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56314406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德中学高2019级高二上期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该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与文化,它对杜甫的理解值得我们玩味。“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也许是一个我们没有意想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我们常常将李白和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到底谁

2、更伟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语言艺术上,李白可能更胜一筹,在思想内容上,杜甫可能更胜一筹。如果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有李白呢?王维呢?白居易呢?纪录片将杜甫放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去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思考空间。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也就是说,杜甫在世界上也是最伟大诗人之一,“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这个判断可能会让国人心里一震,不是因为杜甫不配,而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的,我们的文学一点也不逊色。纪录片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平行起来。它说

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最早的诗歌早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杜甫的时代与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差不多同时,也就是说,在英国国家形成的源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繁荣的发展时代,引领着世界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贸易,在杜甫居住和寻梦的长安城,可以看到各种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大融合,能够欣赏到西域和西方的物产,而西方的海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差不多比这晚了八百年。在世界范围来理解中国,中华文明的悠久和传统的深厚,被进一步突出出来。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西方媒体可能不会有人注意到中国文学。纪录片讲述杜甫的故事,它的着眼点不是古代,不是历史,而是现在和

4、当下。中国经济的腾飞引起世界的关注,这样的经济奇迹必然有它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纪录片是在为中国的现代性寻找它的历史根源,为当代中国的繁荣现象寻根。在这个过程中,杜甫被凸显出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代表。纪录片说,当代中国在飞速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而这个精神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杜甫,他是中国人“真正情感和道德情操”的化身。不管观众能否认同这一点,至少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视角。(摘编自张剑西方人眼中的杜甫)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BBC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西方人眼中的杜甫,视角新颖。B.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诗人众多,

5、使得国人很少去思考“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个问题。C.纪录片对杜甫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作为世界级诗人为当今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D.纪录片提供了对杜甫的独特理解,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和繁荣现象寻找历史根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中国人的立场,对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展开论述。B.文章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证了纪录片与中国学者的关注重点不同。C.杜甫的时代与贝奥武甫几乎同时的事实,证明中国文明进入繁荣时期较早。D.文章结尾引用纪录片的说法,指出当代中国经济繁荣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录

6、片将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结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杜甫有着借鉴价值。B.评价杜甫等文化名人时,如果扩大视野,立足当下,就能挖掘其现实意义,获得认同。C.中国近年经济腾飞,国际影响力扩大,是这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D.有篇观后感题为“杜甫:中国的莎士比亚”,由此推知,该文的观点态度和本文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

7、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材料二: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

8、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13000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2019年净进口谷

9、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2020年8月26日)材料三:表1 2019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情况品种播种面积(千公顷)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万吨)稻谷29694-1.6%20961小麦23727-2.2%13359玉米41284-2

10、%26077大豆933410.9%1810(来自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表2 2019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品种品种出口(万吨)出口同比涨幅进口(万吨)进口同比涨幅大米274.831.4%254.6-17.3%小麦31.39.7%348.812.5%玉米2.6110%479.336.0%大豆11-14.5%8851.10.6%(来自农业农村部2019年数据)材料四: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每年我国

11、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库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太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粮食逾150亿斤。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

12、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B.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C.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D.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我国优

13、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B.2019年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C.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量低。D.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6.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6分)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留余侯发山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

14、没怎么上升。难道是里面有人捣鬼?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原因出在哪里呢?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

15、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