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一)PPT课件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56856427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诗文(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明代诗文(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明代诗文(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明代诗文(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明代诗文(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诗文(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诗文(一)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文学史之七:明代诗文(一),明代诗文的发展: 前期(洪武至成化):高启、“吴中四杰”;宋濂、刘基;台阁体;李东阳、茶陵派。 中期(弘治至万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归有光、“唐宋派”;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 后期(万历至崇祯):李贽“童心说”;袁宏道“公安派”;钟惺、谭元春“竟陵派”;张溥、陈子龙“复社”;张岱、晚明小品文。,一、高启与“吴中四杰”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元史成,拟任户部右侍郎,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

2、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国初称高杨张徐。高季迪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但未见其止耳。 (李东阳麓堂诗话),高太史諸集,格調體裁,不甚逾勝國,而才具瀾翻,風骨穎利,則遠過元人。昭代初雅堪禘禰,而弘正諸賢,揚榷殊不及之。用修詩鈔始加搜輯,至兩琅琊咸極表章,衆論遂定。然高下便應及楊,徐、張二子遠矣。 (胡应麟诗薮续编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六十九: 大全集十八卷,明高啟撰。啟字季迪,長洲人,元末避張士

3、誠之亂,遁居松江之青邱,自號青邱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至戶部侍郎,後坐撰魏觀上梁文被誅,年僅三十九。啟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穠縟麗之習而返之於古,啟實爲有力。然行世太早,殞折太速,未能鎔鑄變化,自爲一家,故備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啟爲何格,此則天實限之,非啟過也。特其摹仿古調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臨禊帖,究非硬黃雙鉤者比,故終不與北地、信陽、太倉、歴下同為後入詬病焉。,列朝诗集甲集卷四上 启字季迪,长洲人。至正丁酉,张氏开藩平江,承制以淮南行省参政饶介为咨议参军事。季迪年

4、二十余,介览其诗,惊异以为上客。季迪谢去,隐吴淞江之青丘,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入纂修元史,寻入内府教功臣子弟,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三年七月廿八日,与史官谢徽俱对上御阙楼,时已薄暮,擢户部侍郎,徽吏部郎中。自陈年少,不习国计,且孤远不敢骤膺重任。徽亦固辞,并赐内帑白金放还,退居青丘。先是,季迪以史事为祭酒魏观属官,雅相知契。观奉命守苏,为季迪徙居城中夏侯里,接见甚密。观改修府治,季迪作上梁文,连坐腰斩,洪武七年也,年三十有九。季迪身长七尺,有文武才,无书不读,而尤邃于群史。,王子充曰:季迪之诗,隽逸而清丽,如秋空飞隼,盘旋百折,招之不肯下;又如碧水芙渠,不假雕饰,翛然尘外。谢徽曰:季迪之诗,缘

5、情随事,因物赋形,横从百出,开合变化。其体制雅醇,则冠裳委蛇,佩玉而长裾也;其思致清远,则秋空素鹤,回翔欲下,而轻云霁月之连娟也。其文采缛丽,如春花翘英,蜀锦新濯;其才气俊逸,如泰华秋隼之孤骞,昆仑八骏追风蹑电而驰也。李东阳曰:国初称高、杨、张、徐,高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吴晗朱元璋传:“翰林院编修高启作题宫女图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元璋以为是讽刺他的,记在心里。高启退休后住在苏州,魏观案发,元璋知道上梁文又是高启的手笔,旧恨新罪一并算,把高启腰斩。”,祝允明野记:“魏守(观)欲复府治,兼疏溶城中河。御史张度劾公,有典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之语。盖以旧

6、治先为伪周所处,而卧龙街西淤川,即旧所谓锦帆泾故也。上大怒,置公极典。高太史启,以作新府上梁文与王彝皆与其难。高被截为八段云。”,青丘子歌 青丘子,臞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但愁欻忽波浪起,鸟兽骇叫山摇崩。天帝闻之怒,下遣白鹤迎。不容在世作狡狯,复结飞珮还瑶京。,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

7、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二、吴中四杰: 明初诗人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中人,诗多怀旧、题咏之作,称“吴中四杰”,高启成就最高。四人明初均遭逢不幸,死于非命。,杨基,字孟载,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张羽,字来仪,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岭南,未半道召

8、还,投龙江而死。 徐贲,字幼文,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周”处死。,三、宋濂、刘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宋濂元末受学浙东金华学派吴莱、黄溍等,为文强调经世致用,顺帝时召为翰林院编修,辞不赴。后从朱元璋,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代表作品有散文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人物传记秦士录、王冕传等,文论文原、答章秀才论诗书等。,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统元年(1333)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副提举,后辞官归隐。至正二十年

9、(1360)受邀为朱元璋谋士。明初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封诚意伯,又称刘诚意。著作集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寓言笔记郁离子。,四、高棅唐诗品汇 高棅,字彦恢,后改廷礼,号漫士,长乐(今福建)人。永乐初征为翰林待诏,后升为典籍,与林鸿、王偁等并称“闽中十子”。 唐诗品汇是唐代诗歌选集。初编九十卷,后又补十卷。全书按五七言古、绝句、律诗及五言排律等诗体分类,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每一诗体又分为九品,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以盛唐为典范,辨析诗体流变的思想,对明清诗歌创作及诗学理论影响深远,明史高棅传:“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

10、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五、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为首的馆阁文臣,以诗文相唱和“鸣天下之盛”,这些作品多、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内容大多比较贫乏,称 “台阁体”。沈德潜说诗晬语称:“永乐以还,体崇台阁,骫骳不振。”,六、李东阳与茶陵派,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茶陵(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1.李东阳诗歌创作及理论的由宋转唐: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而

11、宋人于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至于江西诗派极矣。惟严沧浪所论超离尘俗,真若有所自得,反覆譬说,未尝有失。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 (麓堂诗话) 2.对乐府诗的重视 拟古乐府二卷; 3.对诗歌抒发真情的重视: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读书之多明理之至者,则不能作。论诗者无以易此矣。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暗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而所谓骚人墨客学士大夫者,疲神思,弊精力,穷壮至老而不能得其妙,正坐是哉。(麓堂诗话),茶陵派:成化

12、之后,台阁体逐渐衰退,以李东阳为首,提倡学习唐诗,重视诗歌创作的音声格调,主张诗歌表达真情,反对模拟。代表诗人有彭民望、谢铎、张泰、邵宝、何孟春等,多为李东阳门生,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派。,七、李梦阳、何景明与“前七子”,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庆阳(今甘肃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弘治七年(1494)进士,授户部主事,弘治十八年代户部尚书韩文作疏弹劾刘瑾,入狱,被康海所救。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诛,李梦阳升江西提学副使,为人弹劾,居家闲住。与何景明等倡言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著有空同集六十卷。,明史卷二百八十六: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令甲,副使属总督

13、,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监司五日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阳笞校。王怒,奏之,下御史按治。梦阳恐万实右王,讦万实。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梦阳伪撰万实劾金疏以激怒金,并构岳子涷通贿事。宁王宸濠者浮慕梦阳,尝请撰阳春书院记,又恶岳,乃助梦阳劾岳。万实复奏梦阳短,及伪为奏章事。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不俟命径去。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阳,羁广信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劾梦阳陵轹同列,挟制上官,遂以冠带闲住去。亦褫岳职,谪戍澐,夺廷举俸。,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

14、(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副使。诗歌创作学习汉魏盛唐,而能自成风格,与李梦阳并称“李何”。著有大复集三十八卷。,前七子:弘治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康海等先后中进士,多为郞署官员,诗酒唱和,研讨艺文,以复古自命,认为诗歌当学习汉魏盛唐,文章当学习先秦西汉。重视诗歌的法度格调,不免有模拟剽袭之弊。,复古派的主张:1.古诗学习汉魏,近体学习唐诗。 2.格调论:李梦阳:“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然非色弗神,宋人遗兹矣,故曰无诗。”(潜濳虬山人记,空同集卷四十七) 3.提倡比兴、真情

15、:真诗乃在民间,李子曰:曹县盖有王叔武云,其言曰: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咢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其真也,斯之谓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而文人学士,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作”者,雅也。而风者亦遂弃而不采,不列之乐官,悲夫!李子曰:嗟!异哉!有是乎?予尝聆民间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声哀,其调靡靡,是金、元之乐也,奚其真?王子曰: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辩也。且子之聆之也,亦其谱,而声者也,不有卒然而谣,勃然而讹者乎!莫之所从来,而长短疾徐无弗谐

16、焉,斯谁使之也?李子闻之,矍然而兴曰:大哉!汉以来不复闻此矣!王子曰:诗有六义,比兴要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也。李子闻之惧且惭曰:予之诗,非真也,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李梦阳诗集自序,空同集卷五十),李何之争: 何仲默与李献吉交谊良厚,李为逆瑾所恶,仲默上书李长沙相救之,又画策令康修撰居间,乃免。以后论文相掊击,遂致小间。盖何晚出,名遽抗李,李渐不能平耳。何病革,属后事,谓墓文必出李手,时张以言孟望之在侧,私曰:“何君没,恐不能得李文,李文恐不得何意,吾曹与戴仲鹖樊少南共成之可也。”今望之铭,亦寥落不甚称。(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再与何氏书,明史第一百七十四卷本传: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