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讲义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156580338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9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结构设计讲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结构设计讲义服装结构设计它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的服装轮廓造型和细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衣片,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体、数量吻合关系、整体与细部的组合关系,修正服装造型设计中不可分解的部分,改正费工费料及不合理的结构关系,从而使服装造型更趋于合理与完美,它是服装造型设计的继续与补充,是将服装造型设计的构思及形象思维结果变化成服装平面结构图的整个工作过程。它即忠实于“原作”,又包含了再创作。同时,服装结构设计还为服装缝制加工提供了成套的规格齐全、结构合理的系列样版,为部件的吻合提供了数值依据和实物保障,有利于制作出能充分体现设计风格的服装。因此,服装结构设计既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服装

2、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在整个服装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大家前面学习的服装纸样设计的一个总结,结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技术(定量)和艺术(定型)的完美结合,它与体型、面料、设计理念相关,也就是说服装穿在一个人身上是不是与他合适,在结构上我们要综合考虑到体型、面料和设计思想,这样才能是真正的服装与人的合二为一。你比如说一个胖子你非要给他做一身很紧身的衣服,这样既不美观也会影响到他的基本活动;比如一个悬垂性很好的薄面料就比较适合做缩褶,这样能表现面料的飘柔,相反如果一个很厚重、硬挺的面料就不适合做缩褶了;比如你在设计一个系列的服装时你对这个系列的服装总体款式造型有一个概念,是

3、合体的、宽松的还是半合体的等等,这些概念也是结构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不同款式造型采用不同的松量。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的:1、独立针对某一个个体,能绘制出适合他体型的服装基本型;2、独立完成综合服装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内容,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真正做到应用自如。为了体现这个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因为前面大家都过相关的课程学习,让大家更多参与到这个课程的教学中来。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 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关系一、服装结构设计的依据二、人体测量第二章 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原型法、比例法、基型法(企业用)、短寸法(服装定制)第三章 服装

4、结构设计一、裙装结构设计二、裤装结构设计三、衣身结构设计四、领结构设计五、袖结构设计六、襟、袋、衩的结构设计七、综合结构设计第一章 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一、服装结构设计的依据1、人体比例与服装构成之间的关系(p40)正常人体是按照一定比例生长,因此我们在结构设计时要注意不同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我们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纵向上衣长女装一般取0.35个身高左右;裤长、裙长根据不同设计长度分为不同款式;立档的长度取身高/7+(1-2cm);中档线在横档线与裤口线中间向上3cm处。横向上胸宽、背宽与胸围之间的关系;档宽与臀围的关系。二、人体测量人体测量要注意测量的方法和准确性,首先要找测量的

5、测定点,如肩点、侧颈点、前后腋点、腕关节点、前后颈点、髋关节点、膝关节点、踝关节点;然后根据测量的方法进行每个部位的测量,被测量者要站姿准确。一般测量的部位有:体高、背长、前腰节长、袖长、裤长、总肩宽、胸宽、背宽、颈围、胸围、腰围、臀围。这些部位的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卷尺不可用力拉长;测量围度时要注意保持水平状态;测定点要准确找到。三、人体的静态、动态与服装构成1、由动作而引起的身体表面的变化P34在服装造型中,解决美与运动的协调关系一直是打板师最难的事,因此,要了解着装人的运动因素(活动范围)及面料的质地、性能等诸多因素。身体表面的变化对于服装来说,这些部位要加松量:背宽、立领或企领

6、侧颈点附近、胸围、臀围、立档、后档线、袖窿深。这些松量的基本原则是后片对应位置要大于前片,因为身体向前运动幅度要大于向后运动幅度,也就是说前片的松量要保守。这些松量具体在讲到对应部位的结构设计时会学习到。2、静、动态与服装放松量关系舒适度的合理确定肩宽:实验发现在做各种日常动作时,与静态相比肩宽是减小的,所以肩宽在上装结构设计当中是不用考虑动态机能,只需考虑设计需要。背宽:实验发现在做各种日常动作时,与静态相比背宽能平均增大到3-4cm,所以背宽要在结构设计时把背宽测量值要加2-3cm松量,为什么加的比实验值小呢,这是要考虑到面料的弹性和造型的美观。胸宽:实验发现在做各种日常动作时,与静态相比

7、胸宽最大能增大到大约2cm,在结构设计中把胸宽测量值要加1cm,小于实验值和上面同样道理。胸围:实验发现在做各种日常动作时,与静态相比胸围最大能平均增到大约3.66cm,那么在结构设计中胸围测量值要加4cm+(2-3)cm人体呼吸量及内衣厚度,这是胸围松量最小量。不能比这个在小了。腰围:实验发现在做各种日常动作时,与静态相比腰围平均值是减小的,所以腰围在上下装设计中很少考虑动态的变化因素,主要考虑和胸围、臀围的整体设计。背长:实验发现在做各种日常动作时,与静态相比背长在前倾时平均增大到3.8,但是因为服装结构设计中一般服装背长没有约束部位,所以不需考虑动态机能,只要采用测量值就可以。臀围:实验

8、发现在做各种日常动作时,与静态相比平均增加到6cm,但面料一般有2cm的弹性,所以一般臀围最小加4cm。第二章 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原型法、比例法、基型法(企业用)、短寸法(服装定制)1、原型法原型制图是以人体主要控制部位尺寸的数据为依据,按照此数据的一定比例计算出相关部委的数据并绘制出原型,然后根据服装的造型和款式,对原型进行加放、分割、移位、变形等处理。2、比例法比例制图是根据人体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结合测量与经验,产生的一系列的计算公式,运用这些计算公式求出服装制图中所需的控制点,最后用各种线连接成图。下面讲一下比例和原型制图的区别点:A 测量部位不同原型测量胸围、背长、袖长、腰围、臀围、

9、股上长;而比例测量胸围、肩宽、领围、袖长、腰围、臀围、股上长B 制图采用的数据不同原型是采用测量的净尺寸;比例采用的是成品尺寸。C 比例法确定尺寸采用较多,如后领高、肩斜度、冲肩量、胸省等,而原型都是通过与胸围一定比例关系来确定。总之两者都有优缺点,原型法对于款式变化多的较适用,比例有些部位尺寸的确定更合理一些。而且对于宽松款式用比例法更方便、简单。3、基型法行业内把基法又称为总样法,是一种以衣片整体形态为服装基型总样进行服装裁剪出样的方法。按服装品种分为衬衫基型,西服基型,大衣基型等。作为基型的样板一般取于某一品种中造型最简单或相近款式的样板,如普通西裤是裤装的基型,单排扣平驳头西服是西服的

10、基型等等。基型法是在吸收了原型和比例法的优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型法对于不同放松量款式的处理时很麻烦,而比例法在不同放松量时有些部位比例没有原型法那么准确,尤其是那些采用确定尺寸的部位,如肩斜等。在这个基础上基型法就根据不同松量分别做了一个基本型,然后在基本型基础上进行款式变化。4、短寸法短寸法用于量身定做,其主要特点是测量部位远远比成衣制作测量部位多,因为测量部位多,所以很准确,很合体,但其适用性较差,因为不同人体型有区别,而短寸法过于适用个体体型所以没有普遍意义。 第三章 服装结构设计一、裙装结构设计裙装结构设计注意点:1、前后片省的分配问题及设计问题省量等于臀腰差,但是前后片的省量是不一

11、致,省量前片占45%,后片占55%。2、裙装腰线裙后腰线中点标准体型下降1cm,如果是凸臀体(臀腰差量大于标准臀腰差)后腰线中点下降0-1cm,如果是瘦臀体后腰线中点下降1-1.5cm。3、省的转化廓形、分割、褶廓形分为:H、A、斜裙、半圆裙、圆裙分割: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褶:缩褶和规律褶(活褶、明褶、暗褶、塔克褶、普利特褶)作业:结合自身体型,绘制裙装结构样板,并找到一款自己喜欢的裙装的效果图或照片,根据图把裙装的结构设计绘制结构图,然后做出准确实验样衣。二、裤装结构设计1、省的分配与裙装有点区别前片占40%,后片占60%,为什么与裙装不一样呢,就是因为存在一个档,因为后臀股沟部位形状与裙装不

12、一样,裙装后中是平的,而裤装是内凹的,所以后片省量偏大一些,同时后片省量大部分在后中。在这些省的分配里面前中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取0-1cm,前侧缝一般取1-2cm,前片剩余的放在中间,如果中间省量如超过3cm,就可以分成两个;后片后中的省量是由后中线倾斜角度决定,后侧缝0-1cm,其余剩余部分放在中间,根据省量大小分两个或一个省。2、立档深的确定立档深可以直接测量,但是在裤装的结构设计当中,一般采用H/4a,其实这种公式对于比例法就不准确,比如同一个人体,立档是不变的,但是根据不同宽松程度,公式计算出的值却改变,所以我们一般取身高/7+(1-2cm)。立档深是一个变量,因为不同款式立档深不一样,

13、如高腰、低腰之间的立档深差别就很大了,所以我们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不可以把股上长的测量值和立档深这两个概念混淆,一个人体股上长值只有一个,但是可以有很多立档深的值。下面我们列出一些常用款式的立档深的参考值。性别腰位股上长减去量 腰位加放量档底空隙量(落档量)臀围加放量女体(立档深不包含腰头宽)高腰00-204特低腰118-1004低腰7.56-804正常腰位40-204正常腰位42-41-210男体(立档深不包含腰头宽)特低腰108-100-14-8低腰6.56-80-14-8略低腰54-60-0.58-12正常腰位42-4112-16正常腰位42-42163、前后横档宽的确定根据人体侧面剖面测量

14、数据统计分析,女体横档宽大约占净臀围的0.152倍,男体横档宽大约占净臀围的0.14-0.145倍,男女前档宽:后档宽大约1:2,女体后档宽适当比前面2倍大一点点。这是男女标准体型前后横档宽的数量值,当然根据不同宽松款式,前后横档宽是变化的,其变化趋势是款式越宽松,横档宽越大,但比例向大于1:2的趋势变化,不过变化幅度很小很小。贴体型:0.13H+0.30.5(定做类:0.14 H+0.30.5); 较贴体型:0.14H0.15 H; 较宽松型:0.15 H0.16H; 宽松型:0.16H4、后起翘、后中线倾斜角度与后档宽宽的关系后起翘、后中线倾斜角与后档宽是互相相关,而且成正比关系,它们都与

15、臀凸的程度有关系,当臀凸量增大时,后档宽、后翘量和后中线倾斜角度增大。反之,臀凸减小时,后档宽、后翘量和后中线倾斜角度减小,它们变化幅度的大小顺序是后档宽后起翘后倾斜角度(角度和数量没可比性,但是后倾斜角度是通过tan值算出来的,其中臀围和横档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那可以根据另一个直角边的变量与其它两者进行比较)以上是三者的变化趋势,下面介绍它们的具体数量。后起翘的变化范围是1.5-2.5cm,一般情况下,裤子后档最大运动伸长率为4-5cm。如果裤子面料有弹力,可减去弹力长度。设一般面料弹力为15cm,后翘可加长45-15=3cm,为了外观美观一般加1.5-2cm,因为毕竟大幅度的动作很少发生。女体后中线倾斜角度一般取10-12度(tan10=0.1764,tan11=0.1943,tan12=0.2126,tan13=0.2309),其最大变化幅度在8-15度,当然那些后中线倾斜角度偏小和偏大的体型很少。男体后中线倾斜角度一般取8-10度(tan8=0.1405,tan9=0.1584)。5、男女裤的结构差异女体的腰节比男体的腰节要高,这样他们决定了同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