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39807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7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人教新课标(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过关练习全套整理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1课时(第2节、第3节)选择题:1、以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主要依据是( )A.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开始“天下为家”的局面C.奴隶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D.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2、史记记载:“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这则材料反映了()A.夏桀暴虐无道B.周厉王贪财好利C.商纣王残暴腐朽D.奴隶制度的残酷3、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民族平等4、西周先后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在向周王贡献财物时,下列

2、哪个国家离镐京最近()A.鲁国B.齐国C.卫国D.晋国5、西周分封制存在的基础是()A.周王拥有的权力B.诸侯国的承认C.大量奴隶的存在D.井田制的实行6、以下各项最能体现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7、井田制的生产方式是()A.农民集体耕作B.奴隶和农民集体耕作C.强迫奴隶集体耕作D.男耕女织8、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是由()A.夏民善于经商而来B.商汤国王名称而来C.商民善于经商而来D.商朝的国名而来9、下列什么朝代我国青铜器开始趋向生活化()A.夏朝B.西周C.商朝D.春秋1

3、0、我国最早的邮驿传递制度出现于()A.夏朝B.商周C.春秋D.战国第2课时(第5节)选择题:1、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是在()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476年D.公元前220年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休的社会政治条件是()A.分封制和井田制的推行B.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强大C.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别国的支配权D.国家分裂,外族入侵3、城濮之战的双方是()A.齐国、楚国B.齐国、晋国C.晋国、楚国D.秦国、晋国4、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是()A.吴王B.越王勾践C.齐桓公D.楚庄王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崩溃C.周王室衰微D.奴隶制腐朽6

4、、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质上反映当时()A.周王室和诸侯王之间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C.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斗争D.奴隶、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7、成语“围魏救赵”出自于下列哪个战役()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8、“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相比,最本质的不同是()A.称霸的形式不同B.战争的目的完全不同C.反映的社会性质不同D. 周天子的态度不同9、战国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A.桂陵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10、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是()A.商业兴盛B.铁器的使用C.各国变法D.兼并战争第3课时(第6节)选

5、择题:1、我国铁农具出现于()A.西周晚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商朝2、下列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中,位于淮河流域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芍陂D.西门豹渠3、下列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领先欧洲两千年以上的是()A.夹纻技术B.金银错技术C.用曲酿酒技术D.钢铁柔化处理技术4、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5、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渐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6、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

6、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7、商鞅变法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C.实现富国强兵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8、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9、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A.废井田,开阡陌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按功授爵D.废分封,行县制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

7、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农具C.牛耕的推行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第4课时(第7节)选择题:1、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唯物主义思想B.小国寡民的思想C.仁政的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2、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汲取:()A.贵贱有“序”的思想B.“政在得民”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以农为本的思想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爱无差等。”造成这种思想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A.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两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问题的角度不同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8、A.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B.科学文化的发展C.社会大变革D.战国七雄混战5、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主张选举贤能深得士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6、下列观点中,反映战国时期孟子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趋时更新”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民贵君轻”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先秦诸子散文以想象丰富见长的是( )A.孟子B. 庄子 C.韩非子 D.荀子9、春秋战国时期领先

9、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甘石星经四诊法墨经A.B.C.D.10、中国画历史悠久,其中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是在()A.商朝B.春秋战国时期C. 西汉D.东汉单元练习一、 选择题:1、我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长城的修建B.文字的出现C.奴隶社会的开始D.四大发明2、 商朝的奴隶主常驱使奴隶在田野进行集体耕作,其根本原因是()A.奴隶的地位低下B.奴隶主极其残忍C.当时的牲畜较少D.当时的工具和技术落后3、从晚商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随葬酒器。这一史实反映了()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商朝奴隶制度趋于瓦解D.商朝人用

10、饮酒仪式祭祖4、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年分封制D.西周末年王室衰微5、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商汤伐桀盘庚迁都牧野之战犬戎攻破镐京A.B.C.D.6、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但后期却造成分裂割据,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权夺利B.奴隶平民的起义C.周王室的腐败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7、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相同目的是()A.收取贡赋B.确立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C.巩固奴隶制统治D.强迫奴隶集体劳作8、下列关于古代交通

11、方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朝的交通运输规模较小B.商朝人非常重视交通运输C.西周时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大道D.商朝时道路沿途有旅馆9、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真实目的是()A.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B.称霸中原C.北御夷狄,南制楚蛮D.重振周王室的权威10、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认可的主要依据是()A.参加会盟的诸侯较多B.齐桓公先后灭了30多个诸侯国C.大多数诸侯参加会盟D.周王也派代表参加会盟活动11、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话表明他()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1

12、2、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下列哪一战役的作用最为突出()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13、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能够称霸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B.进行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C.卿大夫掌握实权D.召集诸侯会盟1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B.按军功授田,废除奴隶主特权C.诸侯争霸,分封制遭破坏D.铁农具使用导致私田大量开垦15、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使土地荒芜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C.初税亩的实行D.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1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和牛耕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C.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D.井田制遭到破坏17、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经济却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B.各诸侯国的重视C.商鞅变法的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