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

上传人:尼** 文档编号:156432697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3篇)杨朱算账战国初期魏国哲学家杨朱有一位朋友,成天患得患失,心情很不愉快,日子过得忧烦痛苦。杨朱为了帮助他解脱痛苦,使他达观一些,便给他算了一笔生命长度的账。他说:“朋友!活一百岁,可以算是长寿了吧?能活百岁的人,一千个人里也难遇到一个。假若有一个能活百岁的人,他从襁袍之中长大,到晚年老眼昏花,这幼年和老年,几乎占去生命的三分之一。人是要睡觉的,晚上和白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一辈子有一半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再加上生病、生气、忧愁,患得患失的痛苦,又占去其余时间的一半!在人的一生中,能欢欢乐乐,一点儿忧虑都没有的日子,能有几天?恐怕很难找到一天是真正快乐无忧呵那么,人

2、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什么欢乐呢?成天纠缠在名利之中,像犯了重罪的囚犯戴上层层枷锁一般,这又何苦呢?”这位朋友听了杨朱的话,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他变得开朗乐观,心胸豁达,再也不沉浸在痛苦之中。【大视角】任何生命,都免不得生的跌宕,心的挣扎。要害只在于,从得失沉浮的漩涡中跳出来,坦然地面对,积极地动作。 心静如水东周时,郑国有一个善于相面的巫师季咸,根据人的长相能预测人的生死存亡、福祸寿夭,甚至能测准应验在何年何月何日。郑国人见了他,怕他说出即将发生的凶事,都纷纷远离他。列子听说后,觉得季咸是个了不起的人,很是羡慕,便对老师壶子说:“我以前以为您的理论和学问是世上最深的,现在我才知道,天外有天,

3、还有比您更高明的人在呢。”壶子听了弟子的话,看着他说:“我只给你讲了道的外表,还没有讲到实质,你怎么就妄下结论呢?如果只有雌鸟而没有雄鸟,怎么能生出卵来呢?只有浅薄的人才容易被别人把心思看透。你明天把季咸叫来我见识一下。”第二天,列子陪季咸来见壶子。壶子一句话也不说,季咸相完面后便出了门。列子追上问:“怎么样?”季咸压低声音悄悄对列子说:“唉!你的老师气色不好,脸色就像死灰一样,他活不长了,寿命超不过十天。”列子一听,赶忙跑进屋里,痛哭着把季咸说的话告诉老师。谁知壶子却笑着说:“不要怕,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土一般的面色,心境寂静,止而不动,所以他看到的是我闭塞生机的样子。明天你再把他请来,让他看看

4、我又是什么样。”第二天,列子又把季咸带来。季咸看完壶子的面相后,告诉列子说:“幸亏你的老师遇上了我!你先生有救了,你不必忙着担心,我看到他闭塞的生机又开始通畅好转了!”列子又忙进去把这些话告诉壶子。壶子依然笑着说:“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天地间的生气,我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一线生机从我脚后跟生起,直至头顶。他刚才看到的就是这一线生机。过些时候你请他再来。”又过了一天,列子又请季咸来给壶子相面,季咸看完后疑惑地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昨天刚有了一点生机,怎么今天又精神恍惚神若游丝了?我无法给他看相。你告诉他,等他心神安定的时候,我再来给他看相。”列子进屋把这些告诉了壶子,壶子说:“我刚才给他展示的是没有任何

5、迹象的空虚世界,所以他弄不明白,明天你请他再来。”次日,季咸又被请来了。他刚走进屋,看到壶子的面色,便大叫一声,转身就跑。壶子也大叫列子:“快去追上他!”列子莫名其妙,听了老师的话,拔腿就追。季咸像丢了魂似的,拼命奔跑,列子追赶不上,只得回来。他对壶子说:“季咸跑得太快了,我追不上他。究竟您给他展示的是什么啊?”壶子说:“刚才我让他看的是我的根本大道,但还没完全展示出来,他就跑了。我只是想逗逗他而已,让他无法猜测,就像草遇风披靡,水随波逐流。所以,他刚看我一眼就被吓跑。”说完,壶子哈哈大笑起来。听了老师的话,列子才明白自己没有学到什么,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辞别老师,返回家中,帮他老婆烧火做饭,

6、喂猪时必恭必敬就像侍候人一样。他摒弃一切杂念,无论什么事都与人无争,与世无争,就这样度过了一生。【大视角】已至身体自由与心灵自由的胜境,那么,眼睛就不再是心灵的窗户,面色就不再是喜怒的屏幕,旁人也就不能依凭表面的感觉,进而探知他的内心。 笑口常开五代后梁开平年间,四明奉化(今属浙江)突然来了一位行为怪诞的和尚,皱着额头,腆着大肚,身背一条大口袋,逢人便乞,见物便讨,讨来的东西随手放入口袋之中。说也奇怪,那口袋似乎有了魔法,无论放进去多少东西,总是不满。他是谁?从哪里来的?大家谁也不知道,总之他身上有一种神秘的东西。好在奉化民风淳朴,人们见他生活窘迫,只要他乞讨,能给便给了。这样,那位奇怪的和尚

7、便在奉化住下来。因为不知姓名,又见他一条布袋终日不离身,人们便称他为“布袋和尚”。在孩子们的眼中,什么都是有趣的。有一天,他们突然使起坏来,追着布袋和尚满街乱跑。他们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里到底有什么宝贝。布袋和尚被追得没办法,只好在大街上把东西倒出来。哪里是什么宝贝,不过是钵盂木鞋、鱼肉饭菜、瓦砾石块而已。孩子们大失所望,布袋和尚的兴趣却来了。他把倒在地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捡起,口中不停地念道:“这是什么?噢,是饭钵。”“这是什么?噢,是盂盆。”“这是什么?噢,是瓦片。”“这是什么?噢,是砖头。”如此等等,直到他把地上的东西捡完了,口中的话才念叨完毕。最后,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块粪便,用纸包着说:

8、“啊呀,这不是弥勒内院里的东西吗?怎么跑出来了?”说罢,也随手放入布袋之中,这下可把孩子们吓跑了。【大视角】人多容得甜言蜜语,人多难容苦口婆心;人多容得志同道合,人多难容针尖麦芒。然而,只有无所不包、无所遗漏的气度,才见得大千世界的真容,才证得心明眼亮的自在。 无为治天下曹参本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他长子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齐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理百姓。这些人说了一些意见,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挺有名望的隐士,叫盖公。曹参把他请来,向他请教。 这个盖公是相信黄老学说的,主张治理天下的

9、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去打扰百姓。他做了九年齐相,齐国所属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较安定。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曹参的儿子曹窋,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嘱咐他说:“你回家的时

10、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曹参一听,就上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得个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噜苏?”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一顿。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的时候当然向汉惠帝诉说了。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

11、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大视角】有为无为的选择,俱由大局的需求决定。治国与治心的难处,在于盲目定位,盲目求变,好高骛远而误国误己,舍本逐末而空无一得

12、。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年轻时志向高尚,非常博学,善写文章,为人爽直。曾经写五柳先生传描述自己,“宅边种了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向来不慕荣华富贵。喜爱书,又嗜好喝酒。可是家里贫穷,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爱喝,有时就置酒招待他。他有酒必喝,一醉方休,醉了便回家,也不讲究客套。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墙不挡风,衣不遮体,照样平静安逸。常常写些文章,自己欣赏,表示自己的志向,忘却一切得失。”开始因为家里穷困,就去江州当一种叫祭酒的官。但没有几天,就因为讨厌官场中的那种庸俗作风,辞职回家了。州里叫他去当主薄,他也不去,宁愿在家里种地。后来身体有了病,生活上也没有来源,他又出任镇军、参军等职。他对亲戚朋

13、友说:“我去做官,是为了有饭吃。”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后,就命令手下人在县里的公田全部种粘稻,以便用来酿酒。他说:“这下我就可以常常因酒而醉。”可是他妻子一定要种粳稻,后来就只好种一百五十亩粘稻,五十亩粳稻。陶渊明在任上,从来简慢上级。一次郡上督邮到县里来,按规矩他应该束带迎接。陶渊明叹了一口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于是,写了一篇归去来辞后,在公元406年辞职不干了。【大视角】能为生计而奔波,不为心志而委屈。心志畅达,虽则生计艰难,却也无妨。心志暗昧,虽则生计无忧,却也难安。 说我是啥就是啥士成绮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求见老子。他对老子说:“我听说夫子是圣人,因此我从老远的地方

14、来见你,旅途超过一百天,脚后跟都磨出厚厚的死茧,都不敢停下来休息。现在我看先生并不是圣人。老鼠生活的地方都有剩菜,而妹妹却抛弃不养,这是不仁;生的熟的食物堆积在面前,和山一样高,这是贪财。”老子听了,十分淡漠,不作回答。第二天,士成绮再去见老子说:“昨天我讽刺了你,今天我已经有所觉悟,但我不能明白说出我所觉悟到的道理,这是为什么呢?”老子说:“我现在早已不是巧智神圣之人。先前你说我是牛,我就是牛;你说我是马,我也就是马。假如确有其实,别人给你名称却不接受,只会再次遭殃。我的所作所为一向如此,并不是为了故意要给人看,才去做很多事情。”【大视角】只有心如止水,才会荣辱皆忘,才会排除一切情绪的干扰,

15、也才会洞开更多智慧的窗口与门径。所谓旁人的评议,外物的喜乐,以及攸关自身的得失,都是外在的物什,你却只是你自己。 乱世敦教化 王子猷雪夜访客王子猷居住在山阴的时候,一夜忽有大雪。他睡醒过来,打开屋门,命人拿酒来喝。举目四望,但见白茫茫一片,夜色十分皎洁。于是起来走动,吟咏左思的招隐之诗。突然他想起书画音乐家戴安道也在剡县,立即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个晚上到达,走到门前的时候,却又返身回来。有人问他有什么原故,他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如果兴头已尽,又何必再见他呢?”【大视角】心动则身动,心止则身止。一切随心所欲,自然洒脱无比。 梁鸿与孟光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出生年月不详。因他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擅权专政时期作过城门校尉,故可推测他生于西汉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甚高的隐士。梁鸿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梁让在新莽政权建立以前被封以修远侯的高爵。王莽好古成癖,登基后,认定一些人是三皇五帝、先贤哲人之后,分别赐予爵号,以显示自己的新朝能克绍先圣,弘扬仁德。王莽认为梁让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的后代,封他为修远侯,封地在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内。王莽新朝短命,几年后,天下大乱,梁让举家逃难,途中他得病死去。梁让一死,昔日的官僚家庭就此衰落,成了一个赤贫户。如同树倒猢狲散,那些宾客、仆人、僚属见自己的主子不在了,都纷纷抢掠财物,远走高飞另谋出路。梁鸿的母亲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丢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