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于文化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6605901 上传时间:2020-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之于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之于文化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 文/吴疆 语文教学不能令人满意,有诸多原因,未能进入文化层次恐怕是重要原因。 语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应该把语文放在文化的大框架内来考察。人是文化的动物,语文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人于本能之外,还拥有一个文化的世界。文化的一般解释为:文字、文章、文采、典章、法律等。人,除使用工具、语言文字、图画标志外,还拥有国家、法律、宗教、哲学、伦理、历史、艺术等精神世界。 -镂墓菇氖侨说奈幕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承传任务,而不能仅仅是“语言”或别的什么纯“知识”“技能”训练。说起文化承传,还应注意传统文化影响无处不在的事实。如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涉及

2、文化,就必然要和传统文化碰面,就是说绝逃不过传统 _,xx年高考作文的“诚信”,就是古老的话题。人的培养从基本精神开始,这又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渗透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所谓国学-民族的根。然而,传统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几千年封建社会涵养的传统文化,必然带有浓厚的陈腐气息,像集权专政强制推行封建统一的价值观念,所谓以“天理”遏止“人欲”,对主体意识的压抑,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漠视个性的特点。这和西方文化不同,英语中人称代词“我”的第一个字母“I”大写,其余的代词“你”“他”等都不大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西方文化中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而在汉语中凡是“我”和与“我”沾边的称谓,都要“降一等”。如:“在下

3、”“鄙人”“寡人”“糟糠”“贱内”“犬子”等。这种无视人格、精神 _极其深远,就连新华字典上“人”的解释都没有思想、精神文化的款条,只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汉语为感悟语言,从中可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这些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无视“人的培养”“个性”“独立人格的关注”等。 -幕是一个体系。土,不是文化,土城墙、陶土制品就可能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渠,像都江堰就是了不起的文化了。再如国画就是个体系,它是宣纸、毛笔,画、诗、书法、篆刻以及画的意义、境界、价值观,还有裱糊等的“综合”,这才称其为文化。 -镂闹于文化依然为体系。语文,除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

4、学欲进入文化,必然为综合体。如同孤立的事物不成其为文化一样,只教些孤立的知识、技能也不成其为文化。把语文课当成纯知识、技能课来教,或浅层次的解析,外部强加的理性解析等,都无法进入文化的层次。这就叫“有知识无文化的语文课”。可以说,语文之文化,应表现在人的精神底子以及运用语言表述交流的本领这两方面。语文教学,“教”出智慧、见识,教得有成效,就得进入文化,从文化角度来审视语文。所谓文化,文即人文,化即教化。语文课进入文化,无非以“人文”“教化”为前提。人文,强调人的培养和个性的关注;“化”的教化,属规范(西方文化认为人是有限的生物),包括语言规范、个人的行为规范及学习的基本规律,如鉴赏的规律。即便

5、是个人的领悟,也须是“悟出正理”。那么,凡能“教会”学生读出、写出“自己”的合乎“教化”的都应该属于“进入文化”层次的了。 邵燕祥先生说他小学二年级时,“国语”课本上读到的两首诗至今难忘。他回忆:一首新诗有一句“迎面吹来旷野的风”,每逢春日东风初动,我都会想起来,而且从平仄起伏中感到诗的呼吸和脉动。另一首,“春日暖洋洋,百花齐开放,水仙得信早,浴水不嫌凉”读时尽管对诗中一些成人气不习惯,但从韵脚节奏间还是感到欣欣向荣的气象,得到阅读的快感。这是读出个性的缘故。 -泄人从小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知不觉中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自然、生命发展的

6、思考。这些修养和哲理毫无痕迹地渗入到人的心灵,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漂洗、提升人们的志趣,所谓打好了人的“精神底子”。都是由于读得有了个性,有了自己,而且也有了“教化”之故。这些好像都表明了语文进入文化的正确途径。 -麓蟾倩蛐驴纬瘫曜级记康鳎骸白鹬匮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味趣选择”。前者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后者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还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反对把课文解析“从外部强加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处处依赖“教参”,要敢于对课文做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读,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侧面引导学生琢磨、体会、领悟课文意图、匠心。比如我们的阅读教学如要能指导学生读出背影中亲情的深沉、永恒和“父子间的彼此宽容”;要能读出荷塘月色用意象、暗示的手法表达 _对美的一种精神追求。懂得,人得用美来营造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渐渐能有新的领悟,能找到鉴赏文学作品的路数,那境界就更高了。 -魑慕萄若能突破“主题先行”“意义”等框框,学生写出真情、真性,有见解,有想象力,又不“出格”,这些大约都算是进入了文化层次吧,因为有了人的“精神底子”,有独立人格,有文化品位,心理健康,会思考,有鉴赏能力,又有运用语言表述交流的本领。 -镂慕萄入文化层次,这应该是众望所归吧!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