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4190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一、选择题(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2.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有学者认为当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这一时期城邑数量之多,现于春秋左传国语者即达1016个,其中有“国”

2、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B. 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 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3.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B.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员收入更

3、稳定4.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5.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持虎子者”,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B.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C.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D.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6.柳贯诗文集中说:“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

4、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这说明()A.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宗法家国一体制度的思想D.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7.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 科举制的不断完善B. 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C. 理学被统治者推崇D. 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8.据学者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

5、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而且随着时间的演进,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这反映出宋代()A.科举成为入仕唯一途径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为增强C.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D.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9.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B“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D“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10.汉武帝命地方长官每年选举孝子廉吏,以为进仕之路,后来改为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举一个,

6、孝廉不分;由于出现了请托舞弊的情况,之后朝廷于察举外再加上一番考试,同样分区定额。这些做法()A.有利于推动地区协调发展B.保障了君主集权高效运转C.充分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D.标志科举选官维形的出现11.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清世宗实录今朕虽逾六衮,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贳力。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清高宗实录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

7、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12.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 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 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A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C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 D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13.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A. 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

8、失B. 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 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D. 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14.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的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15.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资政院第一任总裁溥伦,主张凡事“先

9、交资政院参议”,他与度支部(主管财政)大臣载泽经常因政务问题发生争论。以上材料()A.体现“分权与制衡”的色彩B.表明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构C.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D.加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歧16.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

10、错误17.广东籍侍郎罗惇衍在其奏疏中说,当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一奏疏()A痛斥了地方民众的媚外行径B反映了部分官员的保守心态C折射出西方列强的丑恶嘴脸D预示中国外交理念的近代化18.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赋税结构变化(单位:万两)租税(正赋)收入征榷收入商税收入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997)2408.11167740060:40天禧末(1021)2641.22670.0120440:60熙宁十年(1077)2021.34248.4868.828:72A.传统经济结构

11、已发生根本性变化B.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D.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19.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0.宋朝嘉褡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驰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21.如表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关水利的一些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内

12、容出处“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史记河渠书“为民作均水约来,刻石立于国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余里,关内赖之。”隋书郭衍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A.封建王朝重视水利灌溉B.历代政府充分利用水运C.古代水利立法始于汉代D.历代政府重视水利事业22.汉文帝时,政府将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汉武帝时,盐铁酒官 营,官府在京师设平准官平抑物价。到汉昭帝、元帝时,政府废除酒类专卖改为向卖酒者征 税,并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说明西汉时期(

13、) A统治者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 B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经济形势 C.工商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D经济手段成为集权的重要方式 23.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豫三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B.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24.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 )A.农耕规模的扩大B.政治局势的动荡C.人口数量

14、的萎缩D.经济地位的下降25.“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B.C.D.26.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B.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27.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虑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28. 下表是 1920 年时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