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40425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

2、援助的一种行为。春秋时的“出奔”多是集团性的,有族人或家臣跟随,到了战国时期,“出奔”则成为一种个人行为。这种变化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受到冲击B. 贵族政治已经被取代C. 政治叛变现象的缓解D. 士阶层已经实现独立【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秋时“出奔”多是集团性的,有族人或家臣跟随,这体现了血缘宗亲关系;到了战国时期,“出奔”则成为一种个人行为。据此可知,出奔由春秋时期的血缘宗亲集团关系到战国时期的个人行为,这说明宗法制受到了冲击,A正确;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材料没有涉及,B错误;据材料“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一种行

3、为,可知“出奔”是被迫的,而叛变是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二者不同,C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士的独立,而且战国时期士阶层没有实现独立,D错误。【点睛】叛变是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一种行为。同时注意从血缘宗亲集团关系到个人行为的变化。2.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这一变化说明A. 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B.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 儒家伦理影响的扩

4、大D. 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仁智才华占据大部分篇幅”可知,西汉列女的标准主要强调仁智才华;而东汉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这说明东汉时期儒家伦理影响到列女主要标准的变化,C正确;据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的官立学校以教儒学为内容,不能说明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A错误;据材料对列女立传,说明了儒学对人性的压抑,这是对妇女人性的束缚,B错误;据材料两汉列女的标准的变化,这是对妇女的严格束缚,而不是标准日益宽松,D错误。3.明初收取润笔(文酬)为个别现象,至中后期收取润笔的现象十分普遍,价格也贵。这一时期,一些

5、士大夫的润笔收入已十分可观。这反映出A.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B. 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C. 社会传统义利观瓦解D. 士大夫迎合市民阶层品味【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明初收取润笔(文酬)为个别现象,至中后期收取润笔的现象十分普遍,价格也贵”可知,明朝收取润笔由个别现象到普遍,这反映了当时收取润笔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行为,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现象没有涉及文人社会地位,A错误;收取润笔是正当的劳动报酬,这不能说明社会传统义利观瓦解,因此C说法错误;据材料收取润笔是为人代笔的文酬,不是迎合市民阶层,D说法错误。【点睛】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

6、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4.清朝的“引见制度”创立于顺治年间,康雍乾三朝不断完善。该制度规定,凡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以及部分八品以下、未入流官员在任用、提升、调动、处分之际,由皇帝亲自接见,予以勖勉和教导。据此可知A. 专制皇权得以加强B. 低品官员更受青睐C. 官僚腐败现象严重D. 官吏考核日益规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清朝的“引见制度”创立于顺治年间,康雍乾三朝不断完善。未入流官员在任用、提升、调动、处分之际,由皇帝亲自接见,予以勖勉和教导。”可知,低品级官员的任用、提升、调动、处分都有来自皇帝

7、的鼓励或教导,这是专制皇权得以加强的体现,A正确;据材料反映了低品级官员的任用、提升、调动、处分都有来自皇帝的鼓励或教导,不是更受青睐,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腐败问题,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吏考核,D错误。5.19世纪中叶,对于洋务派追求的国家富强,以清流派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则从传统的民生和道义立场对此大加批评。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流也彻底衰落,之后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爱国主义成为最高评价,爱民主义从此鲜有人提。这反映了A. 洋务派自强求富之路的破产B. 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C. 生存危机加剧了救亡的紧迫D. 民生主义得不到世人的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随着甲午

8、战争的失败,清流也彻底衰落,之后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爱国主义成为最高评价,爱民主义从此鲜有人提”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人们认为只有富强才能救国,国存民在,国亡民亡,因此生存危机加剧了救亡的紧迫,C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故A错误;据材料早在洋务运动兴起时清统治集团内部就出现了分裂,故B错误;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与民生主义无关,D错误。【点睛】解题时紧扣材料信息“甲午战争的失败之后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爱国主义成为最高评价”,认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的时代背景,再

9、结合爱国主义与救亡图存的关系即可排除无关选项。6.如图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信谊化学制药厂刊登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这反映出A. 广告宣传促进了民族品牌壮大B. 国货需要利用外国人才能畅销C. 民族工业在竞争中的营销策略D. 国产牙膏深受中外民众的赞美【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这是中国信谊化学制药厂刊登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外国人用中国牙膏毫不稀奇”可知,这是信谊化学制药厂刊登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以促进销售,反映了民族工业在竞争中的营销策略,C正确;据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品牌壮大,A错误;“国货需要利用外国人才能畅销”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据材料的信息,不能说明国产牙膏深受中外民众的赞美,D错误。

10、7.1942年1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陕西省进攻战”计划,意图攻占西安。对此,日军内部许多人认为“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最终日本并没有实行该计划。据此可知,当时A. 西安事变瓦解日军侵华计划B. 敌后战场抗战减轻正面战场压力C.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D.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42年1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陕西省进攻战计划,意图攻占西安。对此,日军内部许多人认为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以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主要的进攻目标,D正确;据所

11、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据材料主旨是日军将中共军队作为主要敌人,B不是主旨,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C错误。【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再紧扣材料“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下表所示为19781979年一些党报关于商品展销会的最早报道,据此可知A. 党报办报方针发生了转变B. 轻工业开启经济体制改革C. 沿海地区改革意识更突出D. 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松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781979年一些党报关于商品展销会的最早

12、报道”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开始,但是一些城市也举办了商品展销会,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有利于经济发展,D正确;办报方针体现报纸的性质、立场、指导思想等,决定报纸的风格和编排特点,材料没有涉及,A错误;据所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开始,B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不仅是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如武汉也有报道,C错误。【点睛】解题时紧扣材料信息“19781979年一些党报关于商品展销会的最早报道”,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变化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9.关于“债”,早期的文书契约规定只有当事人合意的内容载入各自的家庭收支簿并取得债务人的认同后,

13、方为有效。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成立契约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这反映了罗马法A. 形式主义已经消失B.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权C.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D. 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早期的文书契约不仅要当事人同意,还要与与债务人的财产相联系;而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成立契约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发展壮大,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商品贸易活动增加,契约形式的简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正确;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形式主义已经消失,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权,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契约签订条件的变化,没有涉

14、及广泛的适用性,C错误。10.在十日谈中,薄伽丘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讴歌自由的爱情和婚姻,即使是婚外恋或私情,只要是人本身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就予以支持和歌颂。这反映了薄伽丘A. 以婚恋为其作品主题B. 倡导理性主义精神C. 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D. 对现世生活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薄伽丘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讴歌自由的爱情和婚姻,即使是婚外恋或私情,只要是人本身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就予以支持和歌颂。”可知,在十日谈中,薄伽丘讴歌自然的人性,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D正确;据所学可知,在十日谈中,薄伽丘虽然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讴歌自由的爱情和婚姻,但其目的是讴歌自然的人性,倡导对现世幸福的追

15、求,A错误;据上分析可知,其不倡导理性主义,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追求爱情自由,没有涉及平等,C错误。11.1920年冬,苏俄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人民委员部建议由国家直接组织农业生产,向农民发放种子和征收农产品,同时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这一建议A. 成为国家调整政策的依据B.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C. 忽略了社会形势的新变化D. 有利于摆脱经济的困境【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20年冬,苏俄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经济困难;而材料粮食委员会面对粮食危机主张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这一建议忽略了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已经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C正确;据所学可知,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与材料无关,A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于1928年,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所学可知,这一政策基本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因此不利于摆脱经济困境,D错误。12.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认为,开放两个德国之间的边界是“非常巨大的事件”,“如果柏林墙倒了,那就再也不会交战了”。据此可知,柏林墙的倒塌A. 受到法国影响和推动B. 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C. 是德国民心所向的结果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