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价值体现九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2013/12/20 自古以来,北京城里就流传着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推测说它有一定依据,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以阳数为大,宫殿建筑大量数据都用阳数,大到宫殿座数、开间,如三大殿,每殿开间五间、七间、九间、十一间不等;小到殿顶走兽、构件件数,如太和殿殿顶走兽为十一个一在阳数中最小,九在阳数中最大,五居中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正符合皇帝“九五之尊”的理想又因为皇帝称“万岁”、“万岁爷”,其他一切都不能超过万的数字,所以皇帝住的宫殿,最高数也只能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间当然这数字并不确切,只是个传说而已实际上,目前故宫里殿、宫、堂、楼、斋、轩、阁总的间数是8707间,紫禁城的半间房在那里?其实,故宫内有半间房的地方很多太和殿原则上讲是面阔九间,九是最大的数值,为了突出其等级的至高无上,又在九间两头各加一个“夹室”,夹室实际就是半间太和门作为太和殿的正门,最高规格应为七间,也在两头各加夹室一个,也是两个半间。
传说中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半间房,指的是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阁楼西边的楼梯间文渊阁为二层楼房,楼上通为一间,楼下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以水压火儒家学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就被历代帝王奉为正统学说,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曾有皇家与孔府有往来清更赐衍圣公紫禁城骑马的殊荣所以谈到孔家的荣辱人们更喜欢说,朝廷是一朝一代而孔家是世世代代孔府有房“九百九十九间半”,为民居之冠,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规模相当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通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奥孔府,也称衍圣公府,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占地240多亩,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院落九进,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庙,有报本堂、桃庙等;西路为客厅院,旧时衍圣公读书、学诗学礼、燕居吟咏和会客之所,有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体部分,又分为前后两部,前为官衙,后为住宅,其中官衙内设三堂六厅,外辖和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内宅则包括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是衍圣公全家活动的地方,是一个集官衙、家庙、住室三位一体的古典建筑。
最后是孔府花园孔府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庄园九十九间半”是一种大型建筑的统称,其文化寓意鲜明,除比附“九五之尊贵”,还以半间表示没达百间的谦逊,又有仅半步就达目标的得意;又切合世人企盼人生长久之意九十九间半建筑群,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云南、北京、湖北等地以江淮地域分布较多,尤以南京地域为最除民宅外,还有寺庙、宗祠、会馆等众多建筑类型其房间并非精准的九十九间半,有多有少,故“九十九间半”只表示约数而已②在南京有一座最大的清代著名文人的民居,藏书家甘熙的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这座晚清建筑宅最能反映江南民居的特点这九十九间半的布局为六组五进,共六六三十六座大小不同的庭院甘家造屋六组,采用左中右3条轴线为一组的对称形式,由北向南之门厅、轿厅、大厅、后厅和后堂五进,第四五进均为楼房,多达300多间在原址的东南角本来还有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后花园当初这里是挖池堆山,广栽花木曲桥水榭,上有茅亭所谓"入狭而得境广"的涵蕴在九十九间半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最为独特的是,整个建筑坐南朝北,这是因为:一是据《图宅木》的风水说法,甘家到金陵经商,坐南朝北可以逢凶化吉;而是甘氏祖先从北方南迁,“于湖世泽,渤海家声”,建筑上面北,是为感念祖先。
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楚辞九辨》序中说:“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易文言》传中说:“乾玄用九,乃见天则”从中国宫廷建筑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到官府建筑的“九百九十九间半”,到民居建筑的“九十九间半”,这些都表明“九”这个数字的庄严雄伟,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统治者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位置作者:周媛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上一个文章: 探求城建档案和建筑文化的联系下一个文章: 建筑文化的特征及创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