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4168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人中学2017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由秦朝九

2、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故选D。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点睛】依据图中国家官吏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可以推知家国同构的特点,表格阅读时切记要寻找共性规律。2.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A.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3、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C. 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D. 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豪族通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削弱门阀势力,增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消除了”说法绝对,B项错误;维护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不是统一的中央王朝在政治管理上的任务和目标,排除C项;这些措施意在削弱豪族,有利于社会流动,D项不符合史实。3.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据此可知,刺史A. 以轻御重、以小

4、监大B. 成地方最高长官C. 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D. 职权受到明确限制【答案】D【解析】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排除AC;东汉刺史才是地方最高长官,排除B;由材料“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故选D。4.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时期太祖朝太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A

5、. 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 崇文抑武局面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体现了宋太祖时期逐渐解除武将军权;材料“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体现出宋太宗重用文臣,所以综合说明宋朝形成了重文抑武的局面,故D正确。宋代边患严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的信息,排除C。

6、 5.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折杖法”的使用A. 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 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C. 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D. 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可知,宋朝为了缓和矛盾,对原来严厉的刑罚措施进行了改良放松,体现了宽减刑罚的精神,故选B。“折杖法”的使用与中央和地方这对矛盾无关,排除A;宋朝是在隋唐制定的“封建制五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没有自立新的体系,排除C;宋朝对大臣的惩罚措

7、施虽然已经适当放松,但是臀杖比原有的方式更加折损大臣的颜面,使其精神上遭受到严重打击,这与D项的说法相反,排除。6.据黄佐翰林记载:“宣庙时,始令内阁杨士奇及尚书兼詹事蹇义、夏原吉于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上或亲书或否。”由此可见A. 内阁实质上是最高的行政部门B. 票拟最初并非是内阁的专职C. 票拟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D. 内阁的票拟就是政府的决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阁杨士奇及尚书兼詹事蹇义、夏原吉于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可知最初票拟仅为内阁大臣兼职,故B项符合题意。A项,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不具有

8、行政职责,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票拟权由多部门进行分工行使的特点,排除。D项,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并非内阁,排除。7.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A. 提高基层官员地位B. 提升用人取士信度C. 推动词曲文学发展D. 引领科学研究风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可知宋代科举注重取士的信度,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提及基层官员的地位变化,A选项排除;题干中主要阐述宋代科举用人的标准尺度,而非其影响,C选项排除;宋代科举不涉及科学

9、研究,D选项排除。8.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 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 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 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 社会风俗急剧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

10、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9.据统计,唐代江南土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土人。这反映了A.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B. 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 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D. 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唐宋时期江南士人在朝廷中所占比重上升,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故A项正确。从唐至北宋政治中心呈现东移趋势,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变法的作用,故D项排除。10.明清

11、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A. 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 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C. 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D. 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知,材料反映了把土地权转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又用来购买土地,说明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故C正确;材料反映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明

12、清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1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苏询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由此推知,当时A. 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B. 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C. 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D. 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

13、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等信息可知,富民之家由于地产多,招募许多流民耕种,结合所学宋代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可知,C正确;据材料苏洵描述的是富民之家由于地产多,招募许多流民耕种的状况,A不确切;材料没有体现经营方式是否落后,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D说法违背史实,D错误。【点睛】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的加剧和土地买卖的频繁。12.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A. 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 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

14、起C. 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 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尹铎“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和“诗经”、“国语”所暗示的时间,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土地私有制以及需要缴税,说明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故选C;题干未体现百姓的统一愿望,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政府鼓励小农经济以支持战争,排除B;题干未提及宗法制受到冲击,排除D。13.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

15、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A.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 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 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D. 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手工业专业产品产区,这主要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促进手工业产品专业化,故D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商品化与手工业专业产品产区的形成关系不大,排除AB;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手工业专业产品产区,与商品流通格局是否发生变化无关,排除C。14.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日升昌票号A. 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B. 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C. 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D. 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