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籍书叶结构PPT课件

文库****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3KB
约66页
文档ID:156645860
古籍书叶结构PPT课件_第1页
1/66

古籍书叶结构,古代的册页图书由一叶一叶双面折叠组成,每一个叶都有一定的格式,印叶上的每一事项都有一定的名称,概括起来有三类: 版式结构 正文结构 内容结构 外形结构,宋代书籍印刷的典型版式图片,版面结构,版面 版框 栏线 卐字栏 竹节栏 花栏 博古栏 朱丝栏 乌丝栏 行款 版心 书口 象鼻 鱼尾,,,稼軒長短句 (元大德三年廣信書院刻本,仿趙孟頫字體),,版面,古代纸张质量不高,一般为单面印刷 指每面上印版所占范围 一块版所占的面积称为“版面”,或“匡廊”版框,是指书版四周的边框 版面四周黑线叫“版框”,叫“边栏”,或称“栏线”,简称“线”栏线,书版四周的界线叫栏线 上方的叫“上栏”,下方的叫“下栏”:两边的称“左右栏”或“边栏” 一道栏线叫“单边”或“单栏”;两道栏线的叫“双边”或“双栏” 单栏多是粗线:双栏则是一粗一细,外粗里细四周双边的又称文武边栏卐字栏,是在板框四周刻上类似卐字的图案花纹,如明万历间金陵唐氏书坊富春堂所刻绨袍记、白兔记竹节栏,形似竹竿构成的栏线边框称“竹节栏” 清刻本有一种陶渊明集就用的竹节栏花栏,用花纹组成的栏线边框称”花栏”,咸丰八年(18 5 8)的大清宝钞,博古栏,用各种古器乐、古器物组成绚丽的图案边框。

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实录这样大部头的书就是用红色画的界纹组成的图案边框称“博古栏” 清刻本的词坛雅致、清内府五色写本的金刚经,都曾用博古栏清藏文滿文大藏經,朱丝栏,朱指红色,用红色画、印的格边框 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实录,即以朱画界栏乌丝栏,乌指黑色,行格边框用黑色画或印的称“乌丝栏” 李肇国史补云:“宋毫间有织成界通素绢,谓之乌丝栏引伸用于书上,印红格的叫“朱丝栏”,印墨格的叫“乌丝栏”唐以前有用铅画栏的大唐书仪云: “写以黄纸,界用铅栏” 清朝末年,还有专画界栏的作坊,以画殿试册子为业行款,又称行格,指书中正文的行数和每行字数,通常是以半页为准的 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叫做”半页X行X字”,有的径称”X行X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宇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X行X宇”,若双行字与章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 同一时期,不同刻家刻印的书,行数、字数往往不同因此, “行款”也是区别版本的一种依据清江标著有宋元行格表,可据以考核版本傅增湘藏园东游别录著录善本,倘若每行字数不一致,则取其最少及最多者记之,另注“不等”二字,或用一个“至”字以连接之如说:“十四行,行二十五六字不等”,或“十五行,行二十七字至三十字”。

版心,古籍一页书的正中间位置,通称“版心”,也叫“书口”明崇祯六年毛晋汲古阁刻本,宋版书各种“版心”(中缝)的形式图片,,,书口,书叶正中间折缝处,俗称“书口” 书口印有墨线的称“黑口”;未印黑线的称“白口” 黑线粗的称“大黑口”;细窄的称“线黑口”或“细黑口” 刻在上栏的称“上黑口”:刻在下栏的称“下黑口”;上下都刻有黑线称“上下黑口” 书口黑线本是作折叶时折齐的标线元末明初黑口较多 为了便于检阅,书口多刻有书名、卷次、叶数、每卷小题、刻家室名和刻工姓名等翟金生用泥活字排印的泥版试印续编图片,明代则以黑口为贵,黄丕烈藏书题跋续编说:“书籍有明刻而可与宋版埒者,惟明初黑口版为然所藏有周职方诗文集,所见有天顺本丹崖集,皆黑口,称为珍本元史 210卷 明洪武三年,象鼻,黑口本版心上下的黑线,好似象的鼻子垂在胸前,所以又叫”象鼻”明洪武三年内府刻本,鱼尾,在版心中缝处常刻有记号,因其开头好像的鱼的尾马,故名“鱼尾”鱼尾”多刻在版心的上节或下节,它也是折叠书叶的标志刻一个的叫“单鱼尾”,刻两个的叫“双鱼尾”黑的叫黑鱼尾,此外还有“线鱼尾”,“花鱼尾”元末刻本在目录、小题上常刻有“花鱼尾”。

顺鱼尾,正文结构,书耳 二节版 三节版 黑钉 墨围 阴文 白文 大题 小题 前序 后跋 书尾 书牌子,宋 余 仁 仲 万 卷 堂 塾 刻 本,,书耳,是指刻在左栏或右栏外上角的小长方格像是人的耳朵,称为耳格或书耳 耳格内多刻本书的小题,以便于检索所刻的文字,称为耳题 凡边栏外左上角所刻的文字,称为左耳题;右上角所刻的文字,称为右耳题 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二十一史中的南齐书,二节版、三节版,此种版式多用于带图或有评注读特两节版”一般是上图下文; “三节版”则是上图、中间评注、下文大圣天王像,其形式上图下文,构图复杂黑钉,书叶正文中,偶有四方或长方黑块,俗称“黑钉” 黑钉表示缺文墨围,刻印的书叶正文中,偶有某字用黑线圈起,叫“墨围” 如注、疏以表示下文是注、疏有“墨围”较为醒目阴文,为了醒目或引起读者注意,特将文内某字刻成阴文,其作用与墨围略同白文,古书经典著作,多有注疏刻在正文之下,有的书只刻正文未刻注疏,这种刻本叫“白文”如白文五经 书籍中的“白文”和印章中的“白文”涵义不同,印章中的白文亦即阴文冊府元龜 (南宋眉山坊刻本),大题、小题,“大题”是指书名的总称,“小题”则指书中某卷或某章节或类别的题目。

宋本书中小题在上,大题在下 如汉书注,“文纪第四”在上,“班固”在中,汉书如下前序、后跋,作者编著书成后,为要说明编著经过,或简介书中内容,尝自作序,戚友、师长、同年辈为了广泛向社会人士推荐,为之写作序言、题跋、识语,以壮声色,藉广流传 序跋的作用既可进一步了解著作本身,又可以看到作者当时的社会关系,学术渊源,以及对作品的评价 一般是序在正文前,跋在正文后,故称“前序”、“后跋”序跋也有时倒置书尾,指一部书全文的末尾末后文字如有缺文,俗称“不到尾”谈论一部书的全与不全,通称“到尾不到尾”书牌子,刻书者往往在一书的序目之后或卷末刻有刻书家的姓名、室名、堂号或书坊字号的牌记,俗称“书牌子”,也叫“木记” 牌记的形式不尽相同,有的进行了艺术加工,刻成钟式、鼎式、荷叶龛式,但多数是四周边框长方形式 牌记的刻牌年代是鉴定版本的可靠依据 书贾作伪,常把牌记挖掉,冒充旧本明万历三十九年 汪氏环翠堂刻本,外形结构,封面 藏章 印记 印鉴 帮手 软体 楷体 书品 宋体 硬体,界行 边栏 线装书的栏,封面,封面多在封皮内的第一叶一般的形式是封面四周印有边框,刻三行字,中间一行是书名,右行刻某人著作编选,左行刻某某藏版或样行,也有在上边框外刻刊版年月的。

封面在鉴定版本时也是一种依据明清两代的坊间刻本多刻有封面古今图书集成书影,藏章、印记、印鉴,“藏章”是藏书家或读者在书上针盖的印章,也称“印记”或“印鉴”藏书家为了表明对书籍的珍爱与收藏,常在书的卷首、卷尾、或序目前,钤盖自己的姓名、别号、室名、堂号或闲文章等印章印章有真伪,印泥有优劣藏章在鉴定版本上也是佐证之一,通过藏章可以了解古藉流传情况印章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增加鉴赏的内容宋刻本东观余论,帮手,“帮手”亦即助手之义,在古藉版本鉴定上可以借助其判定版本时代的东西 如书内钤有名家藏章印记、题跋识语等,可用作鉴定版本时代和真伪的参考,所以把经称作“帮手”书品,书也有品,“品”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书籍本子的大小,俗说“书品宽大”,指书的本头既长且宽,也就是开本较大;一是指书籍新旧完损的程序,如“书品太坏”,指书籍破旧程度较为严重书品好”,是说流传既久,犹完好如新日本东京大学善书库库藏宋本咸淳临安志,传至今日将近千年,原装原样,好像新书一般公元1242年朝鲜刻印的高丽藏经折装,软体、楷体,手写楷书字上版的书,其字体在清刻木中叫做“软体字”,又称“楷体” 故宫版本现存目题辞说:一杨州诗局刻多用软字,密行端楷,酷肖宋镌。

宋荣刻圣祖御制诗集于苏州,亦用软字九经算经九卷,宋体、硬体,明代正德嘉靖间兴起翻刻宋本书,刻印当代著作形成一种横平竖直,横轻垂重的方形字,俗称“宋体”,追至清代,显得更为板滞生硬,故又称“硬体”此是相对软体而言这是从明朝后期以来形成的印刷春秋繁露17卷 明正德,界行,指的是文字行与行之间织、画的界线,也称边准 不分界行的称“白文”大藏经西夏文版本,本草衍义 (宋江西转运司本),边栏,是指文字周围织、画的栏线,也称边框古书边栏的由来,可以上溯到简策的编绳 编绳是用丝、麻和皮条做的 在简策盛行时期出现的帛书上,有了画上去的界行和边栏,这种画上去的边栏就是古书边栏的雏形如马王堆发现的乙本老子,上面的边栏和界行都是用笔画上去的,线条不是很直,无疑是受简策的影响,起着使文字整齐和区分行界的作用 李致忠在中国古代书史中指出:“一直到印版书籍出现以后的版框与界行,仍带有竹木简及帛书、纸书边栏界行的余韵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简牍版式的影响,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老子(道德经)(1975年马王堆汉墓帛书)就可以看到帛书上清晰的边栏、界行 李肇国史补云:“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素娟,谓之乌丝栏、朱丝栏。

说明在帛、素、缣等丝织品上有专门织成界栏,供写书之用的,称为乌丝栏、朱丝栏金银火焰印花纱(马王堆汉墓出土)织物印花,边栏的演变,帛书和纸写本的卷轴装书的边栏,都是单线,可见古书的边栏最初是单栏的 到了唐代,我国有了雕版印刷术 为了使雕刻的字在版面上排列整齐,需要有参照物,而边栏正能起这种参照作用 现在所见到的早期雕版印刷物,如成都卞家的陀罗尼经咒、王咸通九年刻的金刚经以及五代越王钱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都是四周双栏线装书的栏,线装书是中国图书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而成的最为完善的书籍形式 陈国庆在古籍版本浅说中说:“中国图书的装订术,演进到线装是最为进步的了,从艺术性说,到了线装,也是最为美观的了线装书版式里的栏线,清乾隆年颁布了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对武英殿聚珍版书版式等做了若干规定,其中规定边栏为文武栏上下边栏,在缣帛、纸张上描绘上下边栏,在每行文字之间画上界行,其边栏看上去就像编连竹木简的上下两道绳线而一条条的界行,就形成了一根根的竹木简这种古老的书籍制作形式,一直演变成四周有边栏、中间有界行、竖写文字的雕版印刷书籍的版式宋列女传 插图版式图片,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天头、地脚,在每张印纸上,版面印出以外的部分,其在上者称“天头”,在下者称“地脚”,合称“天地头”。

左右部分各称为“边”内容结构,考校、考异 训诂 校勘 别裁 辑录 书证 释文 凡例 序、序言 跋 题记,考校、考异,某些古籍刊行后,未经过系统整理,加之长期流传、转抄翻印,以致文字讹脱漏之处很多,有的甚至难以卒读有的收在当初撰写时就疏于考核,如对史事人物、地理沿革、典章制度等语焉不详,有的因古含今演变而难于理解 考校的目的是用确凿材料指出其错谬,说明其所以错的原因牡丹亭记 明刻套印本,训诂,解释古书字义现指用现代汉语解释古书语词 一般包括: 一、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翻译方言,以共名释别名,辨析同义词 二、解释文意,分析名读,串讲大意,阐述语法,指明典故出处 三、注明读音,校勘文字,考证古文名物制度 训诂方法大致分三种: 一、形训,包括字义解释和字形分析,了解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本义 二、声训,用音同音近的字解释同义,推求语源,说明假借 三、义训,又分直训、义界、描写譬况几种情况直训指用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解释另一字义界是用词组、句子直接说明词的含义描写赢况,指通过对词所表示的事物形状、性能等加以描写说明,或用类似事物来譬况,解释语词意义凡例,称例言是工具书及某些汇编、选辑书编纂原则和体例的说明。

阐明本书出版意图,读者对象,编排程序,取材来源和选材标准,以及对符号、索引、注解、插图、表格、数据、附录等的说明 不同书籍凡例不尽相同语文类辞书凡例一般包括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