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945499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一、课标内容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基本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

2、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 发展要求 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说明 “政治建设”,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是本课重点。 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基本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共十一届

3、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 发展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说明 教科书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揭示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中共八大”、“文革背景”、“徘徊中前进”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基本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和澳门

4、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与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发展要求 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明 本课三个子目均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一中心。 三、教学建议 本专题可分3课时教学。 1.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把握新中国政治建设的阶段特征,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对于

5、完成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2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组织和指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调查、访问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喜和忧,加深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事业的热爱之情。 3教师应结合教科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维度、多层面地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历史认识发表看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向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地总结历史教训,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4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6、联系时事,培养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学习方法,概括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畅谈港澳回归的意义,展望祖国统一的前景,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条件: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二)理论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内容:工作重心的转变:农村城市 工作中心的转移:恢复与发展生产 确定全国胜利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和过渡时期党的总任务:从农业国到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评价:这个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

7、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三)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起到引临时宪法的作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l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

8、重的开国大典开始。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二课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三大政治制度1、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1、 背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和组织的基础。 三大改造取得重大进展。 关于人民民主理论的建设。2、 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3、 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 意义:标志着人民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 产生: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2、 内容:(1)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和根本政治之制度(人

9、民代表大会制度)。(2)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今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3、 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4、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保障。真题19.(2011浙江文综)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

10、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空间限定“北平”。考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精讲精析】选D。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

11、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 D项。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他们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及其意义如下: 制度名称 建立概况 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该制度的建立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宪法正式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以后,人民政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表现形式,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依据这一方针,中国共产党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

13、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当地民族自己做主和管理,行使自治权利。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到1958年内蒙、新疆、广西、宁夏建立自治区;1965年西藏建立自治区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强烈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课 “文化大革命”-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原因: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党内“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

14、章。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3)文革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2、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的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3)国家的

15、民主与法制遭到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中。红卫兵运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其次,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第四课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资料:1977年7月17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职务的决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这是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中的第三次复出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