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649559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认为, 教师的职责是将科技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教师与学生分别定位于告之与被告之的位置。目前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其核心。1 创造性

2、思维的含义“创造性思维是指能运用大脑储存的信息去发现和解决前人或自己未曾发现和解决过的问题,或是对前人已经认识的事物, 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性见解”。创造性思维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创新性。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意识,即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敢于思考,发表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先进的方式方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提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再创造要求的体现。具体到语文教学中,这种创造性思 维是将创新性融入语文教学中,用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指导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在语文教学教案的改革中,要求教师打破几十年不变的

3、传统教学模式,变满堂灌为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主动发言、思考、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案模式、在授课之后,教师及时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完善教案。第二,想象性。想象是创新性思维的发端,是人们把自己以前的经验加以改造、加工产生一种思维,创造能力强的人想象也必然丰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学习新诗 看球赛打油中如何认识“园” 则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对“ 圆”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联系人生世事,体味出不同的韵味。 “圆”在传统文化之中圆满、完美之前便随人们的改造而改变许多。在人感到宇宙的窥秘与人生

4、夸涂,不免令人更加伤感。如果没有脱想,想象这些发散的思目,学习对圆的认识也不必如此深刻。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此启发学生运用想象的思维进行创新。第三,逻辑性。创造性思维并非无一规律、毫无逻辑的进行创造,也并非随心所欲地胡乱臆造,而是有逻辑、有规律地进行创造,创造性思维对人的逻辑性要求非常严格。 “人的创造需把形象思维的结果再加逻辑论证,是两种思维的辩证统一,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应取名为创造思维”。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语言的教育,语言是一种抽象符号,言语智慧的培养仅靠形象思维是不够的,必然要求逻辑性强的抽象 思维的参与。言语的解读、表达、运用,都是抽象思维的活动范围, 没有逻辑性的语言是不完整的,

5、更谈不上创造性与美观性。2 制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第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紧紧是被教育的客体,各种文化知识以灌输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大脑。教师告诉学生“对” 与“错”学生很少关心其中的源由,传统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高校课程的设置以“学科本位 ”为主题 ,教材内容陈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成绩,缺少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第二,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思维模式是在一段时期内养成的人对问题的思考处理模式,思维模式一旦养成会成为一种定式, 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决定着人的思考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学生习惯性思维是一种被动接

6、受性的,课堂上的主体是老师, 学生完全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模式进行,这种陈旧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 创造性思维模式培养的途径3.1 主体性语文教学所谓主体性语文教学是把学生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自身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愿望, 确定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本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从以下几点来体现。 第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作

7、为知识储藏器的教育教学模式, 把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变换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的内容十分宽泛,融思想性、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等于一身。如何将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作一创新。不同类型的不同题材甚至不同时代的作品都要以不同的模式讲授。在介绍某一作品的同时,应先将作者及年代、背景等相关知识对学生作一介绍、只有将作品与作者、时代相结合,学生才能领会到作品的真正含义。例如在讲解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将作者曹雪芹的资料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作品的写成是在清代晚期社会矛盾突出、社会发展日趋衰败的年代。这样学生对于贾府的由盛转衰、人物命运的

8、遭际才能有理性客观的把握和分析。而对于涉及科技类的作品,应联系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作一说明。3.2 想象性、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想象性、发散性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模式形成的两种形式。传统的教育及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禁锢了想象空间,将学生学习的视野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改变这一单一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发 散性思维模式。想象性、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具体体现如下:第一,尊重差异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的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再造。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文学作品解决中必然结合

9、已有知识和方法,其结果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它打破了传统唯答案是从的教育教学模式,摆脱了习惯性思维和定向思维。如果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才真正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失败。第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想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离不开想象。文学作品本是作者凭借较强的想象力完成的,因而在作品的解读过程中, 想象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苏小乞的风是个漂亮的女孩中对风的描写。 “风是个窈窕的淑女,羞羞答答的,半遮着脸一路走来,穿过林子, 来到庭院,看上去她瘦了好多

10、”。诗人对风赋予了人的情感,“羞羞答答” 、 “看上去她瘦了好多”,类似的新诗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佳作。教师此时可以对学生展开对风的想象,把她想象成为窈窕淑女, 一位温柔可爱的女孩,甚至可以想象成为诗人对之倾心的女孩。通过想象让学生们体会到这是一首爱情诗,全诗以借风写人,看似写风实则写了一位像风一样的姑娘。这就是想象在帮助学生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作用。3.3 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社会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之快,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问题,缺乏创新性、积极性, 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僵化,教育思想落后,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

11、的改革创新,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新形势新任务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打破常规,从僵化、陈旧之中解放来、教师也能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地运用到课堂之中。同时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 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才能有重点分层次的把课本知识讲解给学生,也才能灵活的掌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素质教育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点,语文教学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肥沃土壤,因此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素质教育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参考文献1 李德显.课堂教学社会学 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 石欧.教学别论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4 王桂珍.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 (4 ).5 傅慧娥.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