔车一

8、刹,到外婆家了,只见外婆已经洗好南瓜在等我了,我认真地洗了个手,拿起切好的南瓜嘶嘶南瓜在刨子上飞快划过,做这个大家可要当心,不要划伤手哦!时间如飞箭,不一会儿,南瓜就被我粉身碎骨了。我往南瓜丝上洒了些盐,放在了一边。这时,哥哥正好买了发酵粉回来了,外婆拿出一包,撕开,放入温水中,搅拌了几下,开始往里加面粉,加到一定量后,就开始揉面了。这时妈妈也没闲着,瞧,她正在切肉丁呢,记得也要切些肥肉在里面,这样,调出来的馅才能香飘十里。当切完肉丁时,面也和好了,这样大家分工是不是更省时呢!当外婆把揉好的面盖上盖子放在一旁发酵时,妈妈则把肉丁倒在锅里翻炒起来,炒熟后,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三尺。在等待发酵的过程

9、中,我们拿出包月饼的工具,还把馅儿也拌好了。 面发酵好啦!快来帮忙喽!厨房里传来外婆清脆的声音,只见发酵好的面白白大大、光光滑滑的,犹如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外婆和妈妈一起把它搬到了客厅。接下来,最重要的时刻来临了,要开始包月饼啦! 首先,我从面团上扯下一小块,撮成球,然后从中间开始慢慢往外捏,直到把它捏成了一个像小碗的形状,再用勺子把馅放入小碗中,最后沿着一个地方往里不停地捏,捏着捏着,馅儿就会被吃掉,小碗就变成了一个胖娃娃,只是在这个胖娃娃的头上还有一个小辫子,你要把它摘去,撒些面粉在上面,然后压成一个扁扁的饼,这样月饼的模样就出来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煎了,首先在锅里倒入大约大半纸杯的油,等

10、油热了,然后开小火就可以煎了,放饼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一个挨着锅边慢慢放,以防被油烫着。大概5分钟的样子就要让它们翻个身,只见它们一个个金灿灿的,真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不过20分钟左右,月饼就熟了,咬一口,回味无穷,真是太好吃了。 今年,我学会了自己制作月饼,在以后的每年里也都可以吃到自己做的月饼了,想必那一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中秋节来了!每当到了这个节日时,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迎接中秋的到来。往年的月饼都是从商场里买来的,但这一次妈妈很想自己做月饼,我和妈妈对月饼发起了挑战! 我跟着妈妈装模作样地穿上围裙开工了!榨菜鲜肉月饼是我和妈妈的最爱,所以今天当然要做榨菜月饼喽!首先我们将买来的肉沫

11、加上一些啤酒、生抽、榨菜等,然后将它们搅拌在一起,妈妈先给我做了示范,我看妈妈拌地那么轻松,就信心满满得接下了活。哎呀!许多细小地肉馅都“飞”出了碗,我很奇怪,“妈妈!肉沫怎么这么调皮呀?我没叫它出来它为什么自己蹦出来了呢?”妈妈笑着说:“你得朝一个方向打,你瞧!我妈妈迅速地搅拌着,肉沫乖乖地任她摆动,我不服气,谁说我不能做到的?我小心翼翼地搅拌着,生怕自己太鲁莽。肉馅调制好喽!紧接着我们开始做月饼皮,月饼的饼皮分为油皮和酥皮,妈妈做油皮,我做酥皮,酥皮是用油和面粉来揉的,当妈妈把油和面粉加在锅里的时候,我感觉很恶心,我尖叫起来:“妈妈,我才不揉呢,这个太恶心了!”妈妈说:“等你揉过以后再发表

12、意见好吗?”我只好乖乖地把手伸进去揉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说:“怎么样?现在好多了吧!”我开心地笑了!酥皮可不好揉,它经常散掉,所以我把面团揉了又揉,好不容易才把一个面团揉圆了,妈妈看了我的成果连连夸我好!妈妈负责把酥皮和油皮切成条,我来帮妈妈揉圆。我使劲将油皮面团按扁,把酥皮面团放在上面,我用油皮把酥皮包了个严严实实,用擀面杖奋力擀着,接下来我把嫩嫩的肉馅包进皮里面,然后轻轻一卷,一个个可爱的月饼完工了!我和妈妈把作好的“月饼宝宝”们送进烤箱了! 大约过了30分钟以后,香气弥漫开来,就连邻家的奶奶,也赶来问:“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呀?”我立刻对奶奶说:“奶奶快来尝尝我们做的月饼!”奶奶咬了一口说真是香啊!大家笑声一片! 【小学中秋节日记600字_中秋节日记】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