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6314580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唐政权更 迭的历史脉络,认识隋 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民族 交融的新成就。 2.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 建社会的高度繁荣,知 道隋唐时期区域经济发 展的成就。 一、隋唐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朝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隋炀帝时期的建设 1.广设仓库: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 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 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隋朝衰亡原因: 1.对内大兴土木,对外穷兵黩武。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

2、, 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2.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在 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 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 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 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 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 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

3、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 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 (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 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武周政权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 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 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 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 “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 北

4、庭都护府。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 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 用贤臣,修订律法。 经济上,唐玄宗制订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 封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 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 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 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文化上,提倡

5、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辈出。唐玄宗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 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渭水之盟是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围攻长安的厥颉利、 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又称渭水之辱。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 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 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 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唐语林记载唐太宗 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 去。之后,唐太宗励精图治,

6、并且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与 铁勒诸部的关系。627年,厥内部出现分裂。同时厥又遇 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渐弱。630年,唐灭 厥。 1.唐太宗对厥的降众,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 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 2.对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领,唐朝给予官职。这些措施对北 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 可汗”。 对西突厥的管辖 西突厥控制着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势力强大,影响了丝绸 之路的畅通。 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高宗在位时,灭亡西突厥,武则天在位时,设置北庭都护府, 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唐与吐蕃 (1)文成公主入

7、藏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 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 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2)唐蕃会盟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公元821年,吐蕃使臣向唐请求和盟, 公元822年在拉萨设盟坛,唐蕃会盟。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 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 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唐与靺鞨 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 为渤海郡王。 (1)唐朝前期,疆域东到

8、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 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 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 (2)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 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原因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边疆形势随着版图 的拓展也日益紧张。 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 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 的局面。 过程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 安史之乱影响 (1)破坏了北方的经济。 (2)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9、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唐朝由盛转衰。 (3)边防空虚。唐朝边疆地区频频告急。 (4)北方人的南移。“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部分南迁,主要 迁到长江中下游。他们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起了一定作用。 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节度使名义 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 (2)藩镇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 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3)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 方。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 安 史 之 乱 ” 平 定 后 , 星 罗 棋 布 的 藩 “ 安 史 之 乱 ” 平

10、定 后 , 星 罗 棋 布 的 藩 镇镇 黄巢起义 是唐僖宗时由私盐商 人黄巢为首的民变, 近年亦有学者称黄巢 民变,是唐末民变中, 历时最久,遍及最大, 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祸延大唐半壁江山, 时间长达十年,因此 造成的死亡总计达 830万人,导致唐末 国力大衰。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

11、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审题干:从表格中的藩镇情况来看,大部分藩镇有 财政,而且河朔型藩镇拥重兵,有兵权,并有官吏任 免权,但多数藩镇官任免仍由朝廷任命,赋税的供纳、 兵额与功能,分析判断选项。 验结论: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 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 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赋税,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 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镇的功能“防骄藩”“守 边疆”“防盗贼”看,可知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D项正确。 2.“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 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 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C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