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4243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B. 对华夏族的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 “戎”,称东部民族为“夷”,由“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

2、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 “戎”,即没有将对象当作异族,可以推断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族间已经产生认同观念,B项正确;材料没有记述和体现华夏各族间存在血缘关系,A项错误;材料没有农耕、游牧文明间剧烈冲突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没有明确“华夏”敌对各国中具有实现国家统一的“共识”,D项不符合题意。2.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下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诸侯国齐楚秦赵燕韩魏士兵数十万百万百万数十万数十万数十万七十万A. 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B. 史料依

3、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C. 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D. 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并没有史实依据,不科学,所以说对人口数量的推断是不科学的,故B正确;ACD都认为推断是正确的,与史实不符,故A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史料实证。注意材料是“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并没有史实依据,所以总人数的推断是错误的。3.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相位被罢免。这表明()A. 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 迷信思想已日渐

4、式微C. 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 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正是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才会最终赦免他,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以大兴,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儒家学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所以赦免董仲舒,是受到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并不是迷信思想日渐式微,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涉及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与冲突,故D项错误。4.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记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

5、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A. 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B. 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C. 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D. 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所说“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当时南方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特点有关,可见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的印记,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开发的相关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历史著作中增加对南方开发的记载,不能体现社会经济有了质的变化,B项错误;并不是撰述越多越接近真相,C项有悖唯物史观。5.明清之际,明朝官员、百姓盲目尽忠现象很普

6、遍,官员如史可法、黄道周,百姓如扬州、嘉定、江阴军民,尽忠的形式越来越惨烈,但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这从侧面反映出A. 科举制走向没落B. 理学影响社会观念C. 封建制度的腐朽D. 小农经济狭隘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明朝官民盲目尽忠的很多,却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结合所学可知,这证明了理学重道德、讲忠孝产生了广泛影响,B项符合题意;材料讲官、民殉国,不是科举无法选出实用人才,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明清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无法证明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的弊端,CD两项错误。6.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

7、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 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D. 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等信息来看,说明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答案为D项。明中期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在南方,排除A项;江南地区经济水平高于北方,材料没有反映南北方文化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地区间的文化交融”的状况,排除C项。7.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

8、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 经济结构的变动B. 工业化水平的提高C. 国际市场的扩大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工商业发展迅速,上海郊区”农户通过种植经济作物等服务上海市的活动走向富裕,其直接受益于经济结构变动导致的上海市场扩大,A项正确;19世纪后期上海农民致富的直接原因不是工业化水平的提高,B项错误;农民的生产活动主要服务于上海市场,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项时间不符合本题内容。8.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

9、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B. 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C. 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D. 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答案】D【解析】【详解】由“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的诗作,表现出典型的“即物观理”式的人生思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诗歌创作领域,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诗词体现出的鲜明的理学倾向,A、B、C三项中“以期提高政治素养”“实现了

10、积极干预政治”“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材料均未体现。9.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人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A. 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B. 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C.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D. 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统治者在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A项;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不是从侧面反映的,而是直接反应的,排除B项;劝善思潮出现,实质上说明现实社会中非善思想的出现,世风日下的特征,故C正确;材料叙述的主旨不是在说宗

11、教的实用性,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侧面”去思考问题,学生注意要理解其含义,不能从直观上去选择。10.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B. 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 “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D. 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由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列强商品撤出中国市场,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C项正确;“一战”后中国机械净进口值快速上升,机械设备进口1

12、 / 6利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将会减少中国对西方普通工业产品的依赖,A项说法中“西方工业品”说法模糊,表达不准确;中国半殖民化指中国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而 1912-1920 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从整体上呈上涨趋势,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1912-1914年中国的机械净进口值呈上升趋势,可知辛亥革命后新政权的建立刺激了工业投资的热潮,故D项错误。11.下表出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1600-1923,说明了1751-1792年停泊在广州口岸的外国船舶数目,由此可知 国家年份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美国其他总计(公司船)(港脚

13、船)1751732421-1917801212-433-3417872933352225811792162323116557注:港脚船为东印度公司颁发特许状,允许持该公司执照航行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私家商船。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出超地位B. 英国在西方造船业中水平最高C. 广州因一口通商而有外贸优势D. 英国在中西商贸中居领先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511792年停泊在广州口岸的外国船舶数目”可知英国在中西方商贸中居领先地位,故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A选项排除。英国在西方造船业中水平最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主要

14、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C选项排除。12.1916年出生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B.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C. 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D. 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材料“没有什么大差池”是指思想文化层面,结合“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的时间提示,可知材料所说的“真的革命”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之所以算得上真革命,在于其探及根本直攻旧礼教,思想文化上的解放影响甚

15、于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B错误;中国虽然参加了一战并成为战胜国,但并没有确立大国地位,C错误;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13.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A. 西方转变侵略手段B. 日本经济问题凸显C. 中国政治日益黑暗D.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90年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旨在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依据材料“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认为中国的国势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