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 高级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6314605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48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 高级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清华 高级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清华 高级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清华 高级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华 高级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 高级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6.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6. 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PET 6.16.1 不同分工体系的界定不同分工体系的界定 指参与分工的各方都可以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指参与分工的各方都可以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在可变在可变 分工体系中分工体系中,参与分工的各方劳动者都具有两个以上产品生产能参与分工的各方劳动者都具有两个以上产品生产能 力力,当他们按照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和交换关系时当他们按照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和交换关系时,随着各方随着各方 技术关系的改变

2、技术关系的改变,各自的分工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各自的分工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6.11 可变分工体系 例如例如,在在22(两类劳动者两类劳动者、两种产品或部门两种产品或部门)的的 可变分工体系中可变分工体系中,分工双方的生产力指标分工双方的生产力指标qij(i=1,2; j=1,2)均大于零均大于零,根据劳动异质性假定根据劳动异质性假定,双方至少在双方至少在 某一产品生产上存在着生产力的绝对差异某一产品生产上存在着生产力的绝对差异,即即q1j 1 (j=1或或2),。可变分工体系中分工方向之所以能够可变分工体系中分工方向之所以能够 转变转变,是因为分工的方向取决于相对生产力系数是因为分工的方向取决于

3、相对生产力系数 RP1,2的取值的取值,而而q11、q12、q22、q21这四个绝对生这四个绝对生 产力指标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产力指标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其他指标保持不变其他指标保持不变) 都会导致相对生产力系数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相对生产力系数发生变化,由大于由大于1变成小变成小 于于1或者由小于或者由小于1变成大于变成大于1,从而导致分工方向的改从而导致分工方向的改 变变。 6.12 6.12 可变分工体系可变分工体系 指参与分工的各方都不能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指参与分工的各方都不能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在不变在不变 分工体系中分工体系中,参与分工的各方劳动者具有有限的生产范围参与

4、分工的各方劳动者具有有限的生产范围,无论无论 双方技术关系发生何种变化双方技术关系发生何种变化,双方劳动者只能从事固定产品类型双方劳动者只能从事固定产品类型 的生产并通过交换获得其他产品的生产并通过交换获得其他产品,换言之换言之,分工方向在该体系下分工方向在该体系下 不存在逆转的可能不存在逆转的可能。 仍以前述仍以前述22模式为例模式为例。在不变分工体在不变分工体 系下系下, q110、 q220、 q12=0、q21=0, 显然显然,这四个技术指标满足劳动异质性这四个技术指标满足劳动异质性 的规定的规定。不变分工体系中分工方向不可不变分工体系中分工方向不可 转变转变,即不论绝对生产力指标即不

5、论绝对生产力指标、怎样变怎样变 化化,两部门分工的方向是固定的两部门分工的方向是固定的,这就这就 是不变分工体系的含义所在是不变分工体系的含义所在。 6.13 6.13 混合分工体系混合分工体系 指参与分工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的专业化分工方向不能改变而除此指参与分工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的专业化分工方向不能改变而除此 方向之外其他各方均可以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方向之外其他各方均可以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或者指参或者指参 与分工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可变而除此方向之外与分工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可变而除此方向之外 其他各方均不可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其他各方均不

6、可改变其专业化分工方向的体系。 6.2 6.2 可变分工体系中的可变分工体系中的 广义价值决定广义价值决定 (略)(略) 6.36.3 不变分工体系中的价值决定不变分工体系中的价值决定 6.31 6.31 不变分工体系价值决定的三种假说不变分工体系价值决定的三种假说 在由一个渔翁和一个果农构成的不变分工体系中在由一个渔翁和一个果农构成的不变分工体系中, 劳动是惟一的稀缺劳动是惟一的稀缺(经济经济)资源资源,或者说或者说,土地和土地和 资本等生产要素均属于生产者个人所有资本等生产要素均属于生产者个人所有,这样这样,全全 部生产力都表现为劳动生产力部生产力都表现为劳动生产力,全部成本都可以用全部成

7、本都可以用 劳动时间来度量劳动时间来度量。 在初始期在初始期,渔翁每小时捕获渔翁每小时捕获1斤鱼斤鱼,果农每小时收果农每小时收 获获1今水果今水果。鱼和水果的交换比率为:鱼和水果的交换比率为: 1斤鱼斤鱼1斤水果斤水果 假定在第二期假定在第二期,渔翁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了渔翁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了100, 每小时劳动生产每小时劳动生产2斤鱼斤鱼,而果农的劳动生产率保持而果农的劳动生产率保持 不变不变,每小时仍然收获每小时仍然收获1斤水果斤水果。 按照劳动价值论进行交换:按照劳动价值论进行交换: 2斤鱼斤鱼(1小时劳动小时劳动)1斤的水果斤的水果(1小时劳动小时劳动) 按劳动生产力变动之前的比例进行交换

8、:按劳动生产力变动之前的比例进行交换: 1斤鱼斤鱼(0.5小时小时)1斤水果斤水果(1小时小时) 劳动生产率增进的好处由双方分享:劳动生产率增进的好处由双方分享: 1.5斤鱼斤鱼(3/4小时小时)1斤水果斤水果(1小时小时) 6.32 6.32 不变分工体系中价值决定的基本原则:不变分工体系中价值决定的基本原则: 新增利益共享即增长率均等新增利益共享即增长率均等 因为任何一方生产率的变动都不是孤立的因为任何一方生产率的变动都不是孤立的,即使就自身而言提即使就自身而言提 高的百分比高于另一方高的百分比高于另一方,但也不能据此独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但也不能据此独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成果成果,因为因为

9、,这种提高可能产生于他原来的劳动生产率过低;这种提高可能产生于他原来的劳动生产率过低; 也可能是由于对方在自然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尽力保持了自身劳也可能是由于对方在自然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尽力保持了自身劳 动生产率不下降的结果动生产率不下降的结果。所以所以,由于任何一方劳动生产率的变由于任何一方劳动生产率的变 动所导致的结果动所导致的结果(可能为正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也可能为负),都必须由相关各都必须由相关各 方分享方分享(这和可变分工体系中的情况相类似:任何一方综合生这和可变分工体系中的情况相类似:任何一方综合生 产力水平的变动产力水平的变动,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因此,不管

10、谁的绝不管谁的绝 对生产力或综合生产力提高或降低对生产力或综合生产力提高或降低,比较利益都必须按均等的比较利益都必须按均等的 比例分配比例分配)。 符号设定符号设定 设生产者设生产者1和和2各自的产品为各自的产品为1和和2, 原有的单位产品劳动耗费为原有的单位产品劳动耗费为t110和和 t220,原有的交换比例为:原有的交换比例为:x20/x10; 新的单位产品劳动耗费为新的单位产品劳动耗费为t111和和t221 , 新的交换比率为新的交换比率为x21/x11 。 所谓增值所谓增值,是指生产者本期用是指生产者本期用1单位商品的劳动耗费单位商品的劳动耗费 换取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换取的另一种商品的

11、数量,减去同量劳动在上一期减去同量劳动在上一期 能够换取的该商品的数量后的余额;能够换取的该商品的数量后的余额; 所谓增值率不过是增值的相对量所谓增值率不过是增值的相对量,等于上述余额除等于上述余额除 以上一期用同量劳动以上一期用同量劳动(但劳动生产率为但劳动生产率为)换取商品换取商品 数量数量。 01 1 1 21 11 2 00 111 101 1 21 11 00 111 x (x t ) x - xt x (x t ) xt r= 00 1 1 12 22 1 00 222 200 1 12 22 00 222 x (x t ) x - xt x (x t ) xt r = 根据增长率

12、均等原则:根据增长率均等原则: 01 100 1 11 21 1112 22 21 0000 111222 01 100 1 21 1112 22 0000 111222 x (x t )x (x t ) x - x - xtxt x (x t )x (x t ) xtxt = 110 211 11 110 122 22 x x t t t t = 6.1 不变分工体系中的价值形式不变分工体系中的价值形式 根据可变分工体系下价值推导的方法根据可变分工体系下价值推导的方法,不变分工体系下产品不变分工体系下产品1和和2 的价值分别为:的价值分别为: 010 11 122 11 11122 010

13、211 22 1 ( ) 2 xt t Vtt xt t =+ 001 11 222 11 22211 00 1 111 22 1 () 2 xt t Vtt xt t =+ (6.2) 6.33 6.33 不变分工价值决定与不变分工价值决定与 可变分工价值决定的关系可变分工价值决定的关系 可变分工价值决定模型与不变分工价可变分工价值决定模型与不变分工价 值决定模型进行比较:值决定模型进行比较: 110 211 11 110 122 22 x (6.1) x t t t t = 21121 12212 (5.3) xtt xtt = 6.34 6.34 两组标记是等价的两组标记是等价的 t11

14、和和t110,t22和和t220是相对应的是相对应的,相应的解释为:相应的解释为:t11代表第一代表第一 个部门生产第一种产品的生产率个部门生产第一种产品的生产率,t110代表着第一种产品的生产代表着第一种产品的生产 在第在第0期的生产率;期的生产率;t22代表第二个部门生产第二种产品的生产率代表第二个部门生产第二种产品的生产率, t220代表着第二种产品的生产在第代表着第二种产品的生产在第0期的生产率期的生产率。t11和和t110代表代表 着两个部门初始分工状态着两个部门初始分工状态,t22和和t220代表着两个部门在初始期代表着两个部门在初始期 的状态的状态,从从“初始初始”的意义上讲的意

15、义上讲,这两组标记之间是等同的这两组标记之间是等同的。 t12和和t221,t21和和t111 是对应的是对应的,相应的解释为:相应的解释为: t12代表第一个部门代表第一个部门 生产第二种产品的生产率生产第二种产品的生产率, t221代表着第二种产品的生产在新的第代表着第二种产品的生产在新的第1 期的生产率;期的生产率; t21代表第二部门生产第一种产品的生产率代表第二部门生产第一种产品的生产率, t111代表代表 着第一种产品的生产在新的第着第一种产品的生产在新的第1期的生产率期的生产率。 t12和和t221代表着两个人代表着两个人 改变分工后的状态改变分工后的状态, t21和和t111代

16、表着两个人在新一期的状态代表着两个人在新一期的状态,从从“改改 变变”(或者改变产品或者改变产品、行业行业,或者改变时期或者改变时期)的意义上讲的意义上讲,这两组标这两组标 记之间是等同的记之间是等同的。 这样,公式(这样,公式(6.1)就可以转换为下列形式:)就可以转换为下列形式: 10 211 11 10 122 22 (6.2) xt t xt t = 公 式公 式 ( 5 5. .3 3 ) 和 公 式和 公 式 ( 6 6. .2 2 ) 的 右的 右 边就相同了边就相同了,因此我们有:因此我们有: 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不变分工体系的价值决定不变分工体系的价值决定(公式公式5.3)与可变分工体系与可变分工体系 的价值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