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664314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专题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专题 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主持人 主:(以下简称“主”)参与人 巢:(以下简称“巢”)程 洪(以下简称“程”)第一节课主:老师们,大家好!高中语文新课程远程研修已经进入了第五个专题。这个专题我们将围绕如何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这个话题来展开讨论,主要有五个方面。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巢: 课程标准强调要 通过广泛的应用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是考虑到,学习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当然也可以说是享受语文。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学语文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当然不能光享受不实用,也就是工具性。对学生来讲,还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用语文,就不能

2、局限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语文,到了其他地方就不会用。这是说不过去的。我们语文老师、语文课程不能推卸责任。有的学科老师,如数学、物理老师,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局长跟我谈,我们这里的学生其他学科成绩不好,根子还是在语文。一想道理也对。就拿大家关心的高考来说,有的人参加高考,数学题目题干要求有的是没看清楚,有的是看不懂,这就是语文的问题。可能有些是数学的知识和术语,有些是题目要求没看懂,但归根到底还是语文问题。这个责任光靠语文老师不够,各科老师都要关心这个问题,当然语文老师更要关心这个问题。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里有一个部分是 应用拓展,目标要求第一句话就是:“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

3、祖国语言文字。”有一个专家对我说,很多人反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运用语言文字的要求降低了。我说不对呀。这句话跟以前相比,2不是低了,而是高了。首先,正确、熟练、有效这三个状语,不光是用,还要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第二层意思,不光是语文课堂上,还要在其他生活、学习的领域中。比如在化学生物等学科中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也算是能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熟练运用,涉及的面更广泛,在这个目标中,还提到“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学语文用语文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一些的附带成果我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这方面很有兴趣,我希望在

4、这个领域发展。比如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些广告设计,尝试广告创意。学生发现自己有乐趣,这就是在语文应用中初步认识自己的潜能和爱好。 主: 这还是一个综合的效应。你刚才提到我们的新课程目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比较注意强化这方面的要求。 巢:是 这样的。另外拓展应用当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自己发展的新的道路。我们注重了跨领域的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进行了广泛的语文学习的实践。这样,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不光是这个小圈子小范围。昨天我们在另一个专题谈到,各科老师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的视野你的能力很有局限性。一拓展就发现我们的天空那么广阔,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原来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可以比试

5、一下自己的身手。所以我想在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要求有着这样的意图。程:可能老师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实际运用又不是一回事。比如老师也会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他也知道到生活中感悟积累一些东西,到了一定过程,语文知识能力才会成倍增长。在具体教学实际中就忽视了。我们有些语文老师上课时就这么说,学语文就是上好语文课。不像数学要做作业。语文可以不做题目,这实际上把语文狭隘化了。开阔视野也罢,跨领域学习也罢,学语文不是解决语文试卷中的问题。3一个社会人需要交流需要交际,那么语文就是基本的交际工具,肯定要回到实践中去。简单讲,就是在生活实际中学语文,学了以后然后再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当然对我们学校教育来讲

6、,这方面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事。怎么从生活中来?怎么回到生活中去?因为毕竟课堂教学是主体。比如今天春游,回家写一篇作文,这是实践课了,但也是表达个人情感,毕竟这方面太少。初中高中阶段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都有一些明确的要求,但总感觉操作难度还是比较大。一线教师还是有很多困惑。主:困难确实存在。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首先要有这种意识。不仅是课程标准写到了,两位教育前辈也非常强调这一点。顾黄初先生曾经明确说:“语文是社会的公器,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是语文工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狭的笼与语文教育天生不相容。”刚才巢老师在解读这一块时也强调了这一点。还有刘国正先生说的这段话:“语文是社会的产物

7、,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社会教育 ( 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 ) 的综合的效果,毫无疑问,学校的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还不够,还要把眼光放大,组织和动员社会的可能争取到的一切条件开展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奏效。”语文学习应打破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巢:我插一句。我们一些老师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了,但是做法还是打不开思路。我举一个例子,就是阅读。不是说走出校门去,我们组织的范围没有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举两个小例子,一是读什么,语文老师家长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地读,要读课内的东西,你读到了外面去就是闲书。当然读小说、读诗歌又是另外一种情况。还有一类,

8、我看有些学生看的艺术类、工程类的书,这到底算是什么?其实他已跨出了这个领域。学生选择这一类的书看,这说明我们学生本身会看了以后对绘画雕塑产生了兴趣。某一领域的专著也好 , 科普读物也好,总有一个它自己的话语系统,你只4有了解了这个话语系统,才能读进去,才能弄懂它的意思,甚至能讲述给别人听,这就是准确熟练有效表达。北京一位数学专家跟我谈到,他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一些障碍,很多与语文基础有关。他想搞一门数学阅读课,想办法建设这样一门课程,我也很感兴趣。如果成果出来了,我们可以分享。你在数学领域可以建立一门选修课,那些数学选修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介绍给那些编语文教材的人。有些同学读数学没正确领

9、会,理解没抓住要害,我们设计搞这样一个活动,在读数学的时候,让他们一读就能抓住要点。其实大家都在关注,就是帮助他理解弄懂。以往,我们学科间一直很隔膜,编语文书的老师一下子还没想到那么多。程:可能大家都太关心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了,语 文老师就是看语文,没有把眼光放在广泛的学习中。知识也罢,情感也罢,各方面其实有迁移作用。数学家丘成桐谈到数学中的语文美,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请水墨画家画一些质子粒子的结构。不管哪个单学科的专家,其实他们的知识结构都是相通的。平时阅读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其他学科领域的东西。反过来对语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老师没有意识,或有了意识没有手段,还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

10、,还没有达到操作层面。说实在话,一线教师有很多压力,学校会给你压力,社会会给你压力。你不是语 文老师吗,干嘛做这些事?主:很多家长会以为这是不务正业。程:第二个方面,课改以后,有些人头脑发热,把语文无限扩大化,反正不是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嘛。想说的东西全是语文,特别是一些经验介绍的,很多课都是这样,的的确确不是语文课。比如上肖邦故园一堂语文课,请一位音 乐老师弹钢琴,一节课下来我只知道这是 c 大调,其他的语文知识就不知道了。学科交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方向。选修课内,我跟美术老师讨论过,怎样让学生看了一幅画,有了5感悟就能把它写出来。说明性怎么写,抒情类怎么写。实践中,可能课改中语文拓展就走了

11、样。一方面承受很大压力,一方面想改以后,步子就乱了。我不是说他们迈大步,将来能迈多大,就迈多大。只是现在不能迈乱步。巢:刚才提到第二个问题:“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会不会使语文课程变得 不务正业” ?这个问题脱离了具体的教学行为便无法评价。有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看你怎么处理。有这些担心也很自然。有的人觉得这样做吃力不讨好。吃了自己的饭,种了人家的田。这种情况肯定有,很正常,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另外,他觉得难以评价,将来对付高考怎么办?我的力气花下去划得来划不来?也有些地方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流行一个大语文观,扩大语文学习范围。他热情很高,搞得不好的话,负载的东西太多,量也很大。这样一来课的目标不清楚

12、:要达到什么目的,还有,语文的目标是什么?有人想把语文跟绘画结合起来,可是语文的目标找来找去找不出来。所以这里头目标定位很重要。前些时候有的地方,热情高涨,形式上搞得热热闹闹。主: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巢:内行人一看目标出了问题,目标有了偏移。再有的就是要拓宽范围,一提到实践活动,有人就想到过去的开门办学。动不动就把学生拉出去,又要花费很多时间。学校领导也害怕管理上出现问题。有些人以为拓展就一定要带着学生走出去,我觉得这只是一个途径,但不是一定要带出去才叫语文的拓展。可能这是一种误解。程:我们语文教学内部也有这样的误解。我们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教师上五人墓碑记,就带着学生到虎丘去看了。教育系

13、统也组织人拍摄,报纸上也登出来。这就是一个误导。我跟 那位老师开玩笑,按你这么说,今天我们讲登泰山记就得带学生去登泰山。明天我上珠穆朗玛峰,就还得带过去。是一个极大的误导,语文教师做得也太幸福了。这种活动体验课是对语文活动的一个误解,这堂课是情感6体验,还是参观游览?活动体验,要有目标定位。我们这堂课,我到底干嘛?活动形式很多,分小组调查,是不是一定要离开学校去搞?搞得轰轰烈烈?时间长了,学生也厌烦了。学生以为,演讲课就是教我们这个地方音调高一点,那个地方低一点,这个地方来点手势。这不是语文课,变成了形体表演课。那是上海戏剧学院要教的东西。主:不管怎么做, 我们的立脚点最终要回到语文上来。一种

14、是到课外去,还有一种在课堂内,有些老师做得也很好。我记得 于漪老师教北朝民歌木兰诗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中 “东、西、南、北 ”有怎样的含义?它们与汉乐府江南中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中的 “东 ”“西 ”“南 ”“北 ”有什么不同?与徐渭题写在青藤书屋的对联 “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中的 “东 ”“西 ”“南 ”“北 ”有什么差异?与王实甫写在阳关的对联 “悲欢聚散一杯酒,东西南北万里程 ”中的 “东 ”“西 ”“南 ”“北 ”又有什么差别?那么我想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就已经考虑到知识的拓展,考虑

15、到语文与实际的应用。把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了。 巢:是这样的,刚才的举例很有说服力。在课堂上与古人的对联联系起来。坐在课堂里,学生的大脑就已经拓展了空间,这么一来拓展了这个空间。现在条件好了,在虚拟的空间更容易开展这种活动,实现起来更容易。我也不是一定反对把学生拉出去,必要的时候身临其境去体验一下,有的学校暑假带着学生走出去,所谓的 文化苦旅,就很有意义。 主:你说拉出去,我倒想起上海市 建平中学 搞的 万里长江壮游活动。 前后半个月的实践 , 一个年级几百个学生坐大游轮,从长江口到重庆,历时半个月,白天游览景点,“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进行社会考察;晚上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和专7

16、题研究,“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因为设计周密,落脚点还是落在语文。所以学生在“览山川之秀”中来“ 阅人文之本” ,“悟人情之美”。所以,这事 不能一概而论, 活动就一定不好。 走向社会充分实践,也是一种做法。但 课堂上关注也很重要。 程:边走边看可能很好。老师就得为学生提供一个空间。讲 马丁路德 金我有一个梦想时, 告诉他很多背景资料,就是要给他拓展一个空间。 对美国历史那个阶段的了解,其实也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对相关时期的其他人物、文化思潮都有一个探知的欲望。我的意思是,要把我们的课堂放到社会生活大课堂中去。主:在这样的拓展阅读中,学生感受着有色人种在那个时代艰难的处境,社会歧视给人带来的巨大不平等,也进一步感受到社会尖锐矛盾中马丁流露的对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 其实我们课堂上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 程:上我有一个梦想,我让同学听英语原声,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表述法。我们通过英语的学习,同样可以提高我们中文的表达水平。这其实也是跨领域学习,当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