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39507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 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从“三代”在祭祀的时候,“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C项符合题意。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太绝对,A项错误。各族并不都是黄帝真正的后裔,所以本题无关“宗法观”和“世袭制”的事,B、D选项所说的“

2、强化”和延续”均为错误说法。【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准确识记和运用。2.王国维先生认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这表明当时A. 宗法制未完全确立B. 统治秩序混乱C. 王位世袭制激化矛盾D. 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有嫡庶之别,这说明商朝时宗法制还未完全确立,故A项正确;材料“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说明BC项错误;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3.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

3、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A. 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B. 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 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D. 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可知,这体现的是文化传统影响制度的选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强调的是秦人的认同;B选项错误,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的说法错误;D选项错误,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

4、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A. 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 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C. 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D. 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反映了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故C正确;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并不能说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故A错误;秦汉以后宗法制影响并未消除,而是影响深远,故B错误;隋唐时期才出现科举制,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各级官员的任用

5、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5.有学者指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其中,与汉武帝相关的措施是A. 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文字和货币B. 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思想上尊道、礼佛、崇儒D. 平定三藩之乱,将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是秦始皇,故A项不正确;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汉武帝,且其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

6、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一步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B项正确;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思想上尊道、礼佛、崇儒是唐朝统治者实行的三教并行的统治政策,C项不正确;平定三藩之乱是康熙帝时期,将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是明朝时期,D项不正确;故选B。6.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A. 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B. 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C.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 促使了社会阶层固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

7、禁止豪族通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削弱门阀势力,增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维护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不是统一的中央王朝在政治管理上的任务和目标,排除A项;“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说法绝对,B项错误;这些措施意在削弱豪族,有利于社会流动,故D项错误。7.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种变化反映了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

8、”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故B选项正确; 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得出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选项错误;宗族认同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体现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编修族谱是与“追溯各家祖宗荣耀”“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有关,材料没有强调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故D选项错误。8.

9、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A. 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 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 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 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由“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可知C项正确。A项“无为”,B项“贫富分化”与题目材料中采取措施、济贫扶弱的做法不符,D项不符合南北朝时期分裂动荡的史实。9.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

10、的权力,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这反映了明朝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B.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 宦官权力失去控制D. 君主集权得到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宦官权力较大,而宦官权力来自于皇权,因此体现了皇权的加强,选项D正确,选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权加强而非中央集权,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宦官权力来自于皇权,其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因此不是失去控制,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宦官权力来自于皇权,宦官专权意味着皇权的加强。10.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

11、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答案】A【解析】明朝的“三司”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清朝固定督抚制度,不再设立巡按御史,这就强化了地方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C项错误;清朝的督抚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 公民集体广泛参政

12、B. 决策程序力求完善C. 民主机构相互制约D. 公民权利逐渐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提前公布议程、两次投票之类的做法”是在确保决策程序尽量完善,力争决策更合理,B项正确;公民集体广泛参政不符合材料中决策合理性的信息,错误。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材料也不涉及相互制约的信息,项错误;材料强调决策程序而未反映公民权利是否扩大,项错误。12.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议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A. 民主政治存在泛滥的危机B. 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C. 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

13、D. 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议席”的信息体现出雅典公民参政的广泛性,此制度下,每个公民都有参政的权利,正确;材料中并不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泛滥危机,错误;公民的参政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雅典的公民权有一定的财产限制,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错误。13.有学者指出:对平等与民主之间的微妙关系,雅典式民主未能处理好,以致平等超出应有的界限冲击到民主制本身。这反映了A. 奴隶主专制的本质B. 公民参与意识的淡薄C. 直接民主制的弊端D. 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对平等与民主之间的微妙

14、关系,雅典式民主未能处理好,以致平等超出应有的界限冲击到民主制本身”可知材料的主旨是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项正确;雅典民主制的本质是奴隶主专制,但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公民参与意识的淡薄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14.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这说明罗马法A. 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B. 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C. 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D. 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答案】A【解析】由材料“法律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司

15、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大多来自于针对社会上新问题的具体的司法实践和法学家的活动,由此可以得出罗马法有很强的适应能力,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学理论”的信息,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来自于司法实践,不是强调司法实践应该有的原则,D不正确。15.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说明了国家至上,而不是法律至上,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等信息可得出国家至上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法律的作用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点睛:材料“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是解题的关键。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