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PPT课件1_1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6838846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PPT课件1_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宋明理学PPT课件1_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宋明理学PPT课件1_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宋明理学PPT课件1_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宋明理学PPT课件1_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PPT课件1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PPT课件1_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 时期儒学的发展。,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兼容并蓄、“和”,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2)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3)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弥漫在各个领域。,阅读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动

2、摇的原因,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

3、,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 给予人民精神寄托;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人民精神寄托;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佛教盛行,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白马寺建于东

4、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道教在民间传播,佛教盛行,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 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 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

5、、大臣信 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教合一,三教图清丁

6、云鹏,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 学”。,探究:为什么理学在宋代形成?, 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7、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必要性:,可能性:,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

8、道的运动),小结: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爱莲说,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程门立雪,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程朱理学,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9、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怎么才能通达“理”?,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人需要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这样心智 才能开豁,更加敏锐。,二程(北宋)观点,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

10、” 把握“理”,朱熹(南宋)观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程朱理学的观点,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道德观:,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程朱理学,方法论:,格物致知,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3.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影响:,程朱理学,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

11、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12、。,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六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材

13、料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 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材料二:,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

14、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 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 ,为生

15、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16、。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某校高二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学完宋明理学后即兴编了一历史情境赏花: 一日,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九渊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阳明说:“对,百花只有我们看到了才是美丽的。”,思考: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该小组设计的情境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