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6910447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 时:72 学时(总学时117,其中理论72学时、实验课45学时)学 分:3学分 (总学分4分,其中理论3学分、实验课1学分)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前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完成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同时也做为后续专业课的引导课程。建设开课学期:第4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方面。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基本规律的系统认识,并获得必要的科学

2、实验技能,提高学生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素质和能力。本课程在于明确阐述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调节机制,适当联系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一般生长发育规律。人体解剖生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二、课程基本要求该学科的前沿研究发展很快,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进行了创建跨学科、多层次生理解剖学科教学和实验课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以调整课程结构布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构筑人才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知

3、识和基本理论。3掌握解剖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中学生物教学能力和从师素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三、学时分配章 节标 题课时数绪 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5第二章运动系统3第三章神经系统16第四章感觉器官4第五章血 液3第六章循环系统12第七章呼吸系统4第八章消化系统6第九章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3第十章泌尿系统6第十一章生殖系统5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4总课时 72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1、左明雪主编 人体解剖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2、周美娟等主编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3、沈岳

4、良等主编 现代生理学实验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5年8月4、辜清等主编 人体组织学与人体解剖学试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参考教材:1、Sylvia Mader 主编 人体解剖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2、王芬 左明雪主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3、朱妙章主编 大学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4、迟素敏主编 内分泌生理学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版5、伯树令等主编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版五、教学方法与考核1教学方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内容的讲授上本

5、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就课程的各部分内容,分别采用细讲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功;采用精讲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采用引导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不同程度采取课堂讨论式、自学提问式。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作业(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70%)。 六、大纲正文绪 论(1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教学内容】一、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二、机体的内环境。三、生理功

6、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四、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重点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正、负反馈在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 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 (5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人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组织结构及功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的增殖;细胞膜的物质运转。 第二节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及分类 一、被覆上皮二、腺上皮三、细胞间连接第三节 结缔组织的分类特点一、疏松结缔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第四节 肌组织一、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

7、构;二、平滑肌结构特点;三、心肌的特化结构。【重点难点】继发性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第一章 运动系统 (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了解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结构特点、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熟悉影响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的主要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骨与骨连接一、骨的形态二、骨的构造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四、骨的生长和发育五、骨连结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肌肉一、 肌肉的一般形态与功能二、人体肌肉的分部【重点难点】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的递质学说, 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静

8、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第三章 神经系统 (16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掌握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功能活动(如对感觉的分析、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等)中的作用, 掌握高级神经对机体的支配,理解神经系统在维持稳态、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功能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绪论一、神经系统的概述二、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第二节 神经系统解剖一、脊髓和脊神经二、脑和脑神经三、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 第三节 神经系统基本功能一 、神经系统运动功能二、神经系统感觉功能三、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四、脑的高级功能【重点难点】脑神经及核团位置,中枢抑制特别是突触前抑

9、制,牵张反射,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诱发电位产生的机制。第四章 感觉器官(4学时)【目的要求】了解主要感觉器官的一般解剖结构,熟悉眼球的折光特性、调节与视觉、色觉的形成机制,掌握听觉的产生过程,了解位觉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 视觉一、眼的解剖结构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四、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第三节 听觉 一、耳的解剖结构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三、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四、前庭器官感受器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官一、嗅觉二、味觉三、皮肤的感觉功能【课程难点】视网膜的感光换能系统, 基底膜的结构,行波学

10、说和感受器电位,耳的螺旋结构及平衡机能。第五章 血 液 (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生理止血过程,血型分型依据。【教学内容】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一、体 液二、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三、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第二节 血液组成及血浆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三、血浆的理化特性第三节 血细胞的形态、发生和生理功能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二、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第四节 凝血、出血和纤溶一、凝血因子二、血液凝固过程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五节 血型和输血一、ABO血型二、Rh血型三、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系统【重点难点】血液凝固的瀑布学说,血液凝固及纤溶的动态平

11、衡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第六章 循环系统 (1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心脏的解剖及功能,掌握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掌握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动脉血压以及冠脉流量的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心脏的结构一、 心脏的外形结构及比邻二、 心腔及壁的结构三、 特殊传递束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 心动周期二、 心脏的射(泵)血过程三、 衡量泵血的指标四、 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一、 心肌的兴奋性二、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三、 心肌的传导性四、 心肌的收缩性第四节 血管生理一、 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四、

12、微循环五、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六、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第五节 血管活动的调节一、 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重点难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机制,心脏泵血功能调节机制,微循环的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生理作用。第七章 呼吸系统 (4学时)【目的要求】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呼吸的基本过程,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熟悉气体的血液运输形式,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介绍肺内微环境调控研究的有关进展(如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气道

13、高反应与哮喘等)。【教学内容】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一、呼吸管道二、肺三、胸膜和胸膜腔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二、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第三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一、气体交换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三、咳嗽反射和异常呼吸【重点难点】气体交换过程和氧的化学结合,呼吸节律形成机制,化学性反射调节,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第八章 消化系统 (6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了解胃肠神经支配,掌握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教学内

14、容】第一节 消化系统概述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胃肠的神经支配第二节 消化器官的形态构成一、消化管二、消化腺三、腹 膜第三节 消化一、口腔内消化二、 胃内消化三、 小肠内消化第四节 吸收一、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二、小肠对三种营养物质和水份的吸收【重点难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胃肠激素、胃液分泌调节,消化器官的神经调节、消化器官的体液调节。第九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3学时)【目的与要求】理解能量代谢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产热与散热的方式和部位,影响因素对能量代谢基础代谢体温的作用机制及结果。【教学内容】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