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201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1252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201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201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201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201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201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2013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半期试题第I卷 ( 选择题 48分)1、2012年网络热词中:“异地高考”、“教育公平”排在第四位、第七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浮出水面,但学生的出身、户籍、贫富却成为教育公平的一道道关口障碍。下列哪些观点可用以批驳上述不良现象的宣传标题(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贫而贱之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3、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2、)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经世致用”D“工商皆本”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 B人文主义传播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5、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C艺术交流可以调解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D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

3、献6、陈独秀说:“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7、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择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了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8、近代中国人在

4、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9、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成熟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10、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

5、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11、2011年4月20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带来的灾难引起世人关注,2011年6月17日,瑞士、德国等国宣布永久弃核。下列关于近代科技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是使人类面临核威胁的根源B原子弹是结束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因素C近代科技发展太快为人类带来巨大灾难D科技进步带有“双刃剑”的两面影响12、“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与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 )蒸汽机 内燃机 电动机 煤炭 电力 石

6、油A BC D第II卷 ( 非选择题 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 “仁者,爱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四 他一生著述甚多,多年研究先秦儒家经典,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材料五 和一位朋友在郊外看风景时,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

7、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1)材料一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由此判断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6分)(2)材料二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关系?材料三的提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其结果如何?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10分)(3)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在儒学发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材料五中的他是准?请从哲学角度评价他的观点。(8分)(4)综上所述,简要总结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8分)14、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戈拉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

8、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10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