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39811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武清区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次统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年级第五次统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总分44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下列表述与“和谐”思想无关的是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和谐,故ACD正确

2、,但是不符合题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法家思想,体现不出和谐思想,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2.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B. 行君主专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C. 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D. 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答案】B【解析】【详解】“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

3、“行仁政”的思想。 故选B。 董仲舒的思想是为了加强皇权作舆论准备的,排除A;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排除C;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D。3.在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天”曾经历了由“神”到“理”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思想因素是A. 自然科学的发展B. 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C. 佛道思想的冲击与融合D. 封建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儒家思想出现由“神”到“理”的转变主要是因为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从唐代开始,儒家思想家们提出

4、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到宋代形成了理学体系,完成了儒家思想由“神”到“理”的转变,所以推动这一转变的思想因素是佛道思想的冲击与融合,与自然科学、中央集权政治和封建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A、B、D项,故选C。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 王道和民主政治B. 仁政和道德教育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 实行人治和法治【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故选B。荀子主

5、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A。加强专制是法家思想,不符合孟子的主张,故排除C。D项法治不符合孟子和苏格拉底的主张,故排除D。5.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A. 欧洲人传统观念改变B. 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C. 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D. 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由短途航行到探知辽阔的海域,主要是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追求实现个人价值,故选A;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在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C是影响而非背景,排除;D是在新航

6、路开辟之后,排除。6.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不绝口。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B. 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C. 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D. 批判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作为启蒙思想家,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不是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排除A;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不符合伏尔泰思想目的,排除B;材料不是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排除C;材料表明伏尔泰采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攻击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启蒙思想,即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发展自己,故选D。7.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的提

7、法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选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这反映了当时A. 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B. 提升中华民族信心的需要C. 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深入D.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看出,到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和扩大。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是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故排除A;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与政府加强思想制无关,排除D。8.下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

8、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A. 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B. 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C. 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干政的局面D. 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答案】B【解析】【详解】简牍是中国古代用来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根据材料中的“简牍”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故答案为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出于海昏侯之手,A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C项说法具有片面性,仅从图片信息无法得出,排除;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图片中的字体是隶书,排除D项。【点睛】东汉时期的蔡伦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9、。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并将造纸方法写成奏折,得到皇帝赞赏,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并逐渐推广使用。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9.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物种起源是世界近代科技史上两部可以相媲美的伟大著作。这两部著作都A. 对启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B. 严重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理论体系C. 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支持D. 给近代中国维新思想提供了借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部著作严重动摇了基

10、督教神学理论体系,都使人类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故B项正确;为工业革命提供支持、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只适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AC项排除;D项只适合物种起源,故排除。10.下图被人们称为“万能的原动机”,它在19世纪得到广泛应用。下列人物中以它为动力最早开拓新领域的是A. 史蒂芬孙B. 富尔顿C. 阿克莱特D. 卡尔本茨【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利用蒸汽动力交通工具的火车英国史蒂芬孙是在1814年,而汽船是美国富尔顿在1804年发明的,故排除,选;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纺纱机,卡尔本茨的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D

11、错误。11.下表中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瓷器等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A. 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B. 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 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D. 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可知,1876年世博会中国展出的是传统的手工业品,美国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010年世博会中国展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美国展出“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

12、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这说明两国都重视环境保护,C项正确;通过世博会展品的变化并不能得出A、B项的结论,材料无法推断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排除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2题18分,13题20分,14题18分。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

13、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摘编自林语堂中国人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相同主张。依据这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人文主义对各自近代社会转型产生的不同影响。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

14、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管辖世俗界,教权管辖精神界。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摘编自关于度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2)依据材料三,简要解释“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材料四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

15、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摘编自【美】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3)材料四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答案】(1)主张:都关注人及人自身的现实生活。影响:中国人文主义使人们思想趋向保守,制约向近代社会转型;西方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了封建宗教压迫),推动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2)原因:神学的束缚易打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君神合一,君权强大。(3)见解:中西文明各有优长,希望实现文明互补与融合。【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材料“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得出都关注人及人自身的现实生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人文主义使人们思想趋向保守,制约向近代社会转型。西方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2) 根据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