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68505 上传时间:2017-06-26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4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井 底 车 场 施 工 组 织 设 计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国泰红岩项目部二一 年 月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工程名称: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 45 万吨/年项目致: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灵石工程红岩项目部(监理单位)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已完成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 45 万吨/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请予以审查。附件: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井底车场施 工 组 织 设计承包单位(章): 项 目 经 理: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2、: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会审意见会审签字部门 编制人 生产技术科 防治水科 安全科 调度室 机电科签字部门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通防矿长 安全矿长签字部门 监 理 总工程师 矿 长签字前言、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一、变更由来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灵石县,行政区划隶属于灵石县夏门镇管辖。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64 号文关于晋中市灵石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以山西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对原山西灵石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及部分新增

3、范围进行兼并重组整合,整合前的原山西灵石红岩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 2.5655km2,批准开采 2、7、9、10 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为300kt/a。新增范围包括已关闭的原寨头村办煤矿一部分、已关闭的原永红煤矿一部分及部分空白区。重组后企业名称为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66 号文件关于调整晋中市灵石等四县(市)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批复同意将灵石县永吉能源有限公司变更改为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2012 年 12 月 6日,山西国土资源厅于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48048。整合后

4、井田面积为 4.7104km2,批准开采 211 号煤层,批采标高 972.96736.96m,批准矿井生产能力为 450kt/a,与整合前相比,新增生产能力 150kt/a。2011 年 5 月我公司为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及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采用综采采煤方法。2011 年 6 月初步设计通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审批,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1121 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予以批复。2011 年 6 月安全

5、专篇通过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中监察分局审批,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中监察分局以晋煤监晋中字2011119 号文件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予以批复。2011 年 8 月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1144 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开工的批复批准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工程开工建设。之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进入基建阶段,开始施工建设。根据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 2012 年 6 月 20 日提供的“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实际揭露地质情况的说明”和 7 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证

6、实该矿在掘进回风平硐和总回风巷的过程中发现了空巷和采空区,对该矿的首采工作面有一定的影响。再在寨头村附近布置首采工作面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为了确保矿井建设和 450kt/a 按时竣工。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进行变更设计,以确保安全生产。矿方在掘进探巷 1 的过程中,在探巷 1 口到 125m 处见到陷落柱,陷落柱轴长 40m,在 40m 处遇到一条断层 F1, 7 号煤层变化情况为上层煤厚为 0.6m,下层煤厚为 0.4m,中间夹矸为 0.3m;在 115m 处遇到一条断层 F2,断层间 7 号煤层变化情况为上层煤厚为 0.6m,下层煤厚为 0.4m,中间夹矸为 0.3m;在31

7、8m 处遇到一条断层 F3, 7 号煤层变化情况为上层煤厚为 0.6m,下层煤厚为0.4m,中间夹矸为 0.3m;在 466m 处遇到一条断层 F4;在 470m 处遇到一条断层F5;在 484m 处遇到一条断层 F6,在 F4-F6 断层间煤层基本断失。在掘进探巷2 的过程中。在探巷 2 从开口 41m 处见 7 号煤层,厚度为上层煤厚为 0.6m,下层煤厚为 0.4m,中间夹矸为 0.3m;到 76m 处煤层尖灭。从开口 128 处再次见 7号煤层,厚度为上层煤厚为 0.6m,下层煤厚为 0.4m,中间夹矸为 0.3m;在228m 处遇到一条断层,从此处开始煤层再次断失。根据以上揭露的地质

8、情况,在现掘的顺槽布置综采采煤工艺显然困难,所以本次首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变更为高档普采采煤工艺。矿井其他工作面仍采用综采采煤工艺,本次其他相关环节仍按综采工艺配备。本次变更设计未变更部分维持原设计。二、设计主要依据1.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委托书。2.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承诺书。3.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4 号文关于晋中市灵石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4.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66 号文件关于调整晋中市灵石等四县(市)兼

9、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批复 。5.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办瓦发201277 号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的批复 。6.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3160 号文“关于晋中市 2012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7.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183 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8. 山西省煤炭综合测试中心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8.采矿许可证。9.供电协议、救护协议、供水合同、占地协议。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10.晋中市

10、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1121 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11.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中监察分局晋煤监晋中字2011119 号文“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 。12.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1144 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开工的批复” 。13.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灵国能201197 号文“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的批复” 。14.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灵国能2011123 号文“关于山西灵石

11、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批复” 。15.晋中市煤田地质勘探队 2012 年 6 月 20 日提供的“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实际揭露地质情况的说明”和 7 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6.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12505 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的通知的通知。17.矿方提供的采掘现状图、已有的设施、设备等资料。我们在认真分析了设计图纸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我项目部施工装备和技术特长编制了此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了行之有效的施工设备和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采用煤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施工。三、总体思路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

12、中,以高起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四高”为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精细施工,铸造精品。首先确保安全和质量目标、确保工期目标。其次是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高效率、高水平建设本工程。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配置来满足施工规范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要求;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保证质量要求;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部位,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狠抓不放过,根据我处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做好施工中的每项监测控制,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并及时收集整理全过程的各类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四

13、、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在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所规定其它指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2、积极合理地采用和推广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施工经验,优选施工方案,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坚持正规循环和一次成巷,加快施工进度。3、施工方案安全可靠、工期科学合理,能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工程质量标准。4、选用成熟配套的机械化作业线,合理组织和综合平衡各种资源,优化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5、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做到文明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稳产、高效,确保工程按期或提前完成。6、针对本工程的特殊性,做到技

14、术可靠、经济合理、可控性好、可操作性强、关键点清晰、预防及应急措施齐全可靠。7、坚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实现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两无”-无重伤、无死亡的管理目标。 五、编制依据1、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2)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32010)(3)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MT500994)(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84)(6) 煤矿测量规程(7) 煤矿安全规程 (2010 年版)

15、(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10)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及部颁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或地方标准、规范;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等。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均以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为准。2、 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 设计图纸资料及地质资料。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交通位置井田位于灵石县城西 20km 处寨头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灵石县夏门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011113950,北纬:365000365133。该矿距夏门镇 6km,有解(放桥)木(瓜曲)乡级公路相通,至夏门镇可与大(同)运(城)公路相接;另外,井田距南同蒲铁路灵石煤炭集运站20km,有公路相通。井田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1.2 地形、地貌井田地处吕梁山东麓与太岳山西麓间,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沟谷纵横、梁峁连绵,梁垣坡地多黄土覆盖。井田地势总体为中部高而四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中部山梁上,海拔1065.1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806m,最大相对高差为2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