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669042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于 1951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他描述了一个叫霍尔顿的 16 岁的孩子被学校开除后的三天的流浪生活,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了霍尔顿在这三天中的遭遇,也穿插着霍尔顿对他所经历的十几年的人生的某些片段的回忆。在社会的通常标准中,霍尔顿无疑是个坏孩子:他满嘴的脏话,他妈的不断,说自己的哥哥在好莱坞当婊子(可能是在讽刺好莱坞的编剧们没有独立人格)(第 3 页) ,说自己念过的艾克顿岗中学的校长哈斯是个虚伪的杂种(15 页) ;他学业成绩极差,他被潘西中学开除就是因为他有四门课不及格,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已经被三个学校除名过了,除了潘西,还有伍顿中学以及艾克顿岗中学;他玩

2、世不恭,有些不负责任,作为击剑队的领队,他在去和其他学校比赛的时候把剑和其他的装备落在了地铁上,导致比赛没比成;他还去嫖妓,虽然最后时刻因为他内心的顾虑而未遂。我们从书中还可以看到太多的例证,这些例子都在证明霍尔顿是个不怎么样的孩子。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地阅读,我们会同时发现,霍尔顿其实是个很不错的孩子:他喜欢阅读,喜欢思考,他说:“真正让我喜欢到骨子里的书,是那种你读了后,希望它的作者是你最好的朋友,随便你什么时候想,都可以给他打个电话。 ”这是一种非常灵动的表达。按照这个标准,他说他不想给毛姆打电话,而宁愿给哈代打个电话。霍尔顿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孩子,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20 页)

3、他喜欢他的弟弟艾里,他认为艾里聪明,平和,不轻易发怒,是个好孩子,可是艾里得了白血病,11 岁就死了。霍尔顿很伤心,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死的那天晚上,我睡在车库里,用拳头把他妈的窗户全砸了,只是为了他妈的发泄而已。我甚至还想把我们那年夏天用的旅行车的车窗全砸了,只是当时我的手已经全破了,没法砸。我得承认这件事干的很蠢,可当时我几乎不知道自己在那样做。可惜你是不认识艾里啊。 ”他保留着艾里的棒球手套,一只上面用绿色墨水写满诗歌的手套。而且他只给他真心喜欢的女孩看过这只手套。他喜欢自己的妹妹菲比,菲比也特别喜欢他。他花了很大的心思给菲比买了那张叫做小小的雪莉比恩斯的唱片,花了 5 元钱,当时那

4、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后来唱片摔碎了,可是菲比还是把碎片要过去说是要保存。后来他在试图逃离的时候心里舍不得的也是菲比,所以他冒着风险跑回家见菲比,而在他问起菲比是否有钱时,因为他没钱了,菲比把自己所有的钱给了他。他们俩有这样一段对话:“嗨,不需要这么多。 ”我说, “就给我两块吧,够了。不开玩笑给你。 ”我想把钱还给她,可是她不肯接。“你可以全拿着,以后再还我,看戏时带来。 ”“老天,这有多少?”“八块八毛五,不对,是六毛五,我花了一点。 ”(180 页)霍尔顿此时哭了,而菲比则搂着他的脖子安慰他。其实霍尔顿是一个会被真情打动的人。这一点还体现在他对于爱情的理解与追求上。他喜欢一个叫简加拉格尔的女

5、孩,他们曾经是邻居,他曾经教简打高尔夫球,简很喜欢看书,而且看的是很好的书,还看很多诗。他和简玩跳棋,简下跳棋有个习惯就是总是把王棋放在后排不动。他认为简是个有趣的女孩,他说他不想把她形容的很漂亮,可是他完全被她迷住了。简的家庭并不幸福,因为她的继父是个醉鬼,对她并不是很好。有一次霍尔顿在安慰简的时候亲了亲简,但是没有亲到嘴,这跟简的坚持有关,也和霍尔顿的想法有关,他说:“我最喜欢的女孩,是那种我从来不太想跟她们开玩笑的女孩。 ”很明显,他很尊重简。但是,他并不认为简冷冰冰的无趣,相反他在和简一起看电影,拉着手直到电影放完也一直没动之后这样说:“跟简在一起,根本不用担心我的手出不出汗,知道的就

6、是自己快乐,真的。 ”这句话会让很多人想起自己的初恋。后来他们并没有在一起,或许是因为彼此都没有真正地表白,总之他们分开了。所以当他知道他的室友斯特拉雷德和简约会时,他“差点他妈的伸腿完蛋。 ”因为他认为“斯特拉雷德是个急色色的杂种” 。他让斯特拉雷德代他问简好,并叮嘱斯特拉雷德不要告诉简他被开除的事。在斯特拉雷德和简约会回来后,他和斯特拉雷德有这样一番对话:“你有没有代我向她问好?”我问他。“说了。 ”说个屁,就凭这杂种。“她怎么说?”我问, “你有没有问她是不是还把王棋全放在后排?”“没有,我没问她。岂有此理,你他妈的以为我们一晚上干吗了,下跳棋?”我根本没理他。天哪,我真恨他。后来当霍尔

7、顿知道简和斯特拉雷德在在汽车里呆着时,他惊呆了,因为他了解斯特拉雷德的行为做派,他用颤抖的声音质问:“你干吗了?在破车里就跟她干上了吗?”在斯特拉雷德爱答不理的回答之后,他奋力地打了斯特拉雷德一拳,但是他并不是强壮的斯特拉雷德的对手,在被斯特拉雷德用膝盖顶住他的胸口后他一直大骂斯特拉雷德是狗娘养的,说他自以为想跟谁干就能跟谁干,根本不关心那个女孩是不是把王棋全放在后排。为此,他被斯特拉雷德揍了一顿,鼻血流的一塌糊涂。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情节。霍尔顿对待感情的纯真让人动容。更重要的是,霍尔顿是一个有是非感的孩子,是一个内心深处有原则的人。他有他的理想。在他和菲比的一次交谈中,菲比曾经问他有什么喜欢的

8、人,他想起了三个人,有两个是他在流浪的过程中碰到的拿着破旧的草篮到处募捐的修女,他在她们身上看到了真正意义而非虚伪的慈善,他捐给了她们 10 元钱。另外一个是埃克顿岗中学的男生,名叫詹姆斯卡斯尔,他评价另外一个男生狂妄自大,那个男生带着几个混混用武力威逼詹姆斯卡斯尔收回自己的话,但是詹姆斯卡斯尔选择了跳楼也没有收回自己的话。对这三个人的认同能够体现出霍尔顿内心的价值判断。他还和菲比提起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用他少有的有诗意的话来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有大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儿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

9、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唯一真正想当的,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 (174 页)或许他想保护的也包括他自己吧,他对于自己的处境也是有认识的。他去菲比的学校看到了有人在校园的墙上写了“操你”两个字,他很生气,也很担心:“他妈的快把我气疯了。我想象菲比和别的小孩儿都会看到,就会很纳闷那到底是他妈的什么意思,最后,哪个下流的小孩儿就会告诉他们那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当然全是胡说八道。然后他们就会想着这件事,甚至可能好几天都会为此担心。我老是想着要干掉写那两个字的人。 ”(201页)很明显,

10、他害怕那些不好的涂鸦会伤害到菲比那样大小的孩子。论述到这儿,我们会很容易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霍尔顿明明是一个好孩子,他又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份自省,那么他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好的表现呢?他憎恨着脏话,他自己却也是脏话连篇。问题的关键在于有隔膜。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之间有着距离,而这样一份距离所带来的问题应该由成年人去解决,因为成年人也曾经是孩子,无论从理性的角度还是从感情的角度,成年人都应该俯下身子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慢慢地引导他们,直至他们真正地长大。可让人难过的是,很多时候,成年人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这对于孩子来讲,无疑是痛苦的,在这种情形下,有很多孩子选择了自己开始探索,适应,从而慢慢长

11、大,但有些孩子却很难这样做,敏感的他们选择了坚持与对抗,问题就呈现了,但是阵痛过后,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慢慢长大,但是他们不会忘记他们经历的那样一段纯真却又痛苦的时光,这也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因,比如罗大佑说过如果要到一个荒岛上只能带一本书的话,他会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孩子真的就走向了社会的对立面。在书中,有很多地方就体现了这样一种隔膜:比如说霍尔顿拿着雪球上巴士的时候,巴士司机让他扔掉,他告诉司机说他不会拿雪球砸谁,但是司机不相信。霍尔顿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们从来不相信你的话。 ”这应该是孩子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控诉,而对于这样一种冲突,我们是需要去调适的。38

12、 页霍尔顿非常喜欢乐队里打定音鼓的一个人,霍尔顿认为他是最棒的鼓手,因为在整首乐曲中,他只有一次机会打几下鼓,可他没打时,也从来没有显得不耐烦过。他打鼓时,总是打得悦耳动听,脸上有种紧张的神色。霍尔顿和弟弟艾里是如此的喜欢这位鼓手,以至于他们还特定给他寄了明信片,虽然鼓手未必收的到,因为他们并不清楚地址。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眼中有着简单而明确的是非,他们最容易发现人世间的善良和美好,也最不能接受人们所谓成熟之后的那样一种虚伪。于是当他们发现自己认可的那些美好在成年人世界里并没有被真正尊重,反而自己所厌恶的事物在成人世界里大行其道时,他们会很痛苦,痛苦之后,会有一些反思和调和,当然也会有反抗,霍

13、尔顿就是这样的孩子。或许我们成人需要做的就是能够知晓霍尔顿这样的孩子的反抗背后的那种珍贵的纯净与善良。霍尔顿非常讨厌那些煽情的电影。有一次看电影他这样描述他旁边的一位女观众:“让我受不了的,是我旁边的一个女人,看这场破电影时,她一直在哭,越是到了虚伪的厉害的地方,越是哭得起劲。你会以为她是一个心肠好的不得了的人,所以才那样,可是因为我就挨着她坐,知道她可不是。她带来的小孩儿根本他妈的不想看电影,想上厕所,可她就是不带他去,还老是说要他老老实实坐着。她的心肠好得跟他妈的一匹狼差不多。就拿那种看电影时看到虚伪的地方就哭得一塌糊涂的人来说,十个里头有九个就是内心卑鄙的混蛋,我不是开玩笑。 ”从这个小

14、的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出霍尔顿的反抗。霍尔顿和一个叫萨莉恶女孩约会,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说他讨厌学校,讨厌一切,讨厌纽约的生活,讨厌人们对于汽车的痴迷,他说相对于汽车,他宁愿骑一匹马,他的理由是马“至少还通点人性” 。他这样描述他们大学以后可能的生活状态:“不得不乘电梯下楼,拎着手提箱什么的。我们会给每个人打电话说再见,还从旅馆里给他们寄明信片等等。我会在一间公司工作,挣很多钞票,坐的士或者麦迪逊大道上的巴士上班,整天看报纸、打桥牌,还去电影院看很多烂短片、流行新片和新闻记录片。 ”看以看出他厌恶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所以他萌生了远远离开都市的念头,他劝说萨莉和他一起到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住在小溪边上

15、,冬天自己砍柴,过一种美满无比的生活。而萨莉,这个他其实并不是真正喜欢的女孩却给他浇了一盆凉水,她认为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她认为霍尔顿只是不成熟的异想天开。他们之间的沟通以失败而告终。在这之后,霍尔顿这样反思:“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我怎么会开口跟她聊起这么多事儿就算她想跟我走,我很可能也不会带她,我想一起走的怎么也不会是她。然而最要命的是,在叫她跟我走时,我是真心实意的。 ”多么可怜的霍尔顿,他是一个真诚的孩子,他并不喜欢那样一个被现代工业文明异化的社会,他更渴望一种自然的状态,尤其是在心性方面的自然的状态。他不喜欢萨莉却邀请她一起逃离,可见他是多么的渴望逃离,渴望别人能认可自己。其实问题并不

16、是单单出现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时代都会出现的问题。一个社会之所以会是一个社会,它自然就有自己的规则和秩序,正是这样一种规则和秩序维系着社会的整体存在并推动这个社会良好的运转。这样一种规则和秩序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之一。但是某些时候,这样一种规则和秩序又会成为一种庸俗的枷锁,使得社会异化为某种让人难以接受的状态,并且对社会成员变成了一种束缚。霍尔顿就是这样一个想挣脱束缚的孩子。想象我们中国的社会,魏晋时期的名士所喊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也是同样的一种心境吗?苏轼在临江仙中这样写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样的一种试图逃离不也可谓是霍尔顿等人的先驱吗?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所有的试图逃离的孩子都会发现,逃离是不可能的。霍尔顿最终还是没有离开纽约,而是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去,找学校念书,还有接下来的日子还是会做应该做的事吧。他在博物馆里放木乃伊的坟墓里发了这样一句感慨:“这就是全部麻烦所在,你永远找不到一个不错而且安静的地方,因为不存在。 ”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