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43162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A. 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 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 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答案】B【解析】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思想上是反对君主专制“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因此黄宗羲这一言论是指宰相制度下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2、,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材料含义相悖;C选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错在材料与政治腐败无关。2.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 自耕农式经营B. 雇工式经营C. 田庄式经营D. 租佃式经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农民租种富民(地主)的土地,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富民”所得,这是租佃制,明清时期它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A、C与“耕者之田资于富民”不符;B项属于雇佣劳动,与“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制【易错警示】租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

3、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是战国以来随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形式。这一制度自战国至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3.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B. 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C. 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D. 民族、民权革命目标已实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A项时间不符

4、;C项错在“根本变化”;“剪发”与民族、民权革命目标的实现并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剪发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4.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 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 粮食税的实行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暂时的退却、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由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

5、特点,故C项正确;A项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故A项错误;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故D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5. 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A. “知行合一”B. “人人同具良知”C. “格物致知”D. “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街都是圣人,意味着良知是存在于人内心的,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被欲望所蒙

6、蔽,只要加强道德修养,恢复善良本性,就是圣人,故排除A,选B;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排除C;“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是李贽的思想,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6.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体西用C. 立宪代议D. 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清政府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

7、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清政府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一系列措施。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晚清的统治晚清的改革7. 读图,对漫画体现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A. 美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在全球发展民主制度B. 美国推行美式“民主”,目的是传播西方政治文化C. 美国推行美式“民主”,是为了领导世界D. 美式“民主”全球化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维护美国的世界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干涉其他国家内政,试图实现

8、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漫画中“美式民主全球化”抨击的正是美国以“民主和人权”为借口,四处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其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故D项正确;美国并不是真正在全球推行民主,只是以此为借口,插手别国内政,故A、B、C三项理解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8.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A. 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B. 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 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

9、. 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说明了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统治下,土地私有制长期居于主导,僵化落后,与此同时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后又推行闭关锁国,没有实行市场经济及与之相应的法制建设,这样的制度安排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论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时弊,揭示了中国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故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同材料“法律制度”的诠释无关,D项符合题意。故选D。9.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

10、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 )A. 巩固中央集权B. 承认土地私有C. 发展商品经济D. 抑制诸侯势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故B、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故D项错误。10. 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

11、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A.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 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C. 加快了国民经济发展D. 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五十年代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说到的“三本账现象”是当时中央和地方盲目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左”倾措施的体现,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表述错误。1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12、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耕牛C. 土地和人口D. 人口和铁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周分封之时是将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所以答案选C,铁犁和耕牛在西周是尚未出现,不会成为分封的内容,A B D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点评:材料考查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应注意其影响:一方面分封制实现了两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扩大了两周的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合理合法壮大为割据势力埋下了隐患。12.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

13、世界性法律”。(高中历史必修一)据此分析最准确的是A. 罗马法主要用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B. 罗马法因为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而制定C. 罗马法是迄今为止一切社会法律的最完备形式D. 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这决定了它必然要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说明罗马法注重解决经济方面的纠纷,故A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制定法律的原因,故B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排除;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

14、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摘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

15、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