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647600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内涵探微摘?要:诗歌意象中莲荷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简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象内涵:莲荷的爱的意象;莲荷的悲苦怨恨意象;莲荷的佛教寓意;莲荷的君子写照。关键词:莲荷意象;爱;佛教寓意;生殖崇拜;人格象征荷花又称莲花、君子花、水芙蓉,荷花是学名,莲花是俗名。荷花以其与众不同的风格,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下文将对唐宋诗词中“莲荷”意象的审美价值及其深层内涵进行简单地分析。1.爱的象征荷花生长于池塘之中,与清水相映,在清清的涟漪中风情摇曳,清雅幽香,诗人词客趋之若鹜。千百年来,咏莲诗层出不穷,各呈纷华,而以莲荷喻美人象征爱情则

2、是最先为人所称道的,在唐宋时期自然也不例外。中国文人似乎有着传统的美人情结,他们以“清水芙蓉”形容女子之美,以“莲步轻移”来描绘女子行动时风摆荷裙、临花照水。莲花于水中生长,花水相映更显柔媚性情,人花相互映辉,相映俱红,人花合写,合二为一,这里很难说是以人衬花,还是以花衬人,人花难辨,意境优美无比,真如况周颐评价此类词作所说:“李德润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阎选谒金门: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并皆形容绝妙, 尤觉落落大方,是人是花,一而二,二而一,不必用如 似等字,是词中暗字诀之一种。 ”除此以外, “同心莲” “并蒂莲”“双头莲”也当仁不让成为夫妻白头偕老的象征。2.生命共感

3、作为中国文学审美对象的莲荷,大自然赋予它本身的审美要素。这些审美要素往往让人想起美好的事物,同时它又契和了文人留意于秋意的审美心态。与初日芙蓉、清水芙蓉的明艳、妖媚、雅洁相比,莲荷香销叶残时所具有的清凉萧瑟的空灵之美,更能体现出它动人的韵致。秋风秋雨中的衰荷、败荷、枯荷,给人的是衰飒之感,化为诗歌意象,则蕴涵着对生命的衰老、美的凋残、爱的失落的悱怒感伤,如唐代崔橹的诗残莲花: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由莲荷的残败想起马嵬坡下惨死的杨玉环,由杨玉环想到人世间一切美人的遭遇,从而抒发了惜悲之情。如果唐宋时期的文人只是以残荷抒发“美人迟暮” “韶光易逝”之慨,那么

4、它就没有如此的魅力了。这一时期的文人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身世之慨、社会状况融入枯荷意象中,这时期将莲荷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人首推李商隐。在爱妻亡故后,诗人内心孤寂、失落,于是有“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夜冷 ) 。仕途之路坎坷艰辛,又不免引发其身世之感。3.佛教寓意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荷花分布很广,莲花在印度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宗教寓意。莲花在花开之前常仰离水面,象征着佛祖得道,脱离污浊的尘世;莲花开时,圣洁无比,香情逸远,象征佛祖了悟人生苦海后的超脱,生命的升华。佛教将莲花看作是自己的教花,莲即佛,佛即莲,寓意着最高的“清净” 。 “释氏以莲花喻性,盖以其植根于泥而能不染,发生清

5、净殊妙,色、香非他草木之花可比,故以为喻。 ” 宋代诗人黄庭坚一生信奉佛禅,是禅宗黄龙派的入宗弟子。黄庭坚诗歌中的荷花意象具有较为特别的意义,他以莲花意象入诗,说明他对佛禅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服膺。4.人格写照莲荷作为现实中主体的人的对象,文人们由它看到了自我的存在、自身的本质的东西,于是逐渐由原初的对形体、情韵的审美观照而转化为将其人格化。在众多的咏莲诗文中,最能概括莲的品行和文人的人格追求的,当推周敦颐的爱莲说了,他以儒家文化为遗传因子,在宋明理学篱笆内培育了一种新莲君子莲,这是中国文学中莲花意象从未有过的,他在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6、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文中把莲花的神与形高度概括并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赞美莲的 形貌也就是赞美君子的高尚气节,赞美莲既有超凡脱俗的资质,又不孤高自诩;既通情达理,又行为方正;品质高洁,仪态庄重,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作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成为“高雅纯洁”的代名词。荷花是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卉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会越来越丰富,情感的增值和意义的拓展成为必然。它和其他意象共同构成诗歌的意象体系,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而上面所谈的,不过是莲荷意象这一文学符号系统中所表现最为突出的几点而已。希望能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中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参考文献:1 唐圭章编.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2彭定求编.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敬安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