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56354826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赤壁赋》苏轼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赤壁赋 苏 轼,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相关文言知识,2、了解作者被贬之后在苦闷之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最超脱的文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浪漫的诗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自题金山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作者简介,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但从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苏轼生平的逆境,第一次是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 第二次是在岁时被贬 往惠州,岁时贬至儋州,到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逆境

2、中的创作元丰年写“两赋一词”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二、写作背景,三、初读质疑,结合学案自读文本,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四、正音,第一段: 临皋(go) 黄泥之坂(bn)松江之鲈(l) 第二段: 巉(chn)岩 曾日月之几何(cn ) 虬(qi)龙 栖鹘(h,一种猛禽) 冯夷(Png) 第三段: 缟(go)衣 戛(ji象

3、声词)然长鸣 羽衣翩跹(pin xin)俯(f)而不答 予亦惊悟(w),写了什么景? 抒了什么情? 言了什么理?,五、研读文本:,1.起笔交待了哪些要素? 2.第1段主要写什么? 3.此处景致有何特点? 4.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研读第1-2段,并思考:,第1-2段重要文言知识点,是岁:这一年。 望:农历的每月的十五。此外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将:打算。 既:已经。 顾:看。 行歌相答:边走边唱,互相对答。 已而:过了一会儿。,第1-2段重要文言知识点,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 薄:迫近。

4、 顾:可是。 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谋:商量。 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1.起笔交待了哪些要素? 2.第1段主要写什么? 3.此处景致有何特点? 4.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个字来概括?,研读第1-2段:,起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内容:黄泥坂夜游。景致特点: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作用: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为游赤壁作铺垫。心情:“乐”。,研读第三段,前赤壁,后赤壁,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山高月

5、小, 水落石出。,(特点:宁静清幽),(特点:险峻、冷清、深幽),对比阅读: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1.夜游赤壁情感经历有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研读第3段,并思考:,复:再次。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于赤壁之下游”。 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 曾日月之几何:才相隔多少日子。 摄衣:提起衣襟。 上:上岸。 履:踏。名作动。 披:拨开。披绣闼,推开。 踞:蹲。 虎豹、虬龙:名词作状语,象虎豹,象虬龙。 栖:宿息。,第3段重要文言知识点,危巢:高高的鸟巢。 幽宫:深宫。 盖:这里是连词。可是。

6、从:跟随。 肃然:正肃恐惧。 凛乎:恐惧之感。 反:同“返”,返回。 放:放任。 中流:江中心。,第3段重要文言知识点,听:听凭,任凭。 止、休:停泊,停留。 时:这时。 顾:看,四周。 适:正好。 横江:横穿江面。 东:名词作状语,从东。 西:名作动,向西飞去。,第3段重要文言知识点,第三段: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游的景色大不相同。,第3段:1.夜游赤壁情感经历有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江山不可复识 划然长啸 凛乎不可久留 听其所止而休,无奈,激昂,悲、惧,淡泊,人生有限短暂、命运变幻无常,表达登峰激昂之情,宣泄被贬郁闷之意。,个体的渺小;坎坷与挫折,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2.长

7、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 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须臾:过了一会儿。 去:离开。 翩跹:飘然起舞。 揖予:向我作揖。 俯:低头。 畴昔:过去,以前。 顾:回头看。 惊悟:惊醒。 处:地方。,第4段重要文言知识点,传统意象:鹤,在我国传统意象里啊,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为作者所偏爱,苏子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相处来宣发内心弃世的幽情。,道家是药店,

8、如果不生病,一生可以不必去理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2.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 “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不禁让人感叹人生如梦,以此结尾意味深长。 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2.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六、宏观小结,小结1:本文三段写了哪些内容? 小结2:全篇的情感如何发展? 小结3:文章主旨?,写重游赤壁之前的情景。 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

9、初冬景物,与初游的景色大不相同。 3 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后赤壁赋,乐叹 不可复识悲、恐、凛 惊寤,小结1:本文三段写了哪些内容?,情感变化,乐: 叹: 复识: 悲、恐、 凛: 惊寤 :,良辰美景,笑谈之乐。 美中不足,乐的短暂。 前赋强调人和自然同样伟大,但后赋不敢肯定。 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深感个体的微不足道,膜拜大自然 。 精神的升华,明白现在的人生,只是在人间的瞬息存在。“变与不变”,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小结2:全篇的情感如何发展?,小结3:文章主旨?,这篇赋是作者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文章着重写山,写冬景,但景象凄凉可怕、惊险恐怖、迷离恍惚,衬托出作者悲伤的心情;末尾写梦境,

10、道士化鹤给文章笼罩上飘渺的气氛,流露出作者想逃避现实消极处世而又无法逃避的矛盾心理。也抒发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怀。 与身世相关之处: 客之不从:作者一直以来政治思想,无人了解的孤独 被贬:怀才不遇的孤独 身为罪人:惊悸而孤独,提示: )从游的方式上去比较 )从景色描写上去比较 ) 写作重点上去比较 4)从作者心情变化去比较,七、对比阅读: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七月既望十月之望 初秋 初冬 黄州赤壁黄州赤壁 清风徐来霜露既降 水波不兴木叶尽脱 月出东山 月白风清 白露横江山高月小 水光接天 水落石出 乐悲乐乐悲惆怅迷茫,时间 地点 景色 心情,对比阅读,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前

11、赋 后赋,限于舟中 主要写岸上,字字秋色 句句冬景,谈玄说理 亦实亦幻,主调旷达乐观 略为虚无缥缈,重点景情,八、文言知识点巩固,1.重点字词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4.重要虚词,1.重点字词,是岁十月之望 霜露既降 顾而乐之 如此良夜何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顾安所得酒乎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顾寂寥 道士顾笑 归而谋诸妇 披蒙茸 攀栖鹘之危巢,这;十五,已经,环顾;以-为乐,把-怎么办,用在时间名词后,的时候。接近,表转折,可是,却,环顾,回头看,兼词,之于,披:拨开;蒙茸:草木。“披绣闼”,高,2.词类活用,步自雪堂 顾而乐之 履巉岩 横江东来 掠予舟而西也,名做动,步行,形做动,以-为乐,名做动,登上,名作状,从东方,名做动,西飞,3.特殊句式,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4.重要虚词:“而”,顾而乐之 归而谋诸妇 反而登舟 听其所止而休焉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摄衣而上 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 掠予舟而西也 揖予而言 俛而不答 飞鸣而过我者,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承接,表修饰,表修饰,表修饰,1)形容词:众多,各 2)兼词:“之于”“之乎” 3)第三人称代词。,判断下列句子中诸字的 用法: 1)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 2)秦伯谓子桑:“与诸乎?” 课后练习题,4.重要虚词:“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