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6314696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为大家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之一书画艺术,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祖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认同感、亲近感。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书画艺术已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出现,学生已初步了解一些书画名家的故事;另一方面,学生并没

2、有对生活中出现的书画艺术从欣赏的角度去关注。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欣赏书画艺术的美,体会书画艺术的出神入化。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书画艺术,让学生 _书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 2、通过学习、交流汇报等活动,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更加珍视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谈、赏赏、想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作品和开展现场活动,加深学生 _书画艺术

3、的认同感,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阅读书画家的故事,启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习得与创造,与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使学生受到勤奋刻苦的教育。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 _的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特点(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追求意境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艺术; 难点: 1、使学生初步 _书画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中国书画的思想感情。 2、感悟到中国书画的意境美。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调查 1、观察生活中那些地方有书画作品和,那些东西印有书画作品; 2、通过上网等手段了解国画艺术的特点(包括笔墨线条的运用,行书的特点,印章的作用等); 3、搜集齐白石不叫一日闲过和胸有

4、成竹的故事; 4、经过父母允许,带一件书画艺术品和印有书画艺术品的东西。 一、视频导入,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神奇魅力。 1、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传统文化之旅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作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本校学生的剪纸作品和叶贴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受到,剪纸作品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叶贴画属于现代艺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和我们的绘画艺术有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现在,老师再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幅流动的画。 课件出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从手机拍的视屏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一段录像,在时间上进行了精

5、准的计算 课件设计意图:这段动画的播放,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的高超绘画艺术,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书画艺术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地方展示的吗?xx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并且是做为镇馆之宝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在这样一场盛会上,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就去领略我们的另一个传统文化书画艺术。(板书) 二、交流生活中的书画艺术,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1、课前你了解了哪些物品中印有书画作品?怎么了解的。交流。

6、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书画作品呢?学校,宾馆,展览馆,饭店,大街上的广告牌等等。 可见历经千年的书画艺术到今天仍然被我们广大的观众所接受,所喜欢,那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四年级传统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古诗词,我们将把重心放在对诗词的诵读上,选择优秀的诗歌辞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地方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

7、的人格。 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著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选择性地要求学生背诵、朗读。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

8、励学生多背多读。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唐诗专题(3课时)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宋词专题(3课时)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 _,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元曲专题(1课时)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 _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

9、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走进蔡文姬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籍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大致明了蔡文姬在诗歌上所表现的艺术。了解历史上传为佳话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朗读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走进陶渊明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籍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大致了解陶渊明在诗词上的表现艺术。了解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 走进李白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记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大致明了李白在诗歌史上诗仙的地位,用一个个小故事来

10、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感受中国历史上最为富饶美丽的唐代生活。朗读一些李白诗歌。 走进杜甫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籍、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大致明了杜甫在诗歌中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他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孔专题(3课时) 通过了解三孔,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 _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

11、人。 长江专题(2课时)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 _、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180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我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差异很大,但经

12、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段时间,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

13、“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 _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

14、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

15、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