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PPT课件_1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6847850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管PPT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消化管PPT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消化管PPT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消化管PPT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消化管PPT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管PPT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管PPT课件_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一、概述,(一 )组成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二)功能 1.消化 利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的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等物质的过程。 2.吸收 将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同化为自身物质的过程。 3.排泄 4.内分泌及免疫,二、一般组织结构,1.粘膜(mucosa) 粘膜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口、咽、食管、前胃和肛门)具有保护功能;单层柱状(皱胃、单室胃、肠)主要执行消化吸收功能。 粘膜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肠绒毛。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内环外纵),2.粘膜下层(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食管

2、腺、十二指肠腺 ) 粘膜与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皱襞。 粘膜下神经丛: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好腺体的分泌。,3.肌层(muscularis) 大部分为平滑肌(口、咽、食管部为骨骼肌) 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单室胃为三层) 肌间神经丛促进和调节肌层的收缩。 4.外膜(adventitia) (1)纤维膜(fibrosa ):食管大部和大肠末段 (2)浆膜(serosa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三、口,(一)口腔黏膜 粘膜层只有上皮层和固有层 上皮层:复层扁平上皮;硬腭部出现角化;口腔底部上皮薄 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形成乳头突向上皮,内含小唾液腺,下连骨骼肌(唇、颊处)或骨膜(硬腭处),(二)舌(t

3、ongue),1.舌粘膜 表面形成舌乳头 丝状乳头:遍布于舌尖和舌背,数量最多 菌状乳头:多散在分布于舌尖、舌缘,较少 叶状乳头:体积最大,舌体后部两侧, 轮廓乳头: 位于舌背后部中线两侧,10余个 舌粘膜上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舌粘膜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内有舌腺,结缔组织,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环沟,味蕾,神经纤维,味腺,图6 舌轮廓乳头,(三)味蕾(taste bud ) 味觉感受器,卵圆形小体,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之间,由三种细胞组成: 1. 味细胞 长梭形,居味蕾中央,基部与味觉神经末梢构成突触。 2. 支持细胞 呈梭形,位于味蕾周边及味细胞之间。 3. 基细胞

4、锥体形,位于位于味蕾基部,属于干细胞,可分化为味细胞和支持细胞等。,明细胞,暗细胞,基细胞,图7 味蕾,四、食管 (esophagus),(一)粘膜层 1.上皮 为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程度随动物种类而异,猪轻度角化,反刍动物高度角化,肉食动物未角化。 2.固有层 有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 平滑肌束纵形排列,近贲门处发达 (二)粘膜下层 有食管腺(粘液性) (三)肌层 前4/5-骨骼肌,中1/5-混合 后1/3-平滑肌(反刍动物好狗全部为骨骼肌),内环外纵两层。 (四)外膜 颈段为纤维膜,胸、腹段为浆膜。,五、单室胃(stomch),(一)胃粘膜层 粘膜表面有许多由上皮凹陷形成的小窝叫胃小凹(ga

5、stric pit)。 1.上皮 无腺部为复层扁平上皮,有腺部为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surface ucous cell)。 2.固有层 较厚,主要由富含网状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分布有大量胃腺。 贲门腺(cardiac gland) 幽门腺(pyloric gland) 胃底腺(fundic gland) 3.粘膜肌层,图13 胃底部粘膜光镜图,图12 胃底部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粘膜上皮,图12 胃底部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粘膜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1)胃底腺 分支管状或 单管状腺,胃小凹,图14 胃底腺模式图,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

6、细胞) 数量最多,位于腺体的体部和底部。 LM: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呈泡沫状,色淡。,主细胞,图16 主细胞电镜图,EM:RER 、GC发达,顶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凝乳酶(幼畜),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圆形或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强嗜酸性,壁细胞,图18 壁细胞电镜图,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碳酸酐酶,H2CO3,HCO3-,H+,CO2,粘液凝胶层,Cl+,HCl,H2O,图17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颈粘液细胞(mucou

7、s neck cell):色淡,呈立方形或矮柱状,核扁平,居基底,胞质充满粘原颗粒。 功能:分泌酸性粘液; 增殖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干细胞:stem cell),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 胃内肠嗜铬样(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 生长抑素(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分泌盐酸 胃粘膜泌素(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胃泌素,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和胃肠粘膜增殖,(2)贲门腺(cardiac gland) 细胞立方形或柱状,分泌粘液。(3)幽门腺(pyloric gland) 柱状,分泌粘液。,胃自我保护机制-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 barrier) 胃粘

8、膜上皮表面的粘液层由含有大量HCO3-的粘液凝胶构成。 (1)粘液层: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 减慢H+向粘膜扩散 (2)表面粘液细胞 HCO3- 中和H+ H2CO3 碳酸酐酶 CO2 + H2O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迁移,(二)粘膜下层 发达的结缔组织 (三)肌层 很厚的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 (四)外膜 浆膜,六、多室胃 (一)瘤胃 粘膜无粘膜肌层,也无腺体。 粘膜下层薄,内含淋巴组织,但形成淋巴结。 肌层发达,内环外纵两层。 (二)网胃 (三)瓣胃 粘膜肌层发达 (四)皱胃 结构与单室胃相似,但贲门腺区很小,幽门腺区较大,胃底腺区的黏膜有永久性皱襞,胃小凹的密度比单

9、室胃大,胃底腺短而密集。,七、小肠小肠表面积的三级放大:,1.环行皱襞(policae cirulane):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 2.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 3.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图20 空肠纵切面光镜图(示环行皱襞),图21 十二指肠绒毛扫描电镜图,(一)粘膜结构特点 黏膜有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三层结构,其中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上皮,内含柱状、杯状细胞和少量的内分泌细胞。绒毛基部的上皮凹陷形成小肠腺。小肠腺除了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外还有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图25

10、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1.上 皮 (1)柱状上皮(吸收细胞) 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 EM: 游离面:由微绒毛构成。 微绒毛:使细胞游离面扩大20倍 细胞衣:糖蛋白,含双糖酶、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是消化吸收的部位 侧面: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的物质由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图26 小肠柱状细胞游离面电镜图,胞质: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GC,将吸收的脂类形成乳糜微粒 功能: 参与消化吸收; 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胰蛋白酶; 参与免疫球蛋白(sIgA)的释放过程。,图27 小肠柱状细胞 超微结构模式图 F 脂类 S 滑面内质网 G 高尔基复合体 C 乳糜微粒 CL 中央乳糜管,(

11、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分泌粘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加。 (3)内分泌细胞 I 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S细胞:促胰液素,2.固 有 层 结缔组织,分布于肠腺之间以及构成绒毛的中轴。 中央乳糜管 固有层结缔组织内的毛细淋巴管,管腔大,内皮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运输乳糜微粒和脂肪酸等大分子物质。,图22 小肠绒毛 (左:空肠 右: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 氨基酸和葡萄糖等水溶性物质经此入血 少量平滑肌纤维 收缩可缩短绒毛,利于淋巴和血液运行,图30 左:中央乳糜管 右:粘膜血管(卡红明胶注射),图31 回肠纵切面 示集合淋巴小结,淋巴组织 十二指

12、肠、空肠为弥散淋巴组织和孤立淋巴小结;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小肠腺 绒毛基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内形成的管状结构,又称肠隐窝。 小肠腺内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1)潘氏细胞(Paneth cell) 小肠腺特有,锥形,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2)未分化细胞(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下半部,小,柱状;增殖分化,更新上皮细胞。,图28 小肠腺光镜图(示潘氏细胞),图29 小肠腺 示潘氏细胞(焰红与坚固绿染色),3.粘膜肌层 很薄的平滑肌纤维 (二)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液) (三)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四)外膜,三段小肠的比较,图

13、32 小肠三段比较图,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八、大肠,典型特点 1.无环行皱襞和绒毛。 2.上皮中杯状细胞非常丰富,柱状细胞的微绒毛不发达,不形成纹状缘。 3.大肠腺发达,含大量杯状细胞,无潘氏细胞。 4.外纵行肌增厚形成纵肌带 5.肛门周围有围肛腺。,九、淋巴组织(gut-associa ted lymphoid tissue,GALT),组 成:粘膜内的弥散淋巴组织、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咽、回肠和阑尾最发达)和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间质树突状细胞和郎格汉斯细胞 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M细胞) 散在分布于集合淋巴小结顶部的上皮内,游离面有微皱褶,基

14、底面胞膜内陷,凹腔内嵌有淋巴细胞,M细胞 抗原 淋巴细胞 进入 淋巴小结或淋巴结 增殖分化 幼浆细胞 进入 淋巴、血循环 返回 消化管粘膜 分化 浆细胞 分泌 IgA + 糖蛋白(上皮细胞产生) 形成 sIgA,消灭抗原,十、内分泌细胞,特 点: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底部有大量分泌颗粒,散在分布于其他上皮细胞之间。 功能:分泌肽类和胺类激素 分类:开放型:细胞有面向管腔的游离面和微绒毛;占绝大多数 封闭型:被相邻细胞覆盖,未露出腔面;占少数,主要的胃肠内分泌细胞 ECL细胞:组胺 D细胞:生长抑素 G细胞:胃泌素(gastrin) I 细胞:胆囊收缩素- 促胰酶(cholecystokinin-pancreozymin, CCK - PZ) S细胞:促胰液素(secretin),本章重点,胃的各层结构特点,胃底腺的细胞构成和功能,胃粘膜自我保护机制 小肠的分层结构特点,小肠腺、绒毛的结构与功能 各种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三段小肠的形态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