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6611225 上传时间:2020-12-1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绪论21460.ppt(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绪论,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生物化学的应用与发展,生物化学与有关科学,生物化学,一、生物化学,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基础生物的主干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生命的定义,具有复制的能力 具有催化的能力 具有突变的能力,生命的的共同“语言”化学,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亚瑟肯伯格(Arthur Kornberg)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建校100周年时说:“所有的有生命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这个语言就是化学。”,DNA是生命体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1、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

2、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遵循化学规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有生命的化学之称。,生物化学研究的不同层次,细胞水平,亚细胞,大分子,单体分子,2、生物体的化学组成,自然界所有的生命物体都由三类物质组成水、无机离子和生物分子,生命体的元素组成,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

3、n。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I、Mo、Se、Si等。,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多糖、聚脂、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3、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发现和阐明构成生命物体的分子基础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 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与生命现象的关系; 生物分子在生物机体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生命的化学,化学的生命,具体内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化学、酶、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物质代谢:糖、脂

4、、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代谢调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分子生物学概念及研究内容,广义: 研究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也就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 偏重于核酸(或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也涉及这些过程中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初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成长:20世纪初50年代,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即新陈代谢 发展: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二、生物化学的发展史,1743-1794

5、 Lavoisier(法)研究“生物体内的燃烧”,指出此类“燃烧”耗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后人称他是生物化学之父。,1830-1842 Liebig(德)将食物分为糖、脂、蛋白质类,提出“代谢”一词,证明动物体温形成是食物在体内“燃烧”的缘故。最先写出两本生物化学相关专著。,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费舍尔(Emil Fischer),18901902 Fischer(德)首次证明了蛋白质是多肽;发现酶的专一性,提出并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合成了糖及嘌呤。1902年获诺贝尔奖。,汉斯克雷勃斯(Hans A. Krebs),1937年 Krebs(英)发现三羧酸循环,1953年获诺贝尔奖。,

6、李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1949 Pauling(美)指出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分子病,并于1951年提出蛋白质存在二级结构。 1954年获诺贝尔奖,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1953年 Watson(美)与 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奖。,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 Crick),Marshall Nirenberg (尼伦伯格) 1961到1966年完成全部密码子的鉴定 总共(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每一个核苷酸都有四种可能性)64种密码子对应着20种编码氨基酸。,(19611966),1

7、969-1972, Arber(瑞士),Smith(美)与Nathans(美)在核酸限制酶的分离与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共获诺贝尔奖。,1972 Berg(美)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果,获1980年诺贝尔奖。 1973 Cohen等(美)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EcoR1,首次基因重组成功。,Hamilton O. Smith,Daniel Nathans,Werner Arber,Paul Berg,Herbert Boyer,Stanley Cohen,gene engineering,1970年,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开辟了基因工程的新纪元,诺贝尔奖获得者Kary Mulli

8、s PCR技术发明人(1985年),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1985年 K. Mullis发明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93 体外DNA合成反应 使用DNA聚合酶,在引物引导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PCR: the early rounds,2001 Venter(美)等报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2000年6月26日,被誉为第二次阿波罗计划的HGP草图完成,从此步入后基因组时代,二十世纪的三大计划: 曼哈顿原子弹计划 60年代阿波罗计划 HGP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肿瘤计划”的搁浅是分不开的。美国从70年代

9、起启动了“肿瘤计划”,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的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人们渐渐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则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这时,科学家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零敲碎打”地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和研究出几个肿瘤基因,要么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1986年3月,杜伯克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文章,这篇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杜伯克说,正确的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的背景,人类基因工程蓝图,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 鉴别人类DNA中

10、的全部约三万个基因。 测定组成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顺序。 将这些信息存贮于数据库。 转化相关技术。 应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引起的伦理、法律 和社会问题。,杨焕明,1952年10月6日生于浙江温州。1982年在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法国马赛免疫中心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矶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199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

11、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 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华大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1的任务,并提前完成。不久前他们又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进行测序,在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国际生物学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2002年科学美国人把杨焕明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 1985年,开始讨论人类基因组测序问题。 1990年10月,美国能源部和卫生部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宣告完成。 2001年2月,发表对工作框架图的分析结果。 2003年4月,HGP计划提前两年圆满完成。 2006年5月,最后一条人类染色体

12、分析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基本数据, 人类基因组包含31.647亿碱基对(A, C , G, T)。 平均每基因碱基数为3000,最大的dystrophin基因含240万碱基。 基因总数为22.5万,远低于原估计的8万14万。 不同个体间的碱基顺序有99.9%相同。 已发现的基因中约有一半功能未知。,人类基因组的功能区, 人类基因组中的蛋白质编码区不足2%。 人类基因组中不编码蛋白质的重复顺序(“junk DNA”)超过50%。 重复顺序可能没有直接的功能,但参与染色体的结构形成和动态变化。在进化过程中,这些重复顺序还与基因组重排、新基因产生、已有基因修饰和重排有关。 人类基因组中的重复顺序(5

13、0%)明显高于拟南芥(11%)、线虫(7%)和果蝇(3%)。,已测序的生物,HGP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基因组计划与“蔓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但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另两项计划。因为人类基因蕴涵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和新的疾病治疗方法的探索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所以解码人类基因组又被喻为生物的“圣杯” 。 但是,科学是一柄双刃剑,科学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为人类带来灾难,尤其象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样对人类本身影响重大的科学项目,已经比任何科学研究计划引出了更多对法律、伦理、国家安全的

14、挑战。,HGP将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将带动一场医学革命 用基因图谱看病 基因药物治病 基因检测预防隐患 基因治疗疾病,获取了操纵生命的工具 控制生命的孕育优生优育 延长人的寿命 选择最佳生活环境,得以进行精确的个体鉴定 基因身份证 生物考古,将带来巨大的商机 生物制药 器官培植,HGP 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隐患,遗传信息的私有性和隐私权。 遗传差异的心理影响、描述方法和歧视问题。 生育问题:信息告知和生育决定。 临床:医学教育、遗传检测、公共限制、社会风 险、复杂疾病基因检测的不确定性、使用高级基 因组技术的公平性、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人类尊严。 相关商品的专利、版权、商业秘密。,基因是人类的共同财

15、富,人类在遗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基因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897年 Buchner 发现酵母细胞质能使糖发酵 1902年 Fischer 肽键理论 1926年 Sumner结晶得到了脲酶,证明酶就是蛋白质 1935年 Schneider将同位素应用于代谢的研究 1944年 Avery等人证明遗传信息在核酸上 1953年 Sanger的胰岛素氨基酸序列测定 Waston-Click提出DNA 双螺旋模型 1958年 Perutz等解明肌红蛋白的立体结构 1970年 发现了DNA限制性内切酶 1972年 DNA重组技术的建立 197

16、8年 DNA双脱氧测序法的成功 1985年 PCR技术的建立 1990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2003年 HGP完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初期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分子生物学崛起,人类基因组计划创举,我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教授,吴宪教授(1893-1959)是我国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国际上负有盛名。他在临床生物化学,特别是血液分析、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的生物化学,特别是蛋白质的变性理论、免疫化学、氨基酸的代谢和营养学诸领域的研究工作,都是当时的先驱。,1940 我国生物化学家刘思职发现抗体、抗原反应存在定量关系。,刘思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近代的落后,了解历史可以使人明智 - 哲学家培根 世界的历史也是技术发展的历史,动力革命造就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通讯革命形成当今世界全新的格局,生物技术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中国籍的诺贝尔奖,生物王国,21世纪我国本土将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预测变现实,有待努力,让我们为此共勉 新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