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 CGS$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执行遵照国际标准,自2003年起,每年一次,对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 10000多户家庭进行连续性横截面调查在CGS鲜度调查的基础上,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联合全国各省市区的 40多家大学及科研究机构组成了中国社会调查网络 (CSSN ,开创了在中国组织大规模全国性调查的新模式CGS源统、全面的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总结社会变迁的趋势,探讨具有重大科学和现实意义的议题, 推动国内科学研究的开放与共享, 为国际比较研究提供数据资料,充当了多学科的经济与社会数据采集平台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开创了我国大型学术调查数据开放与共享之先河 CGS激据的用户包括世界各国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管理学、新闻学、心理学、劳动人事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者、学生、及其他人员,基于 CGSS数据发表学术期刊超过了 1000篇研究设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目的是,通过对城乡家庭的年度社会调查,系统地监测社 会结构和生活质量的互动与变化, 收集和建立社会变动趋势的追踪资料数据库, 阐释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相关问题,为国内和国际的学术界提供研究资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总的议题框架是:社会结构、生活质量及其二者之间的内 在连接机制1、社会结构结构社会学基本上采用两种角度来研究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第一个是定位法(positional approach) ,该方法是根据社会行动者的特征(如年龄、教育、阶层、收入等)将研究对象分组,这样导致的结构或分布称为“社会结构”这种定位法将社会看 作由相互不连接的、有着不同利益和拥有不同资源的人群组成的结构第二个是关系法(relational approach),该方法将注意力从组群或组织转移到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 尤其是跨组群和跨组织的社会关系网络 关系法将社会结构看作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网络或松散关系网络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同时采用定位法和关系法, 以期呈现中国社会结构的全景画面以往的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还是其他国家的研究, 迫于问卷设计和测量上的困难,关系法使用并不多见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基于中国社会的现实考虑, 汲取既有的较为成功的研究经验,在研究中除了考虑社会组群和组织以外, 也从社会关系网络角度测量社会结构通过回顾性数据和追踪研究设计, 我们能够测度结构稳定性及跨时间的变动性。
具体到调查中,我们主要考虑个人与家庭是怎样根据社会组群、 组织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关键维度而分布的,以及这些分布随时间变化而呈现的稳定程度和变化程度 它包括社会阶层、政党和利益群体、工作和社区组织、 家庭和亲子关系、 人际和组织间的网络,以及由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如,性别、年龄、民族、宗教、教育、职业、收入、产权、财富,等等)定义的 分组2、 生活质量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生活质量测度将包括五个维度:健康层面、人口层面、心理层面、社会经济层面以及政治 /社区层面五个维度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基本囊括了一个家庭或一个个体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 为此,社会医学家、人口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发展了一套标准测试来度量健康、 预期寿命和心理福利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已经发展了测度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层面的主客观指标 当然,如何测度中国的意识形态、 政治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调查研究遇到的重大挑战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我们将考虑以下问题:人们的健康和预期寿命的质量如何?人们精神健康的状况、 压力程度和心理福利怎样?总的说来,人们对于工作、家庭、社区和生活的满足程度怎样?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是什么?人 们是怎样满足或者不满足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人们的政治和社区生活的状况怎样?对 当地和国家政治事务的参与度怎样?等等。
3、 内在连接机制关于社会结构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内在连接机制有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注重四个层面的连接机制 个人层面的机制包括认知和心理过程的变量,即个人通过某一心理过程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享受或者憎恨他或她的生活条件 在人际层面,通过强弱关系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传递信息、建议、亲情、影响和帮助的渠 道,从而影响交往双方的主客观的生活质量 组织层面的机制集中体现在家庭、 社区和工作单位三个方面,因为资源和机会通过这三个方面分配到社会行动者, 从而影响后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差异最后,制度层面的机制是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和制度, 以及内在化的社会价值观制度和规则的变化将重组机会结构, 从而使社会行动者的主客观生活质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我们涉及的问题包括:是什么机制连接了社会结构的维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层面?在个人层面,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认知和心理过程是什么?在人际层面,通过什么社会结构过程提高或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个过程中社会网络的作用怎样?在组织层面,资源是怎样在组织间分配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福利?最后, 市场转型是如何影响不同阶层、组群、组织、个人或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机会的?等等。
抽样设计自2003年以来,CGS皱用了三套不同的抽样方案: 2003-2006抽样方案、2008实验性抽样方案、2010抽样方案这三套抽样方案从原则上都采用多阶分层 PPS随机抽样,但在所基于的抽样框、分层变量、抽样阶段上有所不同,以求最有效的代表中国社会的各方面情 况2003-2006方案全国共计抽取125个区县(初级抽样单元),500个街道数与乡镇,1000个居委会与村委会,10000名个人,最终抽样单元中城市样本与农村样本的对比为 5900:4100初级抽样单元及分层如下图:2008实验方案全国共计抽取 100个区县,300个街道数与乡镇,600个居委会与村委会,6000名个人2010方案全国共抽取100个县级单位加5大都市,480个村/居委会,12000名个人初级抽样单元公布如下图:调查问卷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宗旨是系统而全面的收集中国人行为、态度以及生活、工作的基本信息,进一步反映中国人的行为与思想模式以及社会结构, 通过持续性的调查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并推动跨国比较研究的发展基于这一宗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的调查问卷由三部分构成:核心模块:调查全部样本,年度调查,固定不变;主题模块:调查全部样本,5年重复一次,两次调查内容重合率 >80%附加模块:调查 1/3或1/4随机样本,不确保重复周期和内容。
其中核心模块与主题模块主要服务于描述与解释社会变迁的宗 旨,扩展模块则主要服务于跨国比较研究的目的具体就核心模块而言,在研究设计中其具有以下特点:1.在整个研究周期内,核心模块是保持固定不变的在每次年度调查中,核心模块是必然的一个部分2.核心模块在调查中,平均用时应在 30分钟左右3.核心模块的目的在于对于被调查者给出一个基本而全面的图景, 其特点在于求全面而不求深入如需要对某一方面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则通过在某次双年度调查中加入此方面的主题模块来实现 4.核心模块的基本功能在于给建立各种分析模型提供必要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自2003年来历年调查内容如下:问卷模块2003 年家庭,迁移,社会网络与社会交往,教育经历 ,职业经历,劳动力市场,评价与认同,态度与行为2004 年家庭,价值观念与社会认同 ,眦化与健康,流动与迁移2005 年家庭,心理健康 ,经济态度与行为评价 ,社区生活与治理 ,农村治理2006 年家庭(EASS ,职业与劳动,企业改制与经济改革 ,社会经济活动,态度、意识、认同与评价2008 年家庭,教育及工作史 ,性格与态度,社会交往及求职 ,社会不平等(ISSP),全球化(EASS2010 年核心模块,阶级意识,社会分层,收入与消费,宗教,环境 (ISSP),健康(EASS)2011 年核心模块,心理健康与社会污名,住房,健康( ISSP)2012 年核心模块,社会公益与慈善,主观幸福感,文化消费,家庭与性别角色( ISSP),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EASS2013 年核心模块,2003回顾,社会道德,公共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