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论文[详实参考]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56314096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性脑病论文[详实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肝性脑病论文[详实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肝性脑病论文[详实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性脑病论文[详实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性脑病论文[详实参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中的发病作用的研究王国辉1, 夏分分1, 张付意1, 盛玉龙1, 王欢1, 刘燕1(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系本科14班,山东潍坊 261053)【摘要】目的:复制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通过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家兔上腹部做浸润性局麻后实施腹部手术,结扎家兔的肝脏,通过十二指肠插管向肠腔注入复方氯化铵,观察家兔是否出现行为异常以及出现异常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扎肝脏后的家兔出现了有节律的抽搐,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结论: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可导致血氨升高,从而影响脑的

2、功能。【关键词】氨中毒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患的前提下,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精神神经综合征。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对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提出多种假说,其中氨中毒学说已成为解释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中心学说,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满意解释肝性脑病的全部临床表现1。本文就通过复制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继而经消化道输入碱性氯化铵溶液,引起实验动物血氨迅速升高,对氨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动物 家兔(由潍坊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提供) 药品 1%普鲁卡因、复方氯化铵溶液 仪器 兔手术台、实验手术器械一套、注射器、导管、搪瓷圆盆、粗棉线、细丝线。1.

3、2 方法 称重、固定、剪毛腹部正中剪毛 麻醉上腹部正中用1%普鲁卡因局麻。 腹部手术胸骨剑突起作正中切口(约56 cm),打开腹腔。用手轻轻向下压肝脏,切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 肝脏结扎将肝脏各叶向上翻,除右外叶及尾叶外,用粗棉线自根部将其余各叶结扎。2结果类型呼吸(次/min) 角膜反射对刺激反应死亡时间用药总量实验前 51次/min有(灵敏) 有(灵敏) 实验后 85次/min 迟钝 迟钝 19 min 15 ml3讨论结扎肝脏后,兔子肝功能不全,肝解毒功能急剧下降,在此基础上经十二指肠灌入复方氯化铵溶液,NH4Cl进入肠道后分解成NH3即氨,大量的氨经肠道吸收进入血,使血氨增高2,肝

4、功能减退时,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如果存在门-体分流,肠道来源的氨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系统3。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引起脑的功能障碍,出现震颤、抽搐、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症状4。开始注射氯化铵溶液时,结扎肝脏的家兔之所以没有马上出现抽搐的表现,是由于血液中氨的浓度较低,继续注射后,氨浓度持续升高,超过一定范围后超出了肝脏对氨的解毒能力,家兔开始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行为异常现象。参考文献1石增立,张建龙,2010,病理生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53155 2张清俊,刘雁勇,刘赫,左萍萍,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年02期 3刘峰.2009.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世界华人杂志,17(8):798-8044 迟鑫姝,卢金婧,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9年5月6卷5期3化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