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56433777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 及点评和心得 一、教学设计 侧重于整体感知,本着长文短教的目的,找准课文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避免肢解课文。总体上分成四个授课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细部探究-课堂总结。“细部探究部分”抓住“阿长买书”、“模拟语气”、“加语气词”、“剖析新的敬意”等进行,重在于创设具体的情境。 二、教学反思 1、 解题不够深入,题目为何定为阿长与山海经不能有确切的解读;课文12、15、19段在文中的

2、作用和 _的意图认识不深入。 2、 课堂设计的紧与松存在困惑,学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性有待于提高。 3、 课件的使用应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全部。课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师生互动上。 部分课堂记录和听课心得 教学过程 心得或建议 一、导入:展示山海经这本书,让部分学生阅读里面的图画,知道书的特点,体会当年的鲁迅渴望得到的心情,自然点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1、学生浏览全文,要求掌握字词,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1、阿长的真实姓名;2、阿长的外貌;3、阿长的家庭情况。 2、学生读书,圈点记录思考。 3、教师精心挑选了8个易错的字词制作成卡片,(震悚等)让学

3、生自发起来认读,读对了则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还幽默的说上面有周杰伦的亲笔签名,学生踊跃抢答。 4、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这说明了什么?与鲁迅的哪篇文章的人物相似? 5、轻松解决阿长的外貌及家境认识。以学生的回答和交流为主。 三、假设你聘请保姆,会不会请阿长?抛出问题,学生讨论。 1、会或不会的原因。学生发言积极,热烈。 2、教师因势利导,让愿意的学生谈理由,学生很自然的说到“买书”一事,教师就事说事,让学生齐读相关段落。 阿长是怎样买到书的?师生几人再现当年买书的情形:“三哼经有没有?”“没有”辗转几次后,“人面兽头、九头怪的图画有没有?”“是不是山海经?有啊” 教师读22段,故

4、意拉掉几个词,(连、太、终于)让学生说这几个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有兴趣的去认识阿长。既能调动学生听读的积极性,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学生齐读书买回段落,体会并交流人物“高兴、兴奋” 等心情。 1、这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称为宝书? 学生齐读24、25段,交流。 再读25段,体会鲁迅的心情:惊讶、震悚等。 再读求品:在原文的基础上,读书时学生加上一些语气词体会意境,比如“啊、呀”等。 2、由学生的解答过渡到“新敬意”,引出“旧敬意”,指导学生阅读13-20段。找出当时我对阿长的态度。 3、阿长有神力部分的质疑和解读。 4、由敬意延伸到诘问,引出下文,学生朗读3-12段,发现归纳阿长

5、的缺点。 再读7-11段,体会元旦礼节这一个细节,我这么些磨难里面蕴含着什么?推动学生去思考。并提出“一把按住我”这个情节为什么这么巧?引领学生的思路深入下去。 5、 _的目的是怀念阿长,为何写那么多的缺点?师生共同探究“欲扬先抑”的写法。 6、给阿长写挽联,告慰灵魂。教师板书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 学生对下联,反应积极,并板书出自己的作品。 教师激情总结。变换最后一段内容,告慰阿长、鲁迅的在天之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深沉舒缓。 导入自然,实效有用,能迅速的让学生进入课文,切入点贴切,不求花哨,能很好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给出一定范围,又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文章较长时,提高效率。 启发思维

6、,过渡自然。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走进课文。 轻重明确,以学为主。 情境创设开阔,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并能明确学生的思路。 认真读才回答精,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环节衔接紧,过渡不露痕迹。 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情境贴切,学生积极性高,设计精美。 品读细节,抓住关键,体现探究。 改变原文的再创造,深化课文,做到书声琅琅,学生积极踊跃被充分调动,师生共鸣,课堂状态极好。 教师的讲述适时而恰当。 自主学习效果明显。 细处探究,咬文嚼字,体会语文的味道。学生动起来,课堂鲜活起来了。 再设情境,高潮不断,有曲径通幽之妙。 学生的感情再次被调动。 课堂模块明显,教师胸有成竹,环节水银泻地,效果水到渠成,学生沉浸文中。 自主高效,时间、空间、能力在课堂上有多层次的激发和体现,备课高效,课堂高效,学生收获入耳入心。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部分课堂记录及点评和心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