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6314202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第 1 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综合选择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物质资料生产 2 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生活资料 D.科学技术 3 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 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 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一切社

2、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5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 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 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 B.社会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 7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 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 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态度 二、名词解释 1. 劳动对象

3、 2劳动资料 3. 生产关系 4. 生产方式 5 经济规律 三、分析判断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3 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 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 习题答案(第 1 章) 一、综合选择 1.A 2.A 3.A 4.C 5.AD 6.AC 7.ABCD 8.ABC 二、名

4、词解释 1. 劳动对象 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4 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材料。 2.劳动资料 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 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 生产关系 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 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生产关系实 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

5、关系。 4. 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对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5经济规律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三、分析判断 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两者虽然都是物质资料,但它们是有区别的:生产资料是人们 从事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它既包括劳动资料,又包括劳动对象。它是劳动资料和劳 动对象的统称。 劳动资料仅包括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并 不包括劳动对象。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是不能等同的。

6、2.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5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生产要素有三个,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它们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而生产力要素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 技能的人以及生产工具。这两个要素的结合,形成一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 生产力要素不包括劳动对象。 生产要素表明物质资料生产应具备 的条件,而生产力要素则表明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发挥的能力。因此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 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在

7、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经常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 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时, 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 力的发展。人为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只能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其结 果必然使生产力遭到破坏。因此,在变革生产关系时要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一致。 4.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是不以 人的

8、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和“废除”经济规律。人们的经济活动必 须符合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才能得到预想的结果。 否则就会在实践中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 惩罚。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没有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人们在经济规 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经过反复的社会实践和学习,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6 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所以这两者之间是统一的,不存在矛盾。 四、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包 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相互交叉的关系。横向

9、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 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 用于生产。 纵向关系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 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占主要地位,它决定着劳动者和 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目的,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是生产关系 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 用中研究生产关系。首先,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 系的性质,当生产关系适合

10、生产力性质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阻碍 作用。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不能脱离生产力。其次,在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从而决定和 影响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进程,因此研究生产关系也不能脱离上层建筑。 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社会生产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7 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构成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 方面,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

11、常处在 变化和发展之中,从而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关系也要反作用于生产力, 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两种形式。 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就起着促 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陈旧的或“超前的”生产关系,则起着阻碍 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称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规律推动着人 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在人类社 会发展史上,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可以从这个规律的作用中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都是这 个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但它发生作用的形式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一样的。 在存在阶级对 抗的社会里,它要经过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才能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 政党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及时地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 面,不断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