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学(日语:おおさか だいがく,英语:Osaka University),在日本通常被称呼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工业城市大阪,是战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国大学【学校简介】大阪大学(日语:おおさか だいがく,英语:Osaka University),在日本通常被称呼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工业城市大阪,是战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国大学与其他几年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两个机构:一是适塾(又称洋学塾),专攻自然科学 1838 年塾主绪方洪庵召集一些门生讲授医学,日本着名思想家福泽渝吉就在这里求学后来,适塾几经演变成为专门的医学学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医科大学”这一校名,1931 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正式命名为大阪帝国大学,设在医学和理工两部二是汉学塾(亦称怀德堂),成立于 1924 年,由商人出资经营,以研究人文科学为主,后成为大阪帝大的法文学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大阪工业大学也被合并进来,成为后来的工学部、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阪大校区】大阪大学校园分别地处大阪府待兼山町和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分别被称为“丰中校区”和“吹田校区”吹田校区在茨木市还有研究设施本部在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历史变迁】大阪大学起源于 1724 年设立的汉学塾怀德堂和 1838 年由绪方洪庵设立的兰学塾适塾作为后者的发展在 1931 年创设了由医学部和理学部组成的大阪帝国大学作为日本国内的旧制帝国大学的第六所,最初以医学部和理学部开始,创立不久就已“理科的阪大”而崭露头角说到阪大的特色,离开当地大阪的话是难以想象的在旧制大学时代,因为较少的官僚味,且极富庶民特征而被当地的人们所称道但是,近年来的权威主义也颇让人担心到 1933 年,吸收了大阪工业大学成为工学部,以次形成了理学部、工学部和医学部的三学部体制虽然也有设立文科学部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的时局而未能实现二次大战后,阪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迎来了第二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 1947 年,改称为大阪大学,1949 年的学制改革,合并了旧制的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和大阪药学专门学校,成为了以理、医、工、文、法经的 5 个学部和一般教养学部的新制大阪大学随后,法经学部在 1953 年分离为法学部和经济学部,医学部也在 1955 年与 1960 年分别独立出了药学部和齿学部,并在 1961 年新设了基础工学部、1972 年从文学部独立出了人间科学(人类科学)部,从而确立了现在的 10 学部体制。
除了以上 10 个学部,作为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的独立研究科,1989 年设立了语言文化研究科、1994 年设立了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2002 年从基础工学研究科独立出了情报科学(信息科学)研究科,同年,以细胞生体工学中心为主体,设立了生命机能研究科2004 年作为第 15 个研究科新设了俗称法科大学院的高等司法研究科2004 年,根据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成为国立大学法人院系与专业】 文学部 :现有文学、史学、哲学、日本研究、美学 5 系 30 个讲座其中哲学系专门研究中国哲学、内容包括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毛泽东时代中国各派人物的思想发展;史学系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日本的历史动态和大阪地区史人际学部 :从文学部分离后独立成部,开设有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 3 个类别的 23 个讲座,附设有生态实验室,通过对猕猴基本生态,心理比较及行为的研究来探讨高等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关系法学部 :前身是法文学部,全系 25 个讲座,它的培养目标与东大不同,只培养以普通薪金生活的中、下层公务员经济学部 :下设经济学和经营学两系 6 个讲座理学部 :是阪大历史最早的学部之一,现已成为大阪地区及日本培养经济和科技人才的基地之一。
含有数学、物理学、化学、高分子、生物学、地球及空间科学 6 系 44 个讲座附设有原子实验、微热研究中心等设施医学部 :亦是阪大最老也很有特色的学部,仅含医学系 38 个讲座附设动物实验所、生物医学教育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接生护士学校牙科学部 :是日本国立大学中率先开展口腔教学和牙科健康教育的学部设口腔 1 系 19 个讲座,8个口腔基础教育部门、11 个口腔临床诊疗部门,还附设口腔医院和口腔技工学校药学部 :由医学系的药学部发展而来,含药学和制药化学两系 13 个讲座,附设药用植物园,种植有 1200 多种药用植物工学部 :大阪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部,共含有 20 个系 128 个讲座教学和研究涉及机械、应用化学、应用生物学、材料、电子、通讯、土木建筑、原子能、环境、信息科学等领域,注重工程技术附设有超高温理工学研究、太空物理研究及生物工程国际交流中心等部门基础工学部 :偏重于工程理论,含有 8 个系 16 个讲座值得重点介绍的是基础工学部和人际学部前者是集理工于一体的新型学部,其指导思想是在理论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工程学技术、开发基本技术;在课程编排上注重理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结合,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学际化发展需要。
这个学部建立后,在激光、光电子学、微波、半导体等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国外评价都很高,得到了大阪地方企业界以大力支援后者于 1972 年成立,是日本大学中首次成立的新型学部,它打存以往学部的学科界限,从多学科的角度上开展对“人”的全方位研究,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沟通架起了桥梁该部实行人际科学单一学制,下设 3 个领域:行动学,以心理学为主;社会学,以人类学、社会学为主;形成学,以教育学为主被人们认为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独立学部大阪大学为日本 7 所着名帝国大学之一,直属文部省领导,每年有来自文部省雄厚的财政拨款,以维持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如 1991 年度的财政预算总计有 831.5 亿日元,其中用于学校各门教学、研究事业费 373.4 亿日元,大学医院 192.9 亿日元,研究所 48.5 亿日元,设施设备 212.2 亿日元另外靠自己对外服务亦有可观的收入,以 1990 年为例,年总收入为 269.1 亿元,其中来自附属医院 151.7 亿,学生学费 56.9 亿,学校校产收入 23.8 亿,其它收入 36.6 亿日元另外,每年还有科研补助费 37.9 亿日元,各种来源的奖学金 47.8 亿日元。
大阪大学教师多为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这就决定了该校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保持朝气蓬勃的发展后劲学校对进校学生要求十分严格,采取讲座式教学形式,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并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加之该校有精良的实验设备,学生有机会掌握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技术,因而该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大阪大学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背景和居于大阪这个工业城市及国际门户的特殊地理环境,才造就了不尚空谈,面向现实的“务实”学风,正如日本合成化学劳动联合会前任委员长太田薰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个商业都市,不仅大学未被看得那么重要,而且学生也被视作社会的一员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能培养出现实社会中各具其能人材的基础在这个传统熏陶下,阪大学子们多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为日本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活跃在商业界上层的校友之多成了该校的一大特色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日本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他在大阪大学理学部工作达 6年之久,获奖论文在该校写成其它着名人物还有:经济界,山陶里公司总经理佐治敬之,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科技界,有石油冶炼业的冈林次男,制钢的高桥孝吉;电讯业的原田安雄、水野健次;学术界,除汤川外,还有 13 名校友获日本文化勋章,15 名获日本文化功劳勋章,10 名获日本学士院恩赐奖,29 名获日本学士院奖。
学术精英中首任校长长冈半太郎被誉为“日本物理学之父”,第 4 位校长八木秀次的“八木天线”和磁控管当时曾闻名世界;第 7 任校长赤堀四郎对蛋白质、氨基酸、酶化学研究曾作出巨大贡献;第 8 任校长冈田实致力于焊接工学;第 9 任校长釜同醇太郎在传染病学方面名扬海内外;菊池正七被称为大阪原子能和宇宙线研究之父此外还有伏见康治、苍岛秀雄、松岛祥夫、吹田德胜、川村肇、田边考、山家武雄、武田义章等人分别在物理、造船、生物发酵、医学等方面功绩卓着其他杰出人物还有:前面介绍过的太田薰,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应太郎,作家眉村卓,中国儿童喜爱的漫画家手冢治虫(他的作品《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在我国已家喻户晓) 大阪大学已经走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日本的几个重点国立大学中算是“年轻的”,但由于它位于日本经济中心和国际开放门户的大阪,有着优越的向世界发展的条件;经济基础雄厚,信息灵通,交通方便,因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大学国际化的潮流推动下,如今它已与世界上 39 个国家和地区的 54 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接受了国内外访问学者 909 名,留学生 555 名(1990 年资料),同我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也有人员交流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