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1---7.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6611290 上传时间:2020-12-1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 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审计学 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审计学 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审计学 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审计学 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 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 1---7.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主要内容: 一、审计的发展史; 二、审计概念; 三、审计分类; 四、 审计目标; 五、审计职能和作用 ; 六、审计与会计的关系。要求 n 定义 熟练掌握n 分类 熟练掌握n 审计与会计 熟练掌握n 产生与发展 一般了解一、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周时期:宰夫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初步形成) 秦汉时期:上计制度(最终确立) 隋唐时期:比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独立的审计机构的产生。 宋朝:设立审计司、审计院,第一次正式用“审计”一词命名审计机构。(日趋健全) 元明清:基本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由其它部门兼管,审计职能有所削弱。(停滞不前) 中华民

2、国:设审计处(院)、颁布审计法 (不断演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1983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 1983-至今:审计署1983年成立,审计法1995年实施。 (振兴)(二)外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古埃及,监督官是审计的萌芽状态; 古罗马,监督官即审计官。 现代国家审计的建立情况: 法国、西班牙:审计法院 英国:审计署 美国:审计总署(GAO) 加拿大:审计长公署 日本:会计检查院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外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起源:意大利 1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产生了合伙制企业,有些合伙人不参与管理经营,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形成:英国 18世纪

3、60年代产生了股份有限公司,两权分离非常明显。 催化剂:南海公司破产事件 1844年公司法:监事审计。 1845年公司法: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协助办理审计。该法对民间审计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1853年,第一个职业会计师专业团体 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 英式审计的特点:查错防弊为目的,详细审计 3.发展:美国 (1)19世纪末1933年,任意审计 19世纪末,英国资本到美国开发新大陆,英国的特许会计师也受托来所美国,开展审计业务。 188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成立,1958年改名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执业组织。(2)1933年以后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股市崩

4、盘,会计舞弊受到指责。 1933年出台证券法,规定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市时,其财务报告须经审计。 1934年出台证券交易法,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必须接受审计。 这两个法律对会计、审计行业影响深远,审计步入法定审计阶段。 n 4.目前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n 普华永道 、 毕马威、 安永、 德勤n5.二战以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新变化跨国公司 跨国审计 国际性会计公司n 八大 六大 五大 四大n 详细审计 抽样审计n 审计目的:查错防弊 审计鉴证(对报表整体发表意见)n 审计业务有所拓展:传统审计 其它鉴证业务、咨询服务等n 风险导向审计盛行 n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

5、用与扩展(二)我国社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起源于1918年n 1918年6月,留学日本归来的谢霖向北洋政府提议建立会计师制度。 1918年9月,我国第一部CPA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颁布。谢霖取得第一号会计师执照,并于1921年开设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中国的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n 按其创办的时间先后排列,n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18) -创办人:谢霖(1885-1969年) (第一位CPA)n 正明会计师事务所(1921)-原名“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n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创办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在1928年改名。是在会计界中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n 公信

6、会计师事务所-1936年由奚玉书(1902-1982)创办。 n 建国初期,CPA仍在执业。n 1956年后,消失。n 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按照国际惯例,应提供审计业务。n 1980年12月,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恢复CPA制度的标志。n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n 1994年,注会法实施。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启示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2.社会条件: 两权分离三、内部审计 的产生与发展n 我国的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从1985年开始的,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如1988年颁布的审计条例;1995年实施的审计法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

7、计的地位。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会计师、内部审计机构,并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同时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财务预算,由本单位予以保证。n 内部审计缺位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利润虚增、所有者权益不实等现象十分严重。 四、审计概念 (一)、概念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

8、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从定义可知:n 1.审计主体谁审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审计机构和人员.2、审计客体-审谁n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等.3.审计的关系人审计关系人关系图 (二) 审计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审计的本质特征 表现在: 机构独立 人员独立 工作独立 经济独立n 权威性: 来自于两个方面: 法律赋予的权威 自身工作树立的权威n 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经济警察) 五、审计的分类(一).基本分类:n 民间审计:独

9、立的外部机构及人员(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最成熟)n 政府审计:国家审计机关n 内部审计:内部的专职审计机构及人员(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三者的关系n 对于三部分的关系,我国的有关法律文件表述如下:n 地位平等、业务交叉、互为补充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1)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也称传统审计、财务审计n 主要是指审计机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反映其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公允性。n 2)财经法纪审计n 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对违反财经法纪的单位或个

10、人所进行的一种专项审计。目的是检查国家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揭露违法乱纪现象。n 3)经济效益审计(或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等)n 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的审计。n 4)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负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和评价。它以考核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审计目标,是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n(二)其他分类:六、审计对象n 审计对象指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n 1.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实质)n 2.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表象)七、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1、(一)审计的基本职能1.经济监督(基本、传统职能)n 2.经济评价n 3经济鉴证审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经济监督是基础,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是经济监督的演进和发展.n 审计的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n (二)审计的作用n 1.制约性作用:n 揭露损失浪费 揭露贪污舞弊 揭露失职渎职n 2.促进性作用:n 促进受托经济责任切实履行; 促进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利益的正确处理 促进经济效益的充分实现和社会效益的正常保障; 促进经营管理的完善; 促进廉政建设 促进宏观调控;八、审计的目标 公允性(fair, 美国,反映客观情况) 真实和公允(true and fair,英联邦国家) 合法性

12、(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 我国审计准则:对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我国审计法: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九、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2.区别n (1)产生的基础不同: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微观控制;审计是在两权分离后,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需要,审计是宏观控制.(2)职能不同:会计是核算监督,审计是监督、鉴证,评价.(3)方法不同:会计核算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审计方法:检查法审阅法监督法观察法分析法等.(4)工作程序不同:会计核算程序:编制审计工作程序:准备实施报告第二章 审计方法和程序第一节 审计的

13、方法重点和难点: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3.统计抽样法的操作过程一、审计方法的选用n 1.审计方法的定义:是指完成审计任务 ,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n 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包括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方法。n 2.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 必须服从于审计目标 必须服从于审计方式 必须适用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二、审计的技术方法n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n (2)核对:书面文件之间是否一致,包括: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和账簿 明细账和总帐 账簿和报表 注意使用核对符号(P25)n (3)查询法:针对 所发现的问题,向内外人员调查和询问,可面询也可函询n (4)比较法:比较2.按审查顺序分: (1)顺查和逆查 以会计资料的形成顺序为标准n 顺查法:沿着会计资料的形成顺序逐步检查的方法。n 逆查法:逆着会计资料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